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君县实验幼儿园 陕西铜川 72729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是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游戏活动的环境。以达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满足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游戏的意愿,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社交能力,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区域活动通过提供不同材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让幼儿观察、操作、实验等机会来验证猜想,也能成为支持、鼓励进行动手、动脑、大胆探索的契机。因此,投放正确的材料可以让幼儿进行与材料的沟通,对学习知识与发展自我有很大的帮助,但在投放材料时也要注重层次的分化、有效投放的策略。[1]
(1)不同材料的投放能与对应的区域活动相适宜
在区域活动的分化上,有着不同的区域,为了与每个区域所进行的活动相适应,因而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做到对不同的区域分放不同的材料,这样才能够在进行活动时提供有效选择活动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提供适宜各区域的活动材料,可以让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且能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抢夺的现象,能在更大的空间下提升幼儿的操作能力。比如,在科学区进行的《好玩的磁铁》的探究活动,就在这个区放各种磁铁和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探索和发现,同时记下自己的发现;中班生活区的《系鞋带》活动,投放用泡沫纸剪出简单鞋子的样子、鞋带等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2]
(2)活动材料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
在提供材料中也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在难易程度上能满足各年龄层幼儿的需求,同时在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结合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年龄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进行区域活动的材料。
在我们投放材料时,符合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求,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不仅要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感知觉的特点出发,而且要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有针对性的投放一些适合教育目标实现的材料,合理的运用材料进行教育活动学习,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每一件游戏材料,体验其中与教育目标、目的相适应的内容,真正发挥材料的教育作用。例如,在中班的数学区的某一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学习对十以内的数的排序和对应数字取物,我们老师就会投放一些数字的卡片以及对应各数字数量的的物品卡片,还有按数字顺序进行连线的图片等,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根据课程的目标进行材料的使用,让幼儿在进行卡片和连线图的操作中将所要完成的目标达成,达到在玩中学的效果。
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再为幼儿提供材料时,也要材料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可创造性的相结合,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此,材料的安全性是首位。在材料的投放上,可以就近取材,用一些废旧的物品进行改造,制作成新的活动材料,这样既环保又能展现创造性的使用。例如,在中班的一个科学区用到喝完的牛奶瓶,若是直接使用,瓶中的残留液体在长时间后会变质、发霉,而幼儿在触碰后就有可能感染细菌,所以在投放此类材料之前会将其清洗干净,以免发生事故。再如美工装饰区域活动中的废报纸、毛线等废旧材料的创造使用,这样的废旧材料的使用,既可以体现创造性,也达到了环保的理念。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要注重各层次的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功能,同时要合理利用和投放材料的教育意义,给幼儿提供展示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满足幼儿好奇和求知欲的需求。
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上,要避免材料的成品化,这样不仅大大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也降低了活动中的教育意义和削弱了进行幼儿的动手的意愿,投放取材便利或相对基本的材料和半成品材料,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的兴趣。[3]
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来源于操作。”由此可见,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材料的操作时,他们是材料的主体,是活动的中心,在活动中不能因为仅有的材料而去强迫幼儿进行活动,而是要让幼儿自主选择,以他们为中心进行活动,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做到充分的尊重、信任幼儿,让幼儿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去使用材料参与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有效地将活动的环境和材料有机结合,老师可以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和参与活动的一部分,与幼儿一起设计、准备和制作材料,同时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去获得所需的材料,能让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
由此可见,在区域活动中的投放非常重要,不仅要主义层次分化,注重投放的有效策略,要注意材料的循序渐进、操作性等的投放,合理利用和投放材料对幼儿的学习带来的积极作用,满足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带来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