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丽珍?马建富
摘 要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承载着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专业师资的使命。职技高师正面临发展的困境。但随着中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对高水平师资需求趋旺等,仍有继续适度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必要性。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技高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但在发展中需要正确定位、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和社会服务功能;彰显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特色和管理特色,以改革创新促发展。
关键词 职技高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1-0052-05
一、职技高师面临的发展困境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以下简称“职技高师”)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承载着为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专业师资的使命[1]。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职技高师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为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了大批专业师资,支撑了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然而,随着职技高师内外环境的变化,一些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高校,包括职技高师开始逐步退出此领域,或者更换职技高师的旗帜,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阵地逐渐萎缩。目前,全国尚有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另有30余所普通高校设置了职业技术教育(师范)学院,50余所普通高校设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2]。
(一)专业师资的“亟需”数量大大减少
需求减少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职技高师已经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了大批師资,较好地满足了师资的数量需求,那种“亟需”“短缺”的状态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开放式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使得职业院校的师资来源日趋多元化,在职业学校对专业师资数量需求减少与趋于稳定的同时,又出现了被社会认可的其他专业师资培养渠道,更加减少了对职技高师“专供”式培养对口专业师资的“特需”。所以,数量需求减少与培养渠道多元化矛盾的叠加与共振是导致职技高师面临艰难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办学层次定位滞后于学历需求层次提升
我国职技高师主要以培养本科学历的职业教育师资为目标定位,这个定位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相当长时间内可能都是或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该定位在过去很好地满足了职业教育对师资的需求,但在今天定位这个层次的办学目标显然会陷入尴尬境地。
首先,需求侧“水涨船高”。中等职业学校进入全面提升内涵新阶段,一方面,对培养高层次“双师型”师资要求强烈;另一方面,国家以及各地对职业学校评审、评估、验收中越来越重视对高学历教师的要求,如申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的学校遴选基本条件中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5%以上”[3]。鉴于此类标准,许多地区或职业学校招聘新教师时非博士或硕士不录用。
其次,供给侧“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申报学术型硕士和教育硕士竞争激烈,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职技高师较少;另一方面,职技高师开展研究生教育的时间尚短,培养出真正意义上具有“双师”素质的研究生仍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满足职业教育专业高素质师资的需求上,职技高师常常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后,管理侧“顺其自然”。主要表现为职业教育对具有高素质和较强实操能力专业师资的需求与现行的教师招录机制存在矛盾。目前开放式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可以在非师范院校毕业生中招录专业教师,使得职技高师这种更为专业性的师资培养优势不再。因而,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产生了巨大冲击,由此造成的负面效应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来源广泛,职技高师可有可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地位随之下降。
(三)办学理念踯躅于学界的争论以及实践的困惑
从学界认识来看,不少学者认为,许多西方国家并没有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相当多的国家职业教育师资是通过其他类高校培养,我国也没有必要发展独立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同时,我国职技高师现实中遇到的困境使得许多职技高师坚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意志开始动摇。由于职技高师带有“职业”“师范”以及“技术”的字眼,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背景下,无形之中降低了职技高师的社会地位,民众的认可度也普遍不太高。这些因素还导致招生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职技高师的发展可谓举步维艰。原来的8所独立设置的职技高师也就想方设法另辟蹊径,纷纷“转变办学理念”,进行多策略、多路径的“改革”,其中比较一致的有两大举措:
一是更改校名。让校名与“职业”和“师范”脱钩,并尽可能把“技术”去除。从表1中可以看出,8所职技高师都有过更名,甚至多次更名,小改则去掉“职业”或“技术”,大改则已经是彻底的“改头换面”,事实上改旗易帜,淡化了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
二是大量压缩职教师范类专业及招生比例。快速开设非职教师范类专业,以此来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提高对考生及考生家长的吸引力。从表2某职技高师师范类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即可窥见一斑。如此调整,可以说是根据市场需要作出的主动性方向选择与调整,究其根本实为无奈之举。学校更名以后,定位相应发生改变。主要是培养通常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培养专业教师这类应用型人才已经不是主业[4]。近几年学校师范教育规模维持在较小规模,招生专业数在逐步缩减。
二、不忘初心,继续适度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伴随着中等教育结构调整而发展,可以说以职技高师为主体的各类高校培养出了一大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服务职教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初心”,也应是其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动因。
(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依然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
纵然职业教育师资短缺问题不再那么凸显,专业师资培养渠道也已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由于职技高师在职业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上的“专业性”,以及我国各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平衡性,加之职业教育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要求的提高[5],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依然有稳定的市场需求。endprint
