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清
摘 要 与我国注重学科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不同,国外十分重视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教育。对加拿大、瑞典、新加坡和韩国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考察,发现提升认识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前提基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设置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合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建立专门的职业教育队伍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有力保证。
关键词 国外;中小学;职业教育;经验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2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32-0075-05
作为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小学阶段是打底职业基本素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但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聚集在职业院校和高等学校中,有关中小学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对国外中小学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和整理,可以找到可资借鉴的先进经验。
一、国外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加拿大:全方位的引入与培养
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在2001年制定并实施了中小学职业教育的指导计划——“选择行动”,從课程设置、学生自我审视、职业活动探索、外部指导四个方面将职业教育全方位引入中小学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中小学生的成长阶段和认知特点,以模仿、游戏的形式实施职业教育和指导课程,尤其重视学生职业品质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写作和沟通能力,为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品质的最终成型打下基础。同时,在中学阶段开设《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课程,包含职业生涯研究、职场工作内容、未来设计、沟通互动等,建立了解职业的线上系统,只要点击某一职业,就会出现该职业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目前的工资待遇以及获得从业人员的指导等。
在学生自我审视方面,首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制定年度教育计划,包括目标的确立、评价个人进步、选择下学年课程和做全年总结等4个部分,以激励学生自我提升和自我评价。其次,鼓励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建立学科和职业档案,记录学生校内外的个人成就,使学生能够对自己个人的特长和爱好有直观的认识,进而作出明确的职业选择。将学生的职业档案和学生的年度计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职业发展路线。
在职业活动探索上,中小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已经产生了对未来工作、生活的期许,学校会针对不同年级定期开展职业探索活动,比如邀请专家举办讲座,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模拟项目、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更重要的是,针对高中学生,与校外企业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职业、深入社会的机会。
在外部指导方面,为中小学生指定高层次、高素质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制定教育计划,开展职业探索活动,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职业兴趣。同时,成立职业意见小组,负责学校职业教育和指导策略的研讨、审查职业教育的实施成果、对学校的职业教育和具体实施情况进行审核与考察。
可以看出,加拿大安大略省“选择计划”对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倾向于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转向到“开发学生自我规划自我提升”,注重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品质、基本职业技能的塑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校企共同教育。
(二)瑞典: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并重
早在20世纪50年代,瑞典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就已经着手将职业教育融入中小学。到70年代初,瑞典已经成功地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成为西方国家中职业教育引入中小学的典范。瑞典的劳动与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并重,在课程设置、学科特点、师资培训上都强调劳动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极富有计划性和灵活性。在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上,按照瑞典议会的决定,对7~19岁的公民实施的是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同时议会还明确强调实际训练与理论(学术)训练同等重要。在高中阶段,打破不同类型平行中学的节点,将学术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列于同等地位,实现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的普通化。为了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瑞典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拥有至少2个星期的劳动经验,并以连续性评估的方式将劳动教育成绩与高中升学考试挂钩,在政策层面提升了劳动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瑞典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职业认知处于懵懂阶段,所以开设了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劳动教育,手工教育是初中和小学的必修课,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与劳动实践紧密结合。在初中开设以技术教育为主的学生选修课,接触新技术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职业接触,包括分发午餐、校内劳动、整理图书馆等。
在进入相对较为成熟的高中阶段后,瑞典教育部门强调学生与工作岗位的联系,注重综合高中的内部分流,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指向性,分设了艺术和社会科学、健康与社会服务、经济与商业、技术与科学、技术与工业、农业和园艺业6个领域及27个专业,每个专业的目标和课程都不同。此外,值得借鉴的是,瑞典依据区域对劳动力的需求设置区域高中的相应专业。专业的选择由学生与家长还有学校共同商定,尽可能满足学生的第一志愿,但是依据区域发展对人力市场的需求,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课教师除肩负着教授劳动技能的任务之外,还负责与当地企业联络,组织学生到劳动场所熟悉职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劳动评价等。且教师必须由高等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在高中,进行27个专业教育的教师必须是专业教师,以便能提供最专业的职业指导,教师必须获得“手工艺师傅证书”,且具有2~7年的实践经验,还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培训。
(三)新加坡:情意与职业教育
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发起了“教师对公众的职责和职业指导”的职业教育项目,希望通过该项目发展学生个体、培养个体的社会技能。20世纪末,逐渐形成以培养生活技能为重点的“情意与职业教育”。endprint
为推进“情意与职业教育”,新加坡成立了“情感与职业教育司”(原教育部社会工作指导委员会),要求学校以“一个受关心和负责任的方式教会学生学习生活技能、培养合作意识、促进自我实现”,学校要在规章制度、教学环境、教育评价、父母交往、社区资源等方面将情意与职业教育纳入其中。新加坡教育部在情意与职业教育之下设立了4个附属项目,即个人社会责任感项目、同安支持项目、保持冒险项目和职业选择指导项目。
在教育目的上,新加坡中小学成立了学生互助小组,以小组的形式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情意与职业教育。首先是个体情意教育,让学生对自身的决策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是互助教育,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发掘身边人的优势,从而进行有效沟通。再次是学习能力教育,让学生具备有效学习的行为和习惯。第四是工作转换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培养职业的自我意识,开拓职业视野,将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与自身的学习内容建立有效联系。最后是建立一个受关心的社区,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自觉为社会服务。
