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龙胜县泗水小学 广西桂林 541707)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预期的结果,或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贯穿教学活动全局的。在教学过程中,每一节课笔者都精心设计导学案,特别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笔者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三个设计可操作、可检测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目标内。在教学教程中,设计有支持教学目标的学习事项,设计有梯度的数形结合的习题,让学生举一反三地练习,加强对知识点和考点的记忆。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乘分数》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用“先分再取,再分再取”的方法加深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算理,并能用“分数乘法”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用一张长方形纸表示1公顷的一块地,让学生动对折,“1/2公顷的面积”用正方形纸怎样表示?指导学生先把一张纸平均折成2等份,用彩色涂出其中的1份,再引导学生回答:把1个正方形看作(1)公顷,先平均分成(2)份,取出取中的一份,每份表示(1/2)公顷,这样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学生理解了分数1/2形成的过程,再进一步教学1/2×1/5学生就容易理解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数学问题无外乎是数与形的问题,“数与形”是数学大厦深处的两块基石。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形象说明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指出了数学问题应从数形相联系入手。在正比例的教学中,课本上关于正比例的阐述是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如果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的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Y/X=K。这样的表述,学生很难理解Y与X的变化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一个“速度问题”的情境,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例如:小红1分钟走15米,2分钟走30米,3分钟走45米…… 但是它们的“速度”相等。这里的“路程与时间”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当“时间”在增加变大,“路程”随着加大,这两个量的关系: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小红在行进的过程中,速度是相等的。如果用Y表示“路程”,x表示“时间”,k表示“速度”,就得到Y/X=K。通过这样的“以数解形”的数形结合,把正比例的关系式形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懂得正比例中的两个量是同时变化的。用除法来计算两个量的比值。这样的教学,教师都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在新教材中注重把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知识领域中,使每部分的数学知识不再孤立、零碎,而是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笔者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用“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来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把“圆”的转化成“长方形”来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先把圆平均分成两个半圆,再把两半圆剪成很多相等的小扇形,最后把它们拼起来,转化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图形。用“转化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转化后:半圆的弧长=长方形的长,(即πr =a)、半径=长方形的宽(即r =b),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圆面积=半圆的弧长×半径 ,S圆=πr×r=π×(r×r)=πr²。又如在教学“小数化成百分数”时,笔者“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如:0.2 =( ) 填百分数。 笔者用一条线段分成10等份,分别用小数和百分数表示0.2等于20%所在的点,学生就很清楚。
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数学术语很多,这些数学术语还有规定的等量关系。学生光从文字上理解,既枯燥又难记。让学生背诵多次学生也厌烦,于是,笔者就用强化类次的方法让学生识记数学术语和数量的等量关系,用直观的教学课件,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所有的感观都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记住圆直径和半径,笔者设计这样的强化类次:凡是一个圆,都有直径和半径,直径有无数条,半径也有无数条,同圆等圆中,一直径等于二半径,二半径等于一直径。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让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今后数学教学中,笔者会不断用数形结合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具体化,把无形的解题思路形象化,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的、高效率的学好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增强。最关键一点,能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得数学教学充满乐趣,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