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才德 包金莲 马重兵 李登科 宋建成 常建全 侯玉玲 田瑞瑞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中西医结合科,甘肃 兰州 730000)
(上接第1期)
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TC) 和(或) 三酰甘油(TG) 升高,也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血脂异常以及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调查显示:中国成年人血脂异常发病率约18.6%,高胆固醇血症的发病率为2.9%,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为11.9%,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2],目前所使用的降脂药以他汀类药物为主,长期服用具有肝毒性和肌毒性,可发生急性胰腺炎、肝损伤、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衰竭[3]。穴位埋线调节血脂异常疗效肯定、副作用较小[4],本研究采用俞募合配穴为主埋线治疗高脂血症,以期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高脂血症选穴提供临床依据,探讨和初步揭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机理。
1.1 一般资料 纳入120例患者来自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及临夏市临夏州新集镇卫生院门诊,根据就诊次序按电脑生成随机数字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之间均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5]中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血浆TC≥6.19 mmol/L,LDL-C≥3.37mmo/L,HDL-C≤1.04mmol/L,TG≥2.27mmol/L。以上4项符合1项或以上者可诊断为高脂血症。
1.3 纳入标准 1)符合高脂血症诊断标准;2)年龄在20~70岁;3)1个月内未曾使用降脂药物,或服用降脂药物但血脂水平仍符合纳入标准;4)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 妊娠、即将妊娠及哺乳期妇女;2)由药物 (β-阻滞剂、吩噻嗪类、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患者;3) 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对本试验相关药物过敏者;5) 正在参加其它药物临床试验者;6)中断治疗者;7) 不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者。
1.5 剔除标准 符合入选标准,并且己经分组,但因各种原因未实施任何治疗的患者。
1.6 脱落标准 1)因各种原因未按规定完成本治疗观察者,如未完成1个疗程者,疗效观察纪录不完整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2)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者;受试中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自行退出者。
1.7 治疗方法
1.7.1 治疗组 主穴: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俞、募、合穴(胃俞、中脘、足三里、脾俞、章门、阴陵泉)。配穴:星状神经节、丰隆、三阴交、内关、三焦俞。操作:取一段PGLA线,放入针的前端,线在孔内外的长度基本保持相同,不要针芯,刺入穴位时,线在针尖处被压而形成对折,在确保针孔外的线体进入皮肤并获得针感后,旋转、退出针体,即完成了一次埋线[6],针孔处覆盖创可贴。1次为1疗程,每次一般间隔2周。共治疗3个疗程。
1.7.2 对照组 采用口服阿托伐他汀片治疗,服用阿托伐他汀片 (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19990258),每次1粒 (10 mg),每晚1次,晚餐后温开水送服,每两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2组患者均嘱其低脂饮食 (如植物固醇、可溶性纤维等),改善生活方式 (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采取针对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措施,如控制酒精、戒烟、限盐以降低血压等。
1.8 观察指标 在治疗开始前1天以及治疗结束后的第2天,查血脂指标TC、TG。
1.9 疗效评定标准 按卫生部1998年颁发的《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显效:TC下降≥20%或者TG下降≥40%或者HDL-C上升≥0.26 mmo1/L;有效:TC下降10%~20%或者TG下降达20%~40%或者HDL-C上升达0.18 mmol/L~0.26 mmol/L;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恶化:TC上升≥10%,TG上升≥10%,HDL-C下降0.18 mmol/L,TC-HDL-C/HDL-C升高≥10%。1.10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方差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2组疗效用疗效构成比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总体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假设检验水准设为0.05,并计算出检验统计量及相应的P值,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
2.1 2组血清TC含量比较
表1 2组血清TC含量比较 (x±s,mmol/L)
如表1所示,治疗前,2组血清TC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T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种疗法均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C含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调节血清TC含量的作用无差异。
2.2 2组血清TG含量比较
表2 2组血清TG含量比较 (x±s,mmol/L)
如表2所示,治疗前,2组血清T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TG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表明2种疗法均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TG含量;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调节血清TG含量的作用无差异。
2.3 2组疗效比较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如表3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俞募合配穴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等同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