首先,从全国职业教育教师的供求关系来看,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文简称《纲要》)规定,2015年至2020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由2250万增至2350万,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由1390万增至1480万[6],仅中职教育按教育部有关规定的20∶1的生师比计算,5年内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补充5万名教师。另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为21.34∶1,专业教师生师比过大,充分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数量依然不足。
其次,西部及边远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依然有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经济不发达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还比较滞后。随着这些地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职教师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此,我国职技高师在继续稳定满足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正常师资队伍建设需要的同时,要进一步挖掘潜能,积极拓展西部及边远省区职业教育市场,以期既提高人才培养效益,又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高等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需求的快速增长,促进职技高师功能的拓展。从整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了内涵建设时期,职业学校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业化发展是伴随教师整个职业生涯的持续的、终身的过程,而实现其专业化的重要路径便是职业培训。作为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职技高师除了应承担职前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任务外,从发展的角度看,还应承担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职培训重任。这既是职技高师的使命,也是其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事实上,近些年来,职业学校也主动与有關高校,尤其是职技高师,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且需求旺盛、积极性高、培训种类多。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面临着发展的机遇
我国职技高师在前进中确实遇到了发展的困难、困惑与尴尬,但是,在我国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又确实存在潜在的发展机遇,只要把握住机遇,并进行自身的积极改革,职技高师依然能够继续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机遇一,2014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设。一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依然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7]。二是说明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职技高师,职技高师依然具有培养师范类人才的市场需求。三是在未来职技高师发展中依然会得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鉴于此,就没有必要争论是否需要坚守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阵地的价值,而应该更多地讨论如何适度发展、更好发展职技高师。
机遇二,《纲要》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更加重要的地位”和“大力加强”,意味着发展研究生层次职业教育师资的必要性、紧迫性在加强。职技高师应以此为契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创造条件,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使得自身服务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特色更加凸显。
机遇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整体满足的情况下,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各类教师的素质。这为有职教师资培训比较成熟经验和社会影响的职技高师提供了进一步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即职技高师可以以推进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为契机,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作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功能定位与服务方向,作为学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思路
职业教育发展需要职技高师,而职技高师自身发展又面临着发展困难、坚守艰难的问题。正确定位,对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自身建设,是职技高师的根本出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与任务: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在校生达到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校生达到1480万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8]。据此,职技高师应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继续坚持职教师资培养功能,但必须转换重点,提升重心
职技高师人才培养的“重点”是专业基础深厚(决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力)、实践技能高强(专业教师的关键素质)、社会服务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特征)的高素质应用型教师。职技高师“重心”提升主要是指依据职业院校的需求,实施新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学术性、技术性和师范性的有机结合上多下功夫。所以,职技高师在促进教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与技术进步,突出实践教学的同时,需要深化教师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激励教师结合专业主动发起或积极参与应用型科学研究[9],以促进研究生层次“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为职业院校提供更高质量的师资。
(二)不断强化职教师资的培训功能,深化培训服务体系构建和能力建设
一是培养培训一体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应强化师资培训能力,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师资培训机构,以及中、高等职业院校的联系,通过有关培训的开展,帮助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提升素养,建设成为职教教师的职前训练场、职中的加油站、转行教师的转换器[10]。这也是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培训层级化。基于中、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及管理者不同的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多种类、多形式、多专题的职业教育培训。三是培训现代化。在“互联网+”时代,要根据培训市场的需求,加强培训条件与水平的建设,做到培训设施现代化、培训管理现代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还需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探索和研究如虚拟现实、智能可穿戴设备、翻转学习、创客空间等教育新领域和新应用,逐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需要,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培训改革。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培训教学的有机融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新的学习模式、学习形态和学习空间,更为灵活而高效,有利于桥接职业教育与远程教育,衔接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利于拓展培训边界,实现培训对象的个性化学习[11]。endprint
