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硕
自我表现是指人们在人际互动过程中的选择性反应,泛指那些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行为[1],由Goffman于1959年提出这一概念。钱家华,季浏(1994)认为,自我表现并非总是个人有意识的“伪装”,它通常是个人在特殊的社会场合给特殊的人做出有选择的积极行为反应,同时他也会省略某些令人不悦的行为表现[2]。锻炼持续性的保持,对大学生自我表现动机的展现是积极的,是一种“反伪装”表现。
自我设限是一种行为策略,指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而事先设计障碍的自我保护策略,分为行动式自我设限及自陈式自我设限[3]。沈传茂,黄宏远(2014)认为,在一定范围内,大学生的锻炼自我设限倾向越高,越是不参与或不坚持体育锻炼,并为自己不锻炼找借口、不努力,从而锻炼的频率越少,或每次活动时间越短、强度越小,坚持锻炼的时间也越短[4]。Urdan和Midgley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得没有他们想象或希望自己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那样有能力才是自我设限的动机[5]。一般来说,自我设限行为并非一种良好的应对威胁性情境的策略,实际上只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维持的是一种对未来虚幻的个人控制感[6]。
体育锻炼坚持性是指人们长期自觉且有规律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一种个人行为。要达到体育锻炼的坚持性,需要克服运动锻炼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因素,持之以恒的把体育锻炼贯彻始终[7]。锻炼坚持性一旦形成,即具有一种自觉性的行为模式。Dishman和Lckes的研究显示,自我动机激励水平低的人群中,坚持锻炼者仅占40.6%,而自我动机激励水平高的人群中,坚持锻炼者的比例为78%[8]。自我表现、自我设限又是诱发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文从自我表现、自我设限的角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进行研究,能有效地判断大学生是否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预测大学生是否中途退出体育锻炼,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干预策略维持大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9]。对锻炼坚持性的研究有利于制定合理有效的锻炼策略,对促进大众健身的发展,增加我国体育人口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男大学生自我表现动机高于女大学生,自我表现动机强烈的锻炼者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女大学生自我设限动机高于男大学生,自我设限动机强烈的锻炼者坚持锻炼的时间短;坚持锻炼时间的长短与动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而自我表现、自我设限是锻炼动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自我表现、自我设限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3.1 研究对象
为了研究自我表现、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及其影响因素的中介作用。选取了北京、河南、陕西等地共计1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35(35%)名,女生53(53%)名。平均年龄20.7±1.57岁。
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分析和调查。运用《自我设限量表》与《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量表均采用里克特式五点评分法。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由spss16.0完成。
3.2.1 信效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作为本研究的信度指标。自我设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815。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831。量表均具有可接受的信度。运用因素分析法对大学生自我设限量表进行单一维度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均在0.70以上,说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4.1 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结果分析
4.1.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设限的描述性分析
表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得分
从表1可以看出,相比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的运动自我设限在找借口、努力、总分三方面的得分较高。说明女大学生的运动自我设限程度高于男大学生。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单维度(找借口)对锻炼坚持性的差异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与找借口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找借口呈现出统计显著性(t=-2.09,p=.039≤.05)。说明大学生在运动自我设限上的找借口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找借口得分(7.02±3.62)高于男大学生(5.49±2.92)。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单维度(努力)对锻炼坚持性的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呈现出统计显著性(t= -2.13,p=.036≤.05)。说明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和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努力程度得分(9.04±4.55)高于男大学生(7.09±3.62)。这说明努力程度的依赖性越低,其锻炼行为的持续性越高。
表4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设限总分对锻炼坚持性的差异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自我设限总分呈现出统计显著性(t=-2.19,p=.031≤.05)。说明大学生的自我设限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女大学生的自我设限总分(16.06±7.89)高于男大学生(12.57±6.33)。
以上结果可知,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自我设限程度上的要求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害怕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得没有他们想象或希望自己在其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那样有能力才是自我设限的动机。因此,女大学生锻炼坚持性的自我设限程度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的自我设限程度较低。
4.1.2 不同性别大学生与自我设限的回归分析
表5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分析可知,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模型显著(F=2.366,P=.001a≤.05)。因此,大学生自我设限程度高低是影响锻炼坚持性的重要因素。性别差异又是导致大学生在锻炼持续性上的关键因素。女大学生的自我设限程度高于男大学生,坚持锻炼的时间也少与男大学生,更多的女大学生是以有目的地锻炼为主,一旦达到锻炼目的即立马减少或停止锻炼。
