朱加红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城南实验中学,江苏 南通)
文化品格是文化意识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英语文化意识和对这个世界积极的情感态度。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
文化品格的形成离不开教材内容的学习。教材是学生英语学习最主要的媒介。教材的内容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其蕴含的文化信息都是经过专家考量过的。教师在钻研文本、解读教材、设计教学时,不妨从文本的主题、词汇与句子结构方式等方面,来挖掘出教材文本蕴含的历史文化因素,深究出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正确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确地评价别国的文化,这是有利于学生形成自身文化品格的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进行英语阅读,通过对文本信息的解读,将其中包含的知识及文化提炼出来,理解透彻。在阅读中重构文本,提升价值,体现多元性与独特性!同时,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将文本中的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必将帮助学生从有限的文本教学中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实现更好的成长!
“怎么教”和“教什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两大基石。多年来,好多老师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教“课本”,好多孩子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学“课本”。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课本”上的内容变得非常有限和局限,“课本”学习只能是学习的一个组成而已。课改必须打破“课本”疆界,给学生一个更加丰富、更加多样、更加全面、更加现代的学习世界。我们尝试通过开展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养成文化品格的积极性。课外活动,既能弥补课堂教学忽视文化挖掘的不足,又能通过生动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课外活动包括开设英语阅读社团、组建英语角、学校广播开设英语栏目、校园宣传墙壁上介绍英语文化知识以及成立英语话剧社团等。
以英语课外阅读社团为例。每次活动前,教师都要精心选择适宜的文本供学生阅读。文本的选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内涵;二是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三是促进师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根据内涵来体会领悟言语和情感的变化。活动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文本阅读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路,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知识储备较为流畅地表达想法、观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合作下,学生能更容易把握文本的有效信息,在学生学习知识产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闪光点,促进思辨的形成,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情怀,助推学生的跨文化、跨地域的国际视野的形成。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
在课改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有效整合学习资源,转变学习方式,培养核心素养等,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课堂。课堂是一块圣地,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培养文化品格是其亘古不变的追求。文化品格的形成不仅是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了解一些别国交际规则,它更多的应该是使学生通过对学习的语篇、接触的语言现象进行比较、解释、归纳、评价,发现里面蕴藏的文化现象,形成自己正面的文化立场,产生一种文化的认同感,具备一定的文化鉴别能力。
以《新目标》教材内容为例。教材内容的编写本身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渗透了丰富的文化及情感教育内容,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材料既包含丰富的中国本土文化(如八年级上册Unit 4安排了一篇介绍中国才艺节目China’s Got Talent,七年级与九年级阅读材料中介绍了中国传统的中秋节和端午节,介绍文化名人屈原和阿炳等),又蕴含了大量的英国文化(如在八年级阅读材料中介绍西方国家的主要节日、卡通片和机器人等)。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是否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增长了文化的知识、树立了良好的三观,及时与学生交流观察的情况,让学生能够正视基础知识学习之外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既促进了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又增长了其形成文化品格的自觉性。
当然,我们还可以采取时间长一些的学习档案袋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形成。通过对学生一段时间在英语学习上、思想发展上、人格进步上的记载,看出学生在文化品格上的进步,让学生了解自己状态的变化,明白进步的方向。学习档案袋的形式由于前后跨度较长,给学生发展文化品格留足了空间,容易看到自身的进步,也是深得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
通过教师的开发,我们努力做到“课本不再是学生的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才是学生的课本”。在这样的观念下,英语学习对于学生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英语活动成为学生最依恋的精神栖息之地,文化品格、学科素养在这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