(三)进一步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展现社会服务的引领与导向能力
一是要在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各种标准制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加话语权。《决定》还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要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所以,职技高师应推动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对接,推动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推动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制定更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管理标准。二是要在职教科研、教育科研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社会服务、科研指导与示范中发挥引导作用。职技高师应向中、高等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的学术教育资源,帮助其教学者和管理者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咨询服务。职技高师应发挥智力优势,为区域科学规划职业教育发展,为地方掌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等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战略和决策咨询等社会服务。
四、彰显特色,以改革创新促发展
相对于普通师范教育,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形成了学术性、职业性和师范性“三性”统一的办学特色[12],但职技高师在教学实践中却始终存在着如何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在人才培养中真正能够体现“三性”统一的特色。为达成此目的,必须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特色。
(一)过程特色:积极推进“院-企-校”三方协同办学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与职业学校、用人单位等进行积极合作,协同培养高质量的师资,为此,必须建立一种与企业和职业院校紧密结合的开放式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纲要》提出“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要求。《决定》提出了要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在这种开放性办学体系中,职技高师可以通过“院—校”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推动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间的资源、供需、优势对接,整合与优化办学资源,增加师范生的工作体验机会,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协同打造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模式特色:积极试行“4+2”专业+硕士模式
我国职技高师针对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积极探索了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未来,职技高师应按照职业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要求,根据国家对职教师资培养的规划,将办学模式创新作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后,部分职技高师先后开展了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全日制),以及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职攻读的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目前,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还正积极开展专业硕士教育,探索教育学与工学结合的“双师型”博士培养项目[13]。在条件成熟时,可逐步实施“4+2”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主要原因为目前部分职技高师已经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或正在试行专业硕士人才培养,这为该模式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试行“4+2”专业+硕士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能够进一步强化职技高师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特色;二是能够满足职业院校对高素质双师型资的需求;三是能够提升职技高师相关本科专业的吸引力,同时,有效改善专业硕士的生源质量。
(三)管理特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的“双元教学协同管理”模式
根据对国内一些职技高师教师教育模式实践利弊的分析,可以将职技高师师范教育管理模式确定为:专业学院负责专业教育+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主抓教师教育的“双元教学协同管理”模式。具体说来就是:由各学院按照专业招生,并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负责实施专业教育,具体组织教育见习、实习,以及学科教學法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主要负责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计、教学与管理,指导各学院教育实习工作,组织各学院相关课程、教材建设及教学研究活动等。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的衔接,由职业技术师范系牵头协调,针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等相关问题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委员会会议讨论决定。
参 考 文 献
[1]孙芳芳.我国职技高师师资培养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42-45.
[2][13]孟庆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0):26-31.
[3]教育部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0年度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EB/OL]. (2010-09-16)[2017-10-31].http://www.gov.cn/zwgk/2010-09/16/content_1704106.htm.
[4]黄苹.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职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91-93.
[5]赵雪春.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9.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30(1).
[7]曹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和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6):5-8.
[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6-24.
[9]曹雨平.贯彻《决定》精神,重新定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206-210.
[10][12]孟庆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J].职教论坛,2013(1):61-64.
[11]袁景翔,南旭光.“互联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的规律及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7(11):28-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