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积分免考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6 13:39崔玉霞
老区建设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提 要]“小组积分免考法”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评比学生平时的习作,每次评比的分数可以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小组学生即可以得到免考、良好、优秀等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动态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小组积分免考的方法,改变应用文写作课的枯燥和机械,改变一考定终身的评价体系,将行动学习法、小组积分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体会“做中学”、“学中得”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应用文写作;小组积分免考法

[作者简介]崔玉霞(1966—),女,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与中国传统文化。(江西南昌 330088)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高等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贯穿整个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之中,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人文精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现状

应用型高等教育的新目标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除了特别强调专业工作能力之外,对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用到的口才能力、应用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也非常看重,是一个合格大学本科毕业生必备的能力组成。

长期以来,应用文写作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存在着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缺乏,教师上课吃力,写作训练质量不高等现象。《应用文写作》具有的程式化、规范化、模式化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的教学注定不会像《大学语文》一样,可以结合作家作品,在讲课时达到声情并茂,趣味横生。各种应用文体从理论上有什么特点,怎么写,教材上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得清楚明白。学生普遍认为作为工具课,书到用时,找个模板参照一下就行了,他们没想到的是,模板参照得来的只是形式上的相似,要结合实际工作写好应用文种,还要有平时的认真揣摩和反复练习。

另一方面,应用文写作在现实中普遍存在着“一学就会,一写就错”的怪圈,这也造成了对应用文写作认识上的两个极端:有的学生认为太难,无从下笔;有的学生认为太简单而不认真学。在课堂上要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难度大,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学生对枯燥的应用文写作普遍有抵触情绪,既使写了,大多也是应付差事。

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应用文写作》到了必须改革的阶段。不少研究者围绕着课程模式进行了多样性的教学探索,如张荣教授的兴趣教学模式、谢世洋教授的情景教学法、胡亚学教授的岗位实训法、姚国建的开放教学法、李延文和李铮等教授的问题教学法等,从各个方面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试图找到一条突破目前困境的道路。虽然教学方法多样化,但在实际的讲授中基本还是按传统的“概念-特点-寫作格式-写作要求-范文分析”这种老路子。无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难把一堂理论知识加枯燥写作的课程上得生动有趣。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代的高校教师授课又有了一个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手机。老师在讲台唾沫横飞,学生在座位埋头上网,这成了高校课堂上的普遍一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老师们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如课前要求学生统一上交手机,课堂上不准学生开机等。但这些对付小学生中学生的办法运用到高校的课堂上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弄不好还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

怎样让学生心甘情愿从精彩的手机网络中抬起头听课,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拿起笔进行枯燥的写作练习,这是“小组积分免考法”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可行性

叶圣陶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 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 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叶圣陶所说的 “实用的文章”就是指应用文。应用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样让学生主动学习,以什么驱动学生学习写作的主动性?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可以从考试评价入手。

高校的考试具有独特的教育、导向和管理功能,深深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无论是从教学管理还是从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养成上看,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都至关重要、影响深远。

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我校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期末是以考查的形式来实现的。考查分平时表现和期末作业两部分,考查形式一般由老师自己掌握,这就给老师很大改革的空间。面对日益显现出来的卷面性、片面性、再生性和强制性的期末考试弊端,考查课灵活度大,老师有必要率先采用科学的方式改革课程的评价体系,通过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使“小组积分免考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近年来行动学习法广为传播并应用,行动学习法就是一组人通过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问题实现学习与发展的学习模式,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习发展工具。在行动学习法中,通过问题导向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团队学习加速学习进程;通过实践应用加速成果落地、通过反思学习引发人的改变。

行动学习法的核心就是“做中学”,这正好符合应用文写作的学习特点。《应用文写作》好比是骑自行车,老师的理论知识讲得再清楚明白,如果学生不亲自练习还是不会。而目前高校学生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不愿意动手,不想写字。

为了彻底改变学生学习状况,本人利用《应用文写作》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积分法免考”的方法,通过考核手段淡化考试的显性,寓考于学,寓考于做;淡化考试模式的刚性,增进考试的全程性、全面性、自主性、多元性、实践性、创造性。改变现行的期末考试“一考定成绩”的模式,将考评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达到以考促学,“以考免考”的目的,最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综合全程考核模式。

三、小组积分免考法的基本思路及方案设计

所谓的小组积分免考法,是分组评比学生平时的习作,每次评比的分数可以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小组学生即可以得到免考、良好、优秀等成绩。学生的成绩是动态的,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同时成绩也是可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并掌控自己的成绩,而不必等到学期末才通过一考定终生。具体的做法是:

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向开课学生公布《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模式、考试方法及规则,提交全体学生讨论完善后共同执行。因为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所以开学之初的第一节探讨课必不可少。既可以听取学生的新见解,又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

具体方案设计如下:

(1)学习方法:将授课模式从“老师讲授为主”改为“学生自学为主”,每节课每个文种在写作实训前老师只提示重点,其他时间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自学(课下完成最好)。比如学习“通知”时,老师只提示大家不同种类的通知写作上差别很大,“颁转类通知”学习的重点是标题拟写,“指示性通知”重点是思维方式的培养,“会议通知”写作注重条理性和逻辑性。至于具体写法,教材上有,课堂上学生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网搜索参考例文及资料。

(2)小组分值衡量及评比规则:

将全班学生按自愿加指定的方法,分成若干小组;

实训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每次评出一二三名。第一名积3分,第二名积2分,第三名积1分;

每学期根据所学应用文种类,大概在课堂上写作实训10次;

