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伟
摘 要:物理是高中阶段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许多同学由于方法不当,认为物理难学,从而放弃这门学科的学习,从而导致越学越困难。而如何学好物理,课堂教学是关键,本文从提高教学效率的理念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分析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教学效率;情景创设;合作学习;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因此,注重把教育理论不断应用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一年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逐步尝试构建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把问题创设,渗透创新,培养情感,作为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把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实践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实施有效实施物理教学。
二、有效教学理念简介
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必须用一种适合于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方式明释学生所学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认知那就得不到原定的目标。教学有没有实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者是认真不认真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知识,即使教师教得再累也是无效的教学。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应该不断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沒有比我的教学方法更有效的方法呢?”等等。
三、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师应有服务意识。有效的课堂教学来源于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生活,对知识的思考。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需要用合理的构想、恰当的材料、精练的语言来引发学生对某些物理问题的关注,并致力于形成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愿望。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就成为这一教学方法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据本人研究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设。
第一: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情景。观察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先决条件,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经过探究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如讲“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录像(播放卡车和自行车同时刹车的录像),最后定格在卡车刹车困难。从而引入新课教学。
第二:创设能否定学生已有经验的问题情景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学生往往认为摩擦力阻碍物体的运动。这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传送带匀速运动,当把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上时,这个物体在摩擦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学生经过分析以后,豁然开朗。
第三:创设能够使学生产生联想的问题情景
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使学生产生联想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提出这样的问题,“水平抛出去的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则落地点一次比一次远,当速度足够大时,它将绕着地球运动,不再落回地面”等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讨论,可让学生充分感受万有引力定律及人造卫星的发射原理。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渗透创新意识。学习《反冲运动》时,我们首先研究了教材,明确了本内容只要求从动量守恒角度认识反冲现象即可,其次分析了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们认为学生完全能够自学本节内容达到教学目的。课前提出预习目标并布置自行设计一个反冲实验,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在课堂上展示自行设计的实验并用动量守恒定律给予解释,结果同学们设计得很不错,虽然实验简单,但能说明实验原理,实践表明该做法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增强情感教育,营养和谐课堂。积极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很大作用,在观念上从只盯着学生的缺点转移到寻找学生的优点上来,多鼓励少批评。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见解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实践的余地。课余时间加强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动手实验—活动性学习。例如在《楞次定律》一节时,教材内容是以实验研究的思路展开的,目的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根据教材特点和我校实际我们决定变演示实验为探究实验来进行教学。学生每三人一组每组一套仪器,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实验目的方案,课堂上学生们自己动手,分别研究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磁铁相对螺线管运动,断开和关闭电源四种情况灵敏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记录实验现象,同时规范学生操作,然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得到结论。
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物理学习应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应是从物理角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完成认知建构,发展探索与创新意识过程。如学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后,有几位同学们设计了一个手摇式发电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合作交流—互动性学习。课堂互动是教学中各种矛盾关系的重要特征,以合作交流为主要内涵的互动学习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过程和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学习方式,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必须让学生尽可能地经历合作与交流。如在讨论一对相互作用的摩擦力做功时,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实现互动互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策略是广大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一定会使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更加深刻具体,从而更好地在教学中实施。
参考文献:
[1]吕春富,陈怡娟.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J].学科周刊,2010(10)
[2]张卫国,陈卫星.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物理教学,2010(20)
[3]李磊.让物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中学物理,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