2.4 安全性评价及随访 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均未见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肌肉酸痛;治疗组晕针2例,埋线部位肿胀2例。无脱落病例。所有患者治疗结束3月后,采用电话和门诊咨询等方式随访。
中医理论中没有高脂血症这个病名,对于其定义尚不明确,但文献中高脂血症类似于《内经》“膏脂学说”的记载,属于中医“痰浊”“痰湿”“血瘀”等范畴。此类病证因多食肥甘厚味,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脾胃失调,水饮聚为痰湿,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致气滞痰凝血瘀。本病以脾胃失调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久之,可致脾胃虚弱,虚实夹杂之证。故取穴以脾胃的俞募合穴配伍。脾之背俞穴为脾俞,脾之募穴为章门,脾之合穴为阴陵泉;胃之背俞穴为胃俞,胃之募穴为中脘,胃之合穴为足三里。背俞穴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腹募穴”。合穴为五俞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载:“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荣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其中俞募配穴是经典的前后配穴,用来治疗脏腑疾病;脾胃经合募配穴为上下配穴,主要用来治疗腑的疾病。脾胃二经俞募合配穴,能起到调和脾胃、畅达气机的目的,理脾胃之枢,补脾胃之虚,表里同治,虚实共调。陈晓红等[7]研究针灸治疗高脂血症取穴规律,发现临床研究以胃经、脾经、膀胱经、任脉腧穴为主,特定穴中五输穴运用较多。蒋春彦等[8]通过回顾2004—2014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发现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分别是:丰隆、足三里、脾俞、中脘及天枢。
袁俏梅[9]观察足三里穴位埋线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清TC、TG及体重的影响,结果发现,与空白组相比,穴位埋线组、穴位预埋线组血清TC、TG含量明显降低,表明穴位埋线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清TC、TG含量,穴位预埋线能预防TG含量升高。李艳芬[10]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埋线疗法与药物疗法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且总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状总疗效埋线组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埋线与药物都能有效治疗高脂血症,但在改善症状方面,埋线优于单纯使用药物。蒋春彦[2]观察辨证施治穴位埋线疗法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治疗组采用辨证施治穴位埋线疗法,主穴为丰隆、足三里、脾俞、中脘,对照组采用口服辛伐他汀片,结果发现与治疗前相比,2组TC、TG明显降低;治疗后2组TC、TG降低程度比较无差异;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方面埋线明显优于口服辛伐他汀片,表明辨证施治穴位埋线与辛伐他汀片对血脂均有调节作用,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和安全性方面,辨证施治穴位埋线优于辛伐他汀片。张丽芳[11]观察穴位埋线疗法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单纯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血脂指标改善及中医症状总疗效判定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埋线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毛红蓉等[12]观察丰隆、脾俞穴位埋线与口服普伐他汀片对高脂血症患者临床指标及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发现2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穴位埋线疗法与口服普伐他汀片均能调节血脂,远期疗效埋线优于口服普伐他汀片。
本研究采用俞募合配穴为主埋线治疗高脂血血症,发现穴位埋线疗法能明显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与单纯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总有效率角度来说,2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穴位埋线方法治疗高脂血症具有起效快、作用维持时间长、疗效肯定、简便易行且价格低廉,尤其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是药物及其他降脂方法所不及的[13]。
综上所述,俞募合配穴为主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临床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62.
[2]蒋春彦.辨证施治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昆明:云南中医学院,2016.
[3]张沛然,郭改会.高脂血症的发病机制及分类[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3):18-19.
[4]刘石.调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3,10(10):94.
[5]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6]杨才德,包金莲,李玉琴,等.线体对折旋转埋线法-穴位埋线的新方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4):67-68.
[7]陈晓红,嵇波,曹宇,等.针灸调治高脂血症的取穴规律初探[C]//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
[8]蒋春彦,罗成斌,朱珠,等.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特点[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8):1393-1395.
[9]袁俏梅.穴位埋线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9):26-28.
[10]李艳芬.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11]张丽芳,冯国湘.穴位埋线联合阿托伐他丁钙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2):71-72.
[12]毛红蓉,王凌云,张红星,等.比较穴位埋线与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J].中国康复,2009,24(4):257.
[13]杨才德,赵达,于灵芝,等.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9):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