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起伏以乐衬苦
——《凡卡》(第二课时)教学

2018-02-26 19:42万和兵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凡卡夜景自然段

万和兵

《凡卡》是人教版六下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作者契诃夫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的方式,来反映沙皇统治下俄国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

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运用了反衬、暗示等表达方式,让读者心情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起起伏伏。教学中,我紧扣“情感起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苦”,感受乡村生活的“乐”,期待爷爷接他的“喜”,明白希望破灭的“悲”,与孩子们一起在“苦、乐、悲、喜”中感悟、体验情感的一波三折。在这种对比、起伏的情感冲突中,通过朗读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品味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一、聚焦“挨打”,体会“悲惨”

师:这只是个九岁的孩子啊,一个比我们年龄还小的孩子,却说自己“就要死了”“只有死路一条了”。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才会有这种生不如死的念头呢?课文哪一段集中写了凡卡的悲惨生活?

生:第8自然段。

师:默读这段文字,找一找凡卡受了哪些苦。

(生默读、归纳:挨打、挨饿、受困)

师:作者重点写了哪部分?

生:挨打。

师:这顿打怎么样?

(指名读前两句)

师:我听出了他在朗读时有几个字读得特别重。

生:揪、拖、揍。

师:这些动作都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生:毒。

师:竟然遭受如此毒打!(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这情景惨不忍睹,这画面触目惊心啊!请你带上情感读读这两句话。

(指名一生读)

师:天哪!这是怎样的生活啊,难怪可怜的小凡卡会向爷爷喊道——

生:(齐读第一次求救)亲爱的爷爷……

师:一个“毒”字派生一连串的动词,你还能想象其他不同的打的方式吗?

生:老板会拿脚踹他。

生:会抽他耳光。

(师相机点出动词)

师:是啊,小凡卡无依无靠,还整日受人欺负,他一天也不想在这儿待下去了,所以他再次向爷爷哀求——

生:(齐读第二次求救)亲爱的爷爷……

师:老板的打,何止一次两次,简直是家常便饭。你还从信的哪处知道小凡卡被老板毒打?

生:第15自然段,“有一天老板拿楦头……”

师:你真会读书,学会了前后勾连。除了老板打,其他人呢?

生:第8自然段,老板娘也打。

生:还是第15自然段,“这儿的人都打我”。

师:一句“都打我”,道出了无尽的心酸。他才九岁呀,远离家乡,远离亲人,每一天都受着这样无尽的折磨。他真的不知道下一刻会怎样,也许他真的会死啊!所以他给爷爷写信,一次又一次苦苦地哀求——

生:(齐读第三次求救)快来吧,亲爱的爷爷……

【设计意图:在凡卡的悲惨遭遇中,最贴近学生、最让人震撼、最能反映那个时代黑暗的就是“挨打”,毒打的场面也最能激起孩子们对凡卡的同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紧扣一个“毒”字,抓住几个动作,朗读、想象、体会凡卡的生不如死,又通过导读,让学生反复齐读凡卡向爷爷的三次求救,将悲苦的情感一步一步推向高潮。】

二、品读“回忆”,感受“快乐”

1.回忆乡村夜景

师:痛苦的生活难以忍受,他的思绪早已回到了乡村。(出示第6自然段)这是回忆爷爷守夜时乡村的夜景,这段话里藏着一个词,最能表达凡卡的心情。

生:快活。

师:是啊!一切景语皆情语。正是因为凡卡是快活的,所以他眼里的一切都是快活的。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体会到这种快乐吗?

(指名一生朗读)

师:老师从这段文字里发现了一个秘密,想不想知道?(分别出示有“啦”的句子和没有“啦”的句子)发现了什么?

生:左边的句子有“啦”,右边的没有。

师:自己分别读读这两段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自读)

生:我感觉有“啦”的句子读起来高兴些。

师:(握手)你真棒!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发现?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话,感受这美丽的乡村夜景。

(生齐读)

2.回忆和爷爷砍圣诞树

师:体会到凡卡的快乐了吧!文中还有一处更快乐的呢,哪一段?

生:第13自然段。

师:自由读一读,说说哪句话最能让你感受到“乐”。

生:爷爷不由得叫起来:“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

师:这么慢,野兔早跑啦!该怎么读?

生:要读快一点。

师:聪明!再试试看!(生再读)有感觉了,还能再快一点。(生第三次读)看看前面的提示语,爷爷不由得——

生:叫起来。

师:对呀,你得“叫”起来。(生第四次读)(同学们都笑了)

师:开心吗?

生:开心!

师:好玩吗?

生: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叫”一遍。

(生齐读)

【设计意图:两次快乐的回忆,作者在表达上匠心独运,采用了插叙的手法,穿插在凡卡向爷爷诉苦的内容之间。为了让情感波动更明显,作者把凡卡的快乐放大。我抓住语言的特点,紧扣景色描写中的“啦”字尾音和爷爷的“叫”声,充分指导、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凡卡的喜悦心情,与上一部分的悲苦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在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三、情感起伏,以乐衬苦

1.归纳小结,发现起伏

教学进行到这里,我让学生看着板书,回顾刚才的学习经历,回味一下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猛然发现自己的情绪随着课文的深入起伏不断:准备写信(压抑) 回忆乡村夜景(开心)→诉说学徒生活(痛苦)→回忆和爷爷砍圣诞树(快乐)→向爷爷求救(悲惨)。我用箭头将这种情绪逐一展示,学生的情绪在苦与乐之间波动,且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这种情绪的波动愈发强烈。凡卡愈是痛苦,就愈是回忆曾经的快乐,愈是孤独,就愈是想念爷爷,渴望爷爷接他回乡下。而接下来的文章结尾将把这种情感起伏推到极致,把读者的心理落差拉到最大。

2.结尾思辨,揭示结局

师:很顺利,信写好了,也寄了出去,小凡卡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指名读最后一段)

师:看着这样的故事结局,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爷爷收到信就会来救他了。(师板书:美梦 幸福)

师:你们是不是都和这两位同学一样,觉得爷爷就要来救凡卡了?

生:我觉得爷爷不会来。

师:为什么呀,信不是寄出去了吗?

生(抢答):凡卡没有贴邮票,也没有详细的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

师:收不到意味着什么?

生:意味着爷爷不会来。

师:同学们,我们假设一下,即使爷爷收到信,会不会来接他呢?他的命运会改变吗?

......

师:多么高明的作者啊!以这样的结尾让我们充满遐想、充满期待,又以这样的细节暗示我们凡卡的结局会是悲惨的,他的希望必将破灭。鲜明的对比、强烈的落差,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以乐衬苦,苦更苦。

(师板书:现实 悲惨)

【设计意图:课文的结尾正是小说的高潮,貌似美好,却暗示着悲惨的结局,让读者心被深深地揪起,忍不住潸然泪下。我就是想以这种大喜大悲、大乐大苦的反差让学生的心灵产生震颤,通过朗读感受这种情感的起伏,且是波动越来越大的起伏。通过思辨明白爷爷越爱凡卡,就越不会接回凡卡,从而彻底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贫苦人的悲惨命运。这种情感的起伏整合在一起,一气呵成,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小说的魅力。】

猜你喜欢
凡卡夜景自然段
不妨写夜景
《凡卡》续写
秋天
Lightroom让夜景照片更通透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美丽的秋天
城市夜景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为夜景添加焰火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