积12分的小组可免考,积13分的可得良好,积15分的小组可得优秀;

表现分3分,由老师根据小组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根据需要给予加分。

(3)考评标准:从作业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进行衡量。数量上,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要写作,要求小组有几个成员就要保证交几份作业;质量上,写作完成后要经全体小组成员讨论修改,将最好的作业作为小组参评作业。小组成员联动,小组免考,则成员每个人都可免考,小组优秀,则每个成员成绩都是优秀。

(4)奖励措施:小组累积分数为9分,可以有一次缺勤豁免权;小组积12分免考后,小组成员可以选择以后不来上课,但成绩只能得“及格”,不满足及格的要继续向优秀冲击;小组积15分全体优秀后,老师对上课出勤不再要求,学生可以凭意愿决定是否来上余下的课程。

以公文文种“请示”为例,在学写请示之前,老师会在上一节课下课前提示大家回去自学“请示”的理论内容,课上教师只提示请示写作的重点和关键点:比如“请示”主体部分写作,请示的缘由是写作重点,要求请示的理由条理化,充分化;请示的事项写明白,具体、可量化。还要注意请示写作的“三要三不要”。教师的这个讲授过程时间占一节课的二分之一。然后给出材料,让学生写作练习,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后,小组长组织大家讨论修改,选出小组最好的作业作为参评作业。交上来后老师根据小组作业数量和质量综合评定,分析点评前一二三名作业的优缺点。学习委员记录每个小组每次所得的分数。

四、初步效果

通过前期教学改革实践,初步取得的效果有:

1.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小组成员互相督促,出勤率和交作业数量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有小组获得全组免考后,更大大激发了各小组的竞争心理和团队意识,成绩好的学生会主动要求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按时上课,写作业。学生之间的互相拉动比老师的点名效果强很多。

2.手机不再是老师讲课时的干扰源,相反成了教学的辅助工具。

课堂上用手机打游戏、看电影的现象明显减少,睡觉的几乎没有了。因为课堂上要完成参评的作业,每个人都必须完成任务才能为小组做贡献,所以没时间玩手机更没时间睡觉了。且出人意料的是,在學习中我们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学生们创造性地利用手机微信建群,将每个人的作业发到群里,一方面互相学习,另一方面互相评判修改,通过群里交流,学生们选出本小组最好的作业修改后上交,大大提高了作业的质量,为小组争得免考积分。

3.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比、学、赶、超的心理。在各小组成员间被激发出来,平时不爱学习不爱上课的学生也都被调动起来,因为每次课几乎都有写作任务,上课不拿本子不拿笔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由于课堂上当堂实训,老师要求作业要手写,再不爱手写字的学生,一学期应用文写作下来,至少也写到三四千字,基本的读写能力大大提高。

五、理论创新程度及实际应用价值

“小组积分免考法”在应用文写作课程考核中的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及考试制度在现实人才培养的适应程度上进行深入思考之后作出的尝试,创新点主要体现在: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借鉴翻转课堂的学习方法,强调做中学,主动学。利用目标导向下的行动导向,通过做中学达到教学目的。

《应用文写作》课堂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根据课程特点,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加强对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特别是综合性、创造性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2.改变传统教学的评价方法,改变“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强调考试的过程性。旨在通过强化“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期末成绩是动态的,可支配的。学生随时评价自己的学习水平,掌控自己的期末成绩。通过实践,初步形成了“综合全程考核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阶段实施目标:首先确定主题-写作训练-聚焦问题-寻找对策-达成共识-上交参与评比。

3.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方式

采用小组作业积分免考法,以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促和考核。全程性的考试模式,积分制的评价方法,既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主动性,又降低了学生因为课程枯燥而不学、看手机、逃课的比率,改善了学风、考风,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4.培养职业素养、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学习是发展团队成员整体搭配与实现共同目标能力的过程;团队学习目的是产出高于个体智力的集体智慧,寻求集体行为的综合改善; 小组积分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促使学生间互相督促,共同进步。通过不断地练习评比获得积分,使平时在学习上提不起兴趣,体会不到成就感的学生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荣誉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六、教改难点

1.教师的角色定位。在“小组积分免考法”应用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方案的设计者,课堂实训的引导者、参与者、催化者、监督者。其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是传统的授业解惑,而且还兼有牵头汇总、穿针引线、资源整合(学生、时间)、团队引导,能力储备(组织、协调、评判、威信),提供方法的支持,指导实践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引导能力,能统筹兼顾把握好各小组之间的分数平衡和积分进度。既不能让个别小组积分太快从而导致学期中就全组拿到优秀,又不能倾向性让学生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当教师每天都有机会评估每个学生的进步时,学生会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存在感,他们会感到有挑战性和被支持。

2.教师课堂外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小组积分制免考法”看似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教师讲解的时间少了。其实,越到学习后期,学生的作业量越大,教师评改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教师课下要花很多时间批改学生的作业,下一次上课前要进行点评。无形中大大增加的教师的工作量,这就要求老师本身要有改革意愿,要有奉献精神。

[參考文献]

[1]张子睿.实用文写作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杜福磊.中国写作学理论研究与发展[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施逸丰.应用写作的思维特点及教学方法漫谈[J].才智,2013,(12).

[4]包萍.构建生活化情景为策略的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模式[J].才智,2015,(12).

[5]孟然然.模块教学对于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应用分析[J].科技展望,2014,(12).

[6](英)伊恩·麦吉尔(Ian McGill),利兹·贝蒂(Liz Beaty).行动学习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
情境教学在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中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生英语应用文写作应注意的事项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