4.1.3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设限的描述性分析
表6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得分
表7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大一找借口(5.45±2.62)得分与大四努力(7.93±4.47)得分分别低于其他三个年级。这说明大一学生需要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对于锻炼行为的持续性相对来说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大四学生的努力程度最低,这说明学生即将毕业,已经把重心放到了找工作和升学上,因此,大四学生锻炼行为的持续性最低。
4.1.4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设限的回归分析
表7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设限对锻炼坚持性不存在显著(F=.117,P=.890a≤.05)差异。说明自我设限程度的高低并不因年级的差异而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自我设限程度因性别的不同产生差异。锻炼动机的产生也会因性别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个体影响。自我设限的产生会随着性别的差异影响锻炼动机,而动机又是影响锻炼持续性的重要中介因素。因此,自我设限因性别的差异而对锻炼动机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锻炼持续性的产生和发展。
4.2 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结果分析
4.2.1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表现的描述性分析
表8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得分
由表8可以看出,在条理性(p=.076≤.05)和自我表现总分(p=.063≤.05)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担心错误(p=.019≤.05)、父母期望(p=.000≤.05)、个人标准(p=.004≤.05)、行动疑虑(p=.009≤.05)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在担心错误、条理性、父母期望、个人标准、自我表现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大学生,这说明男大学生的表现欲高,依赖性低则其锻炼行为的持续性高。而女大学生的依赖性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较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行动疑虑维度上男大学生的得分低于女大学生。
4.2.2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表现的回归分析
表9 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由表9分析可知,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模型显著(F=.086,P=.005a≤.05)。因此,大学生自我表现程度的高低是锻炼持续性长短的关键因素。自我表现程度越高,锻炼持续时间越长,对锻炼自我评价的效果就越好。
4.2.3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表现的描述性分析
表10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得分
由表10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自我表现各维度得分最高,因此自我表现程度最强。能够较长时间的、自主选择锻炼。不同的年级学生对于自我的要求有所不同,从数据分析可知,大一大二学生的运动依赖性低于大三大四学生。由此可知,低年级学生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略低于高年级学生。对自我要求的降低,导致学生运动行动上出现疑虑,无法达到个人指定的目标,降低了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值。
表11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具有显著差异(F=.250,P=.003a≤ .05)。数据分析可知,年级越高,自我表现程度越高,锻炼持续性时间越长,锻炼的自我评价效果越好。
综上所述,自我表现对锻炼持续性因性别与年级的不同而产生影响。自我表现动机强烈的锻炼者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性别方面,男大学生的自我表现程度高于女大学生。年级方面,大四学生的自我表现程度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因此,在产生锻炼动机时,自我表现动机的程度越高,锻炼持续性时间越长,锻炼效果越好。
表11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表现对锻炼坚持性的回归分析
4.3 锻炼坚持性的影响因素
图1 体育锻炼持续性模型图
图中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锻炼行为的决定因素促使不参与锻炼阶段、自我表现自我设限阶段、保持或退出锻炼三个阶段间循环转变。因此,应加强对影响锻炼持续性因素的研究。在持续性锻炼人群中,常常能够获得内部动机,支持锻炼者参与体育活动,这正是自我表现程度的提高带来的结果。因此,在总结锻炼持续性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如图2的结果。因此,分析结果验证了这一假设。
图2 前因和锻炼持续性之间的自我表现自我设限介导关系
男大学生的自我表现动机高于女大学生,且年级越高,自我表现程度越高,锻炼持续性时间越长,锻炼的自我评价效果越好。自我表现动机强烈的锻炼者坚持锻炼的时间更长。
不同年级的自我设限程度不存在差异。女大学生自我设限程度高于男大学生,自我设限动机强烈的锻炼者坚持锻炼的时间短。
在产生锻炼动机时,自我表现动机的程度越高,锻炼持续性时间越长,锻炼效果越好。
自我表现、自我设限因性别的差异而对锻炼动机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锻炼持续性的产生和发展,因此自我表现、自我设限对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
[1] 王晓丽, 李晓文.发展心理学视野中的自我表现研究[J].心理科学, 2010, 33(4): 997-999.
[2] 钱家华, 季浏.运动活动中的自我表现动机[J].安徽体育科技,1994, 4: 60-63.
[3] 孙青,张力为.别对我期望太高:运动领域中的自我设限[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956-960.
[4] 沈传茂,黄宏远.大学生锻炼自我设限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7):53-59.
[5] Urdan T, Midgley C.Academic self-handicapping: what we know, what more there is to learn[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1,13(2):115-138.
[6] 石伟,黄希庭.自我设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l):72-78.
[7] 王佳.城市居民体育锻炼坚持性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以武汉市居民为例[D].硕士论文.2007.06.
[8] Dishman,R, K.Biologic influences on exercise adherenc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1981,(52):143- 159.
[9] 孙德荣,刘立军,何小珍.大学生体育活动中的锻炼承诺和锻炼坚持性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6):549-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