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斌
(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甘肃 白银)
提高高中生的化学思维品质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思维方式,思维可以分为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在现行的高中教学中,部分老师只重视聚合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然而,发散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中之重。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把知识的传播和思维的培养充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目标。
发散思维是一种通过探索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产生创造性想法的思维过程或方法。它通常与趋同思维结合在一起,它遵循一组特定的逻辑步骤来达成一个解决方案,在某些情况下,这是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对发散性思维的研究,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能在短时间内持续表达的思想和想法的数量。
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灵活地思考。
有独特的想法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想法。
它要求打破定式思维,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达到从一个信息出发,进行多向发散,得到更多的答案;它还可以表现在思维活动的多向性;它可以打开思路,挖掘深层次信息,创造出新的思路。在性格特征明显的人身上发现了发散性思维,比如不一致、好奇、愿意冒险和坚持不懈。
将发散思维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发散思维能力,使高中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提高。
高中化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化学学习中,依据发散思维可以以比较相似概念、概念图的形式,让知识结构化,促使学生全面牢固地记忆。教师若将发散思维结合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流畅、灵活、独特、精致,形成较强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高考化学试题关于发散性思维的考查在不断地创新和改变,题型越来越丰富,题目背景越来越新颖,可以凸显出对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体现出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化学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要从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认识事物的惯性和思想惰性入手,需要强化思维发散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出相应的努力,比如,教学设计要有创意,通过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意识。
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流畅性——发散的量;变通性——发散的灵活性;独创性——发散的新奇成分。在训练发散思维时,三者独立又统一,可以单独以某方面进行训练,也可以一起训练。思维的流畅性是思维变通性的基础,而思维的独特性是思维流畅性和变通性的结果。
1.信息发散
在化学课堂中呈现新信息新情景,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情景进行思维发散,对知识进行联想、迁移、运用。
2.比较发散
通过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对比,横向纵向的比较,从多角度把握事物的异同点,对事物进行准确区分。
3.习题发散
由习题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答辩;化学题目可以采取多题多解、共同讨论的方式;针对生活具体问题制定题目,尽量多样化,集中在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力。
4.实验发散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应当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表明,在孩子们的嬉闹和发散的思维之间有相似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误差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通过与学生之间“游戏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最终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全面发展。
发散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被教师使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进行自主研究,提高对化学的认知能力,拓展思维能力与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