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解题策略 培养学生“建模思想”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课例研究

2018-02-26 03:31:30广西凭祥市第一小学532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9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应用题造林

广西凭祥市第一小学(532600)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课前思考】百分数应用题是在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数形结合、归纳建模等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有效建构百分数应用题的模型,达到举一反三、熟练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本质。笔者日前在市里“送教下乡”活动中执教了这节课,课前对学生在分数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语句的理解能力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进行了前测。前测结果表明:学生对关键语句中的单位“1”的量的认识比较到位,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尤其在量与分率的对应、公式的理解和口头表述方面有些困难。因此,我以数形结合为抓手,引导学生根据已有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利用旧知识进行迁移,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建构知识关联

师:林场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__________?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关于百分数的数学问题?

二、分析理解,探寻解题策略

师:假如把问题改成:实际造林比原计划造林增加了( )%?又该如何解答呢?

(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以帮助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这道题的单位“1”是什么?是什么数跟单位“1”进行比较?(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也就是两数之差;让学生找到线段图中“多造林的公顷数”)如何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指增加的部分,即“两数之差”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生1:(14-12)÷12=2÷12≈1.167=16.7%。

师:14-12表示什么?(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两数之差2再除以12表示什么?(增加的公顷数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也就是指“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师(小结):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刚才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先找准单位“1”,然后用谁跟单位“1”相比,就用谁除以单位“1”,单位“1”作除数。但是这道题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两数之差”,必须先求出来,就比刚才的复习题多了一步而已。

生2:14÷12-100%≈1.167-100%=0.167=16.7%。

师:14÷12表示什么?(实际造林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再减去100%表示什么?(实际造林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减去100%,也就是单位“1”,就表示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教学的热身环节采用了复习导入的方法,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并通过数形结合、自主分析、同伴交流等学习活动,对题中数量关系进行解析。教师对学生的汇报结果进行适时点拨、强化和小结,力求学生认清解题思路,从而掌握解题策略。】

三、举一反三,建立解题模型

师:如果把问题改为:“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又该怎么解答呢?

生1:(14-12)÷14=2÷14≈0.143=14.3%。

生2:100%-12÷14≈1-0.857=0.143=14.3%。

无障碍设计[15]起源于建筑设计行业,其重点在于强调信息获取的无障碍性,即使是有肢体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学习障碍的人或者是体能衰退的老人等也可以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自由交流。它强调运用现代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和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方面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16]。

师:比较“求原计划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与例题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比较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解答百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找准单位“1”,还要弄清楚谁和单位“1”比较。第一种方法都是用“两数之差”除以单位“1”,第二种方法都是求变化后的量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求出其与单位“1”的差量。

(板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两数之差÷单位“1”)

【设计意图:教师改编了百分数应用题,通过文字信息和数量关系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本质上是一样的。通过引导,学生能更快地发现问题的本质,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

四、拓展延伸,破立结合

师:姐姐身高150厘米,比弟弟高10厘米。求姐姐比弟弟高百分之几的算式是( )。

①10÷150 ②10÷(150-10)

③(150-10)÷150 ④10÷(150+10)

【教后反思】

本课中,笔者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主线,同时也重视解决问题模型的建立,让学生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巩固与拓展的解决问题全过程。在“抽丝剥茧”的教学中,笔者坚持让学生不断重复经历信息解读、数形结合,以及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等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百分数应用题本质的同时建立了解决问题的模型,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模型的建立一般都需要“建模”和“破模”的过程。在练习环节,笔者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增幅”“减幅”等多种情况的百分数应用题的类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辨析其中的异同,凸显解题模型的本质属性。二是设计变式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这一核心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单纯是指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建模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综合的数学思维,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教师应该还原数学本质,丰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体现数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应用题造林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1:10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5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渗透与应用
建模意识,沟通初中数学与生活
高等数学建模思想与大学生数学创新思维养成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