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朝阳小学(543300)
自新课程改革正式实施以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线教师苦苦寻求有效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有效教学方法的践行不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在众多课堂教学方法中,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似乎尤为引人关注。研究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不仅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化理解,还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重点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展开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本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于2014年由复旦大学教授张学新正式提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很多大中小学教师纷纷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简单理解为:用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知识讲授,留一半的课堂教学时间给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讲授式教学模式与讨论式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它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否具有可行性呢?为深入讨论该问题,笔者于2018年5月期间针对99名小学数学教师和200名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小学数学教师和98.5%的小学生均认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可行的。事实上,目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同样也运用于其他学科的课堂。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表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是可行的。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基于已有关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具体可采取如下策略。
对分课堂留给教师的知识讲授时间较为有限,仅为一堂课时间的一半。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想充分实现知识讲授,对教师而言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为了提升课堂前半段时间的知识讲授效率,教师在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并基于教学设计严格实施课堂教学。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科学确立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再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最终,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诚然,教学设计在课前完成,并不会占用课堂的前半段教学时间,但课堂前半段时间的教学却是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的。由于可用于知识讲授的时间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尽可能凝练,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教学重难点问题来展开教学。为提高课堂前半段时间的利用效率,教师还可采用微课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在课前选择或制作好微课视频,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实施微课教学。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后半段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学生的讨论式学习,这也是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亮点所在。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也在不同程度上注重学生的讨论式学习,但一般不会用如此之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式学习。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具体特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后半段课堂时间应做如下安排:
(1)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学习
学生在课堂前半段时间接受教师的知识讲授后,并不代表他们能够完全理解教师所授内容。因此,在课堂的后半段时间,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带领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自主学习任务:请分别写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自主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即行动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相继完成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为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式学习,教师问道:“通过自主学习,你们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有什么规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吗?”此问题一出,学生立即积极思索起来,并相互间展开积极讨论。通过讨论,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这样的讨论结果是非常有价值的,掌握该式后,无论遇到怎样的多边形,学生都能很快地计算出该多边形的内角和。需要注意的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式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当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式学习后,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产生的讨论式学习成效也会更加明显。
(2)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式学习一般并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此阶段的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进一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展开讨论式学习。众所周知,合作学习本身即是一种很好的讨论式学习模式,因此在对分课堂的后半段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极为必要。例如,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后,教师又布置这样一个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哪些具体事项?合作学习任务布置下去后,学生立即分小组探究讨论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探究与讨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得数中对齐小数点的位置上点上小数点,得数末尾有“0”的,一般要去掉“0”。该结论对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极具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认知。
(3)科学有效的总结与评价
在对分课堂教学的末尾阶段,教师还应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对学生在整个对分课堂中的表现进行科学评价。这样的做法是必要的,有利于提升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运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以赏识性评价为主,通过赏识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对分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利于彰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展开教学,不断总结与反思,争取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得更为纯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