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市高安市第四小学 江西春市 330800)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明显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核心内容,这是小学阶段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其关键就在于是否培养出学生的问题意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1]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感到心理安全时,他的创造性能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表达和发展。因为,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首要就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只有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才能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散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2]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其关键就教师如何去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知道,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要大胆地提出问题,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和鼓励。此外,无论学生的问题是否优秀,教师应该给与一定的肯定和表扬,而不应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鼓励的方式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只有让学生在这样心理安全的氛围中,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学生也才能自由地思维和表达,进而散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此外,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很不成熟,他们都渴望得到老师或者别人的关注,因此,学生提问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进而引导学生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更能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其知识内容广泛,导致课题的多样性,使得学生在许多话题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上新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从学科上引导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提问、问题的良好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新课时设下教学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去进行新课学习,并引导学生在新课中找到悬念的答案,在长时间的积累下,学生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问题意识。
由于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巨大的特殊性,所以在有的课文结尾别具特色,教师可以将这些特色加以利用,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兴趣,就自然而然的会带着问题去解读课文,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去寻找自己问题的答案,进而领会语文学习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矛盾之处进行提问,而要找到课文的矛盾之处,必须是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格外注意学生对课文的深入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许多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在提问的基础上进行语用训练。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秋天的图画》这一课中,在解释课文内容后,教师也要把课文概括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复习生词之外,老师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方法。比如讲述《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景和美好。那么,学生们心目中最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呢?同时,你认为这个季节应该是什么呢?请一些学生站起来向其他学生描述。然后,学生还可以听所描述的画面,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想象出来的画面。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回顾课文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都是老生常谈,所以对于喜欢新奇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发散思维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多种途径。只要老师在课堂上仔细设计问题情境,处理问题材料,从提高学生对问题的信心入手,让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有到最好,用多种方法。当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有了“提问题”的意识之后,他们“提问题”的能力也就提高了,自然而然他们的创新思维也会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