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2018-02-26 01:25安静
教师·中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语言知识语文素养传统文化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教材上的知识,以教材为载体,向学生介绍字词、句子和课文等语言知识,对于传统文化知识并没有深入地介绍和指导。教师应改变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必要性以及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实现学生对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语言知识;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8-22

作者简介:安 静(1986—),女,贵州毕节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根据理解性输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完成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有效的语言输入来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课堂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会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传统文化,在探究中进行语言知识的重组和理解,深化学生的认识。只有教师的无形渗透和指导,才能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文化的魅力,体会文化的韵味,品味文化的气息,在学习中丰富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关注传统文化中的字词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关注句型的指导和点拨,促进学生理解句子;进而提高学生对段落和篇章的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

一、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但是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并没有将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并不了解,对于其中涉及的人物也是一脸茫然,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无知。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往往以教材为主,没有对其中包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挖掘和渗透。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没有充分地借助网络、视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夯实语言基础,了解丰富的语言文化。教师也没有充分地借助课外活动来指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应关注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完善中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传统文化知识中包括我国五千年的文明,有创新,有改良,是值得深入分析和学习的。学生在体悟中会领会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意义,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民族自信。如学习《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时,在阅读“绛幘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时,学生会感受到大明宫早朝时庄严的气氛,知道帝王的威仪;通过背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学生会感受到雨后秋天傍晚的清爽;通过背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学生会感受到与老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通过背诵“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学生会感受到动物与人一样,需要保护……学生在背诵中会了解传统文化。同时学习传统文化会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塑造学生性格,使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在传统文化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孔子、孟子、老子和庄子等伟大文学家的作品,在学习中了解“圣人”的生活方式,了解“仁政”,进而唤起学生的理想,促进学生主动地维持正义,成为伟大的学者。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积累文化知识。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背景中渗透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围绕着教材进行渗透和挖掘,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从背景介绍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去品味和感悟,在文章中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彩和深邃,通过理解的方式受到熏陶和感染,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实践力。例如,在学习讽刺诗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了解诗歌讽刺了南宋统治阶层早已经把恢复大业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只知道享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教师给学生渗透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情况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对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精雕细刻”,做到字字落实,理解透彻,教师给学生渗透相应的传统文化,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内容。

2.转化教学方式,丰富形式中渗透

教师要关注不同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来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例如课堂上有的学生迟到了,推门就走进了教室,教师可以借助《弟子规》中的“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来教育学生,同时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听到这些语句,首先会感觉到困惑,教师可以将释义给学生讲述一下,使学生明确将要进门之前,应先问有没有人在,不要冒冒失失地跑进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教材中的内容表演出来,在表演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学习《读唐诗新感悟》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穿着唐朝人的衣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和朗诵,这种表演方式既活跃课堂氛围,也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无形中也让学生了解唐朝人的服饰特点。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表演林黛玉进贾府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清代大户人家的生活方式,进而产生探究中国封建社会生活方式以及传统文化的兴趣。表演过程中,学生可以准备一些道具,这些道具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会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产生探究欲望,进而不断地挖掘其中渗透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舞台,会使学生在思考中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开阔视野,进而带着兴趣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中的知识来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在课堂上渗透这些文化会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给学生以熟悉的感觉,进而了解民间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例如很多传统节日的风俗、生活中的民俗和饮食,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渗透“爆竹声中一岁除”会让学生了解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有放爆竹的习俗;在“雷惊天地龙蛇蛰”中,学生会明白这里指的是冬眠的动物在春雷的响声中惊醒,在惊蛰的时候开始活动……教师借助生活中的知识来给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会让学生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生活中的常识来产生探究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帮助学生借助生活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传统文化知识。

3.拓宽学习内容,不同媒体中渗透

“教學有方,教无定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给学生渗透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广博的语言知识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中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丰富的内容一定会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要通过拓展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料,比如纪录片,这些影视资料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胡同文化》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胡同文化,知道胡同将北京分成了一个个小方块。胡同虽然多,多到数不清,却很安静,没有车水马龙,这种居住方式展现了北京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和言行举止。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视资料了解胡同,了解胡同文化,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视频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说教的方式,通过形象而真实的视频来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亲眼观看、亲耳倾听的方式来学习,增强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真实度。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电影、光盘、互联网等媒体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印刷材料,如报纸、杂志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尤其是对优秀经典作品如《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的阅读,会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专门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并且鼓励学生通过演讲、背诵或者是讲解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如《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学生通过诵读和背诵会了解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不仅要有一颗进取的心,同时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只有好的方法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快地进步。教师在课堂给学生渗透这些经典名篇,会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经典作品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语言简洁,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兴致勃勃中了解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开展丰富活动,审美体验中渗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究语言知识,同时还要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用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究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认字比赛、古诗词创作比赛、演讲比赛或者是知识竞赛,通过不同的竞赛方式来点燃学生的语言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地获得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模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在学习汉字中由浅入深地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通过深入探究了解汉字的构造,了解其中的文化知识,进而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的汉字构成是有一定渊源的,其中蕴含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如“舟”字的书写就像是一条小船上坐了一个人,手拿着两只桨在划船。这是中国象形字的造字特点,学生了解了这些文化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掌握汉字。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选择某一主题来鼓励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来进行展示。学生的演讲稿中要涉及一些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师组织学生以“孝”为主题来进行演讲比赛,学生的演讲稿中会涉及二十四孝中的内容,如“芦衣顺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哭竹生笋”等,学生通过对演讲稿的准备以及演讲会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认识。丰富的活动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带来了崭新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开发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参与活动中丰富传统文化知识。

总之,教师应主动地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探究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素养。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激趣导入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析疑点拨的方式来排除学生的困惑,通过激励评价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动力,实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郑 飞.高职院校语文阅读模块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王 颖.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8):13-14.

[3]李 婕.儒家文化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启示[J].西部素质教育,2017(20):51.

[4]朱伯昆.儒家文化与和谐主义[J].黎明大学学报,1993(1):56-59.

猜你喜欢
语言知识语文素养传统文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构建框架,理清思路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