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齐下,成就高效课堂

2018-02-26 00:47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荆轲课外阅读小说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陈 燕

笔者曾经遇到过很多家长,他们的孩子初中语文考试分数不错,到了高中语文成绩下降厉害。分析这些孩子成绩跌落的原因,大体有三:1,初中死背课文和注释,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字、词、文的真正含义。比如“会天大雨”的“会”,在这个句子里,能死记为“恰逢、适逢”,换一个句子就不能理解了,学习方法死板;2,高中课文较多,选修加必修有十几本书,如果不掌握方法,学习会事倍功半;3,初中听惯了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至于为什么是这个答案,如何而来,没有深入思考,缺乏自我思辨能力。

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说过:“阅读之于语文教育,就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语文教育的根丢了,语文教育就难免百病丛生、久治不愈了。”功利化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不稳固语文之“根”,而妄图语文教育“枝繁叶茂”。

首先,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重难点,通过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一般来讲,归入到同一个单元里面的阅读文本,都是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角度,来表达同一个观点或者传递同一种精神。正是因为主题的相似性,所以很多文本也选择相同的手法去传情达意。因此,教师可以用文体或手法来串联篇章,让原本看起来好像互不相关的文本相互融合。

如,必修二第一单元散文,有三篇文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优秀的散文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设置“三篇文章是如何写景的,效果如何?”“你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还有没有遇到过这种写作方式”等问题来串联篇章,并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写景状物类散文来形成系统;先秦散文主要定位“纵横捭阖”的游说技巧;游记散文可定位为“景情理”的交融;议论文侧重其如何立论驳论,分析其论证方法;人物传记侧重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塑造了何种人物形象。抒情散文可定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文体特征,可作为单元整体教学重难点的一个突破口,而课外阅读的加深巩固,则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思考问题。

再比如,必修四的古代人物传记,笔者选择了《对比铸就精彩》这个话题,让学生就对比手法找出《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中的几组对比,在对比中,分析人物形象,主人公无论是廉颇,还是苏武,作者在塑造形象时,都有意拿三组人物与之进行对比和衬托,抓住这个特点进行分析,不仅能让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古代人物传记写作手法有一定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关注单元整体情感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加深阅读情感体验。

“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笔者还注意引导学生边学习边思考,并通过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做知识的掌握者而不是附属品。所以,在设置单元教学目标时,特别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质疑和个性化解读精神。并通过自我表达、书面表达、辩论、ppt、视频等方式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如,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如果从体验情感的角度上看,这三篇文本都表现了不同角度、深度的“爱”:长辈对晚辈的同情和关切之爱、丈夫对妻子的缅怀之爱、晚辈对长辈的崇敬之爱。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这种对爱的领悟和体验来整合阅读各篇文本,指导课外阅读《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父子间的惬意》这样的文章等,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心怀更多的敬意和温暖去感悟不同的爱。

再如,讲述《荆轲刺秦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分析荆轲的人物形象,以及荆轲刺秦的行为,笔者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很多关于荆轲的评价,并让学生阅读《刺客列传》。分小组探讨“荆轲是不是必须刺秦”“如果不刺秦,有没有其他选择”“苏洵说“刺客不行”燕国可能会保全,你同意吗?”等问题,分小组让学生讨论,用ppt等方式展示给全班同学。学生通过课外文本的补充及他人评价,更好地理解了历史背景下荆轲的选择,完善了对荆轲形象的认知。

再次,通过比较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批判性阅读和个性化解读思维。

语文是一门“走心”的学科,尤其是阅读文本的教学,它除了教给学生各种知识点外,还强调学生对文本内涵、精神、思想的理解与感悟,因此,批判性阅读教学和个性化解读教学,鼓励学生多重解读、质疑甚至反驳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尤为重要。这时,可以利用网络收集、筛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整合和批判性思考,让课外阅读和信息技术手段成为高效课堂和阅读教学的帮手。

比如在上《短歌行》时,除了可以补充与曹操、行体诗、比兴手法等有关的知识外,笔者还播放《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片段。让同学寻找课文和电视剧中的不同,发现电视剧与课文相比,有三处改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改成“水不厌深”;“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改成“无枝可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改成“皎皎明月”。通过探讨,为什么改动,改动之前和之后,在诗歌和电视剧的整体意境和传情达意等方面,哪种表达方式更胜一筹?有没有其他地方是你认为还可以改动的地方?为什么等问题,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和编剧的意图,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教小说时,除了关注每个小说单元的整体目标,把握共性外,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自主阅读并养成批判性阅读思维和个性化解读思维,笔者把全班同学按小说主题分成了六个小组。分别为:乡土小说、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战争小说、女性小说、讽刺小说、诺贝尔获奖作家小说。要求同学们在阅读小说的同时,归纳同类小说在主题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共性和代表作家的个性。学生相互合作,收集资料并形成观点,课堂展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交流中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diss”同学们一词,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而是在坚持“哈姆雷特还是哈姆雷特”的基础上,通过辩论,让观点更加缜密。

最后,立足传统,关注时事,让阅读教学成为写作教学的帮手,培养学生兼济天下的情怀。

“读一本好的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刚开始教书时,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十分茫然,经过近十年的摸索,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最近五年,笔者几乎没有自己再改过作文,放手让学生去读,去积累,去写,效果远超预期。举几例来说,2017年,大国工匠、十九大、共享单车、一带一路等词无一不彰显着大国风采,借着这个契机。我们班学生分为六组,小组合作,分别从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民生来展示《厉害了,我的国》,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几组同学还被邀请到其他班级讲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同年寒假,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书评分享会。按照《做人生的掌舵者》《人与自然》《关于真善美》《读英雄惜英雄颂英雄》等主题,阅读书籍,写出书评,用ppt和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很多学生写出了非常好的作品,有感动、有震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共同成长。好学之不如乐学之,通过这样的活动,师生都得到了成长。2018年4月,美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对中兴集团进行制裁,美国商务部宣布,全面禁止美国公司为中兴提供芯片、技术直至2025年3月13日。鉴于这个决定,我在所教班级举行了一次辩论赛,主题为“中国制造的未来主要是依靠工匠精神还是创新精神”。同学们搜集资料,谈看法,让我高兴的是,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看到我们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同时,表达了要做出“中国最强”的决心,其中有两个同学的话给人印象深刻。一位同学说:“对中兴通讯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同时也说明一个问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关键领域不能受制于人,不能贪图一时的利益,必须要高瞻远瞩,居安思危!像华为舍得投下巨资搞研发,发展核心技术,虽然操作系统目前还没有,芯片起码他有,美国人最多不卖他的设备。我们这一次应该感谢美国,要不是他这样闹腾,估计我们还不会注重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这就叫使我痛苦者必使我强大。在发展过程中,如果缺少这样的角色,必然会平庸。所以,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一样,没有遇到强大的敌人,是不会奋发图强的。”另一位孩子说:“没有美国GPS的关闭,就不会有今天的北斗。感谢特朗普7年封锁,到时候我们一定会有自己的芯片!”看到孩子们的精彩发言,我深深地感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来源于课本,来源于对于经典文学的诵读和品味,更来源于课外阅读,来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时事的关注。

回首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阅读之路,我感慨;看着学生们在读书中获益,我欣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讲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是为了不‘教’。”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真正实现“减负”,落实“大语文观”。

猜你喜欢
荆轲课外阅读小说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