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世熙
(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甘肃 白银)
笔者经过十年对化学教材的使用和研究,把人教版化学教材中设置的“科学视野”“科学史话”“资料卡片”“实践活动”等栏目统称为“拓展性栏目”。因为这些栏目从涉及的内容看,大致可分为知识延伸类、视野拓展类、热点类(科技尖端领域的新知识、化学与环境友好的新举措、化学对人类社会的新贡献)。本文笔者通过实例验证分析了这些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对这些栏目的教学功能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所谓教材“栏目”的实施策略,即教材“栏目”的应用是否及时、得当、有效。具体地说,教材“栏目”是否得到教材使用者的重视,把教材“栏目”活灵活现地用起来,让其教学功能在教学中得到挖掘。就教学中对这些“栏目”的实施可总结为:
创设教学情境,尤其是创设适合新知识教学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通过问题的解决掌握牢固的学科知识,如必修2把为胶体的性质和应用的学习而设置的“科学视野”栏目设计成若干与新知识相关的问题:(1)大气中的飘尘、工厂废气中的固体悬浮物如何除去?(2)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与胶体的性质有关,利用了胶体的什么性质?(3)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豆腐、肉冻、果冻利用了胶体的什么性质?设计的问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热情高涨,自然对本科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必修1在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材料章节设计的“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硅酸盐的学习设置的“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机化学教材中设置的“生命的化学起源”“壁虎脚和胶黏剂”这些栏目,重在用陈述性的文字叙述目前化学研究的新进展,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化学必修教材中设置的“科学视野”中的“新型陶瓷”“预防硫化氢中毒”,“实践活动”栏目中的“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测定”相关内容与人类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化学学科本身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研究化学与生活、环境的关系,能使化学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环境的优化做贡献。
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高聚物的合成章节中设置的“资料卡片”“醇与羧酸的缩聚反应、氨基酸的缩聚反应”,苯酚的性质学习的“资料卡片”“苯酚的显色反应”,以栏目的形式拓展学生该掌握的化学知识,改变了以前把通过学习要理解的知识系统地罗列,让学生集中掌握的形式,让学生能通过“栏目”学习掌握知识,同时又不觉得累赘。
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节中设置的“生命体中的能力变化”“社会发展与能源利用”,化学必修1中“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介绍化学知识的同时,也分析了生物学中生物体中的能量变化。
“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新型陶瓷”等栏目内容介绍化学学科对科技进步和化工生产做出的贡献。
人教版化学教材在物质的性质的学习后面设置的“科学视野”栏目,尤其是选修5教材中在对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中设置的“科学视野”栏目多数以拓展延伸学科知识为内容,例如“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和有机物的结构”“稠环芳香烃”“乙醇分子间脱水”,资料卡片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苯酚的显色反应”等。
“科学视野”“科学史话”栏目选择的以“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进展、化学发展史”等为内容的栏目,一方面是对教材主体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能保持主干知识严谨的逻辑结构,突出学科知识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重在拓展视野,开阔眼界。
选修教材中“臭氧层的空洞”,必修教材中“预防硫化氢中毒”“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雨水pH的测定”等内容介绍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使化学教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得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化学对社会的重要价值。
以陈述性内容为主的阅读栏目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形成,实践活动类型的拓展性栏目能促进探究学习方式和多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实践活动”栏目,往往要求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扮演调查员、管理员、实验员、统计员等角色。有时可以同时扮演多种角色。学生通过活动中不同角色的扮演,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培养出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把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渗透到化学学科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