在课程设置上,新加坡中小学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入手,形成了由职业小组技能、职业单位技能、学校职业指导计划、职业课程设置、职业关心测量和评价、高级技能、研究开发、教師岗前培训等8个单元组成的有关情感和职业指导培训的课程体系,且明文规定学校每周必须进行至少35分钟的生活技能培训。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新加坡实施《教师职责制度》,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整体健康负责。在新加坡的教育理念中,情意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的最大作用是发展个体和培养公民,强调教育的责任除了教授科学理论,还要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社会道德的提升。受教育者的道德观念、自尊自重的文化传统、社会责任感以及爱国热情、工作的责任心、理智思考与个体自信、事业的进取和创新等都属于情意教育的范畴。情意与职业教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而这一教育必须从学生刚刚入学就开始进行。
经过情意与职业教育项目及其附属项目的锤炼,新加坡的师范教育知识体系得到了彻底改革,校风、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个人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学生组织纪律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大学情感与职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四)韩国:分阶段的中小学职业教育
作为亚洲职业教育开展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韩国早在2005年就已经明确将职业教育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2009年韩国政府通过《中小学教育法》进一步增大了职业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强调职业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职业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塑造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在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是韩国经济能够快速腾飞的保证,分阶段的职业教育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小学到高中,逐步完成职业认知的累积,职业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韩国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职业好奇心,让学生对职业形成最初的认知,对职业的种类、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构想,了解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职业内容,具备端正、尊重职业的态度。
在初中阶段,韩国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发现自身兴趣和职业能力的素质,探索职业领域,熟悉职业群体,并且化被动为主动,寻求职业接触的机会,有目的地进行职业规划,使得学生了解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从而克服职业困难。在课程设置上,把“实业与家政”作为必修课,将家政、技术、家事、农业、商业等8门职业教育课程列为选修科目。
在高中阶段,韩国实施“两规一体化”,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让学生学习专业技术并活学活用。鼓励高中开展职业训练课程,制定完整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训练、端正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熟练掌握职业技能。要求学生在高中阶段能掌握“被雇佣”水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技术。课程设置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水产、家政等内容。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韩国教育管理部门于2011年在初高中教师序列中增加了“职业与升学咨询教师”,负责收集、提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信息,开展职业教育相关的讨论,协调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业之间相关的职业教育活动等,这大大提升了职业教育教师的专业性。
二、国外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充分重视职业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性
上述四国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对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教育有明确且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在人生教育的起步阶段,职业教育在培养职能情感、规划职业发展、提升职业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职业教育和指导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强调中小学富有职业教育和指导的重要责任。瑞典的议会将劳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学校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文化课与实践课享有同等重要的教育地位。新加坡以政府项目为推动指导,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情意与职业教育项目实施,并以之为基础进行了教育改革。韩国政府更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将职业教育纳入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课程之中。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国家和社会对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阶段,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从童年进入青年,开始逐步认识自我、接触社会,往往注重个人感受,对于社会的认识易受外界影响。道德和习惯的培养在此时进行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这一阶段进行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个体意识的塑造和职业道德培养以及职业信息的灌输。以上四国在中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中包含了职业观、职业知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职业教育和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对自己负责”的意识,不论是年度计划的制定还是学生职业档案的建立,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瑞典的劳动和职业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将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结合,保证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新加坡的情意和职业教育偏重在中小学阶段进行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树立学生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责任感。韩国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职业教育目标和任务,开展职业教育课外活动,按照学生兴趣和素质组成特别班级,进行职业探索和体验。endprint
(三)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需要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在上述四国中,中小学职业教育并不是与学科教育割裂开来、单独进行的教育或再教育,而是将二者进行了融合,将职业教育作为学科教育的组成部分,使得职业教育深入学科教育之中。加拿大安大略省設置丰富的职业课程,将职业教育列入年度教育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选择课程内容。瑞典的劳动和职业教育将职业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同样可以升入大学,并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方案,将劳动力市场与国民经济结构紧密相连,使得教育适应市场,融教育、就业为一体。新加坡的情意与职业教育将职业指导培训课程体系作为师范教育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引导了教育体系的改革。韩国的中小学职业教育打破职业教育和学科教育的界限,从职业视角解释“为什么学习这门课”,将学科课程和相关职业联系起来,将学科课程和职业生活有机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教育需要教师同时具备学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能力。加拿大的指导教师项目,安排专职的教师进行学生职业教育的引导和规划,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作为学生职业指导的机构,意见小组负责组织开展职业教育各个方面的工作。瑞典的中小学教师必须由高等师范学校专门培养,而高中的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获得“手工艺师傅证书”和其他资格,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新加坡情意与职业教育项目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师岗前培训,韩国则在初高中正式教师序列中新增了就业与升学咨询教师。对加拿大、瑞典、新加坡和韩国四个国家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描述性梳理之后,可以发现四国通过教育改革、实施教育项目等方式,将职业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深度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国外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增强全社会对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是前提
从国家层面看,上述四国在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都是政府主导、政府推动,政府是教育最主要的推动力量。但在我国,更强调素质教育而不是职业教育,导致在中小学阶段引入职业教育缺乏政策的推动和支持。
在我国教育体制之下,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仍然以知识的学习为主,多数学生围绕着文化考试这一中心进行学习。尤其在中小学阶段,课外活动和实践仍然以家庭自发为主,系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几乎为零。从国外经验看,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是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进行的,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也非特定教育形式。在我国中小学,职业教育内容的缺失导致学生的职业了解程度和职业认知偏失问题经常存在,在中小学生的职业理想中,成为“科学家、医生、警察、律师”等职业的认知十分广泛,但是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如何、如何才能顺利步入职业轨道,学生并不了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家长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高考制度的改革,许多家长认识到了职业生涯规划对孩子的重要性,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了解自身优势,提升职业认知,对未来的人生有初步的愿景和期许。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高中刚开始就要选择学习的重点科目以便拿到未来所学专业需要的成绩,这就要求在高中之前学生和家长就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些都需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职业教育。目前,中科大的起点站青少年发展规划以及前方导航的中学生职业规划是国内开展较为顺利的线上青少年职业规划网站,但是更多的仅仅局限于民间层面,在影响力和普及程度上有待提升。
(二)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是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并不能说完全没有职业教育内容。根据国家规定,我国小学阶段开展的劳动教育课和思想品德课也涵盖了职业训练与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但这些内容往往与其他教育内容混在一起,并没有专门的指向性。学生对职业内容的了解往往来源于身边直系亲属所从事的职业,并且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进入初中、高中阶段后,不论是学生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将全部精力集中于如何提升学习成绩,更缺少关注职业教育的兴趣。即使是部分学校有一些课外活动,也多为阅读和参观的形式,缺少对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育,使得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对自身的兴趣和特长不明确,对不同职业的理解也较为片面,更没有一个端正负责的职业态度。
上述四国在中小学阶段实施职业教育的经验表明,应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不同的职业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注重职业好奇心的引导;在初中阶段设置学生的职业档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规划;在高中阶段,在繁重的学习内容之外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同时将职业道德培养融入到日常教育之中,
(三)融合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主要途径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仍以学科教育为主,以海量的学科知识参与应试考试。在这种体制之下引入职业教育,就要将职业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之中。我国高考体制改革为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提供了有力契机。
在新高考改革体系之下,除了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之外,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6门课选3门,同时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分类选拔、多元录取,使得学生在高中学习开始甚至更早之前就要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了解职业所必须的学习科目,将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联系起来。同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包含道德品质内容,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其中。在学科教育之外,学生必须对职业技能有所了解,对职业发展和职业信息有一定的预判,对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有清醒的认识,才能选择合适的科目。由此,职业教育并不是发展学科教育的障碍,而是完成学科教育的必经之路。
(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有力保证
就我国而言,近年来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普遍提升,教师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上岗。2015年,我国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8%,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同于学科教育教师,需要更多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才能对学生实施有效的引导、组织有效的职业实践活动。我国近年来倡导的“双师型”教师同样可以应用于中小学职业教育中。与高等职业教育不同的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对本校的在职教师应增加沟通、互动的职业教育内容,要求教师以定期讨论、不定期参观、组织活动等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时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另一方面,吸纳校外的“双师型”教师,邀请社会知名企业或者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以顾问教师的身份到校参加活动、进行讲座。这些教师职业特点鲜明、职业技术过硬,是中小学引入职业教育最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 考 文 献
[1]何娟.中小学职业教育和指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经验[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6):14-16.
[2]赵小段,李媛.国外不同类型教育机构承担社区教育之比较分析[J].成人教育,2017(9):84-86
[3]丁邦平.瑞典中小学劳动和职业教育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1996(2):33-37.
[4]刘朋.新加坡90年代中小学的情意与职业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1):32-34.
[5]孙辉.欧洲民众普遍更加重视职业教育[J].世界教育信息,2017(16):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