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舟
王文韶生于清道光十年卒于光绪三十四年(1830-1908年),出生于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受到左宗棠、李鸿章荐举,不数年间,升湖南布政使,署湖南巡抚。光绪十四年(1888),出任湖南巡抚。王文韶作为湖南的封疆大吏,政务之余,非常喜爱戏曲,在北京看京剧,在武汉看汉剧,到湖南任职后,则欣赏湘剧。他事母至孝,而其母更是一位“戏迷”。母子俩的共同爱好,凡长沙城内演“万寿戏”“酬神戏”以及节日、寿诞、交往等各类戏剧演出,几乎都有王文韶母子的身影。这在新近出版的《王文韶日记》(袁英光 胡逢祥整理,中华书局出版)中,记载了他母子看湘戏的时间、地点、戏班、剧目及观后感。为了不失原貌,除随文括注之外,原文照录,以飨读者和戏曲研究者。
清·同治八年(1869)
王文韶调湖南任布政使。(按:布政使俗称藩台。长沙现有藩正街、藩后街。一省之布政使,是总督、巡抚属僚,有如现在的副省长,分管行政、民政、人事)。
二月二十一日(4月2日) 晴。(从汉口乘船南下湖南上任)未刻过赤壁境,极寻常,与苏子赋(按:指苏东坡之《赤壁赋》)绝不相副。
二月二十三(4月4日) 阴,夜大雨一阵。岳阳府县来接,末正抵南门外码头泊,顺道登岳阳楼谒吕仙像(二层),读范文正记(一层),第三层供唐丞相张文贞、宋少保岳武穆及滕(子京)、范(仲淹)四神位,凭栏一眺,眼界之阔,范文正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注:此二语系杜甫《登岳阳楼》五律中之句,非范仲淹语,王文韶显系误记)二语尽之矣。岳郡...古今形胜之地,东南扼要之区也。
二月二十五日(4月6日) 晴。东北风大好,卯正开行,过扁山入湖,乘风破浪,一望无际,壮哉此行。
二月二日十七(4月8日) 雨。辰刻至省城西門外码头泊船,进城谒韫斋中丞(湖南巡抚,又称中丞)面呈李爵相咨文(按:清朝廷之任命公文)。
四月二十一日(6月1日) 阴,下午雨。晚试普庆昆班演《游园》《看状》《剌虎》等剧,沿有可观,慈顔(他的母亲)甚喜。
二十二日(6月2日) 阴。僚属均预祝慈寿,概行辞谢,演普庆、五云两部(“部”即指戏班)为萱闱称觞上寿,灯彩(按:以纸扎鱼、龙等各种形状的灯彩,内燃腊烛,营造热烈气氛以吸引观众)颇为团簇,眼界一新,老人顾而乐之。
二十三日(6月3日) 阴微雨,晚晴。慈亲七旬正寿,府厅以下及绅士称祝者一概辞谢,惟请中丞及司道同寅三席,竟日尽欢,仍演普庆部。
二十四日(6月4日) 多阵雨。午后请在署幕友亲朋及陆氏昆仲共三席,演普庆、五云两部。
五月十八日(6月27日),午前阴,午后晴。午初接奉李(鸿章)中堂(总督之别称,时李鸿章为内阁首席大臣兼直隶总督)行知:五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王文韶著补授湖南布政使,所遺湖北按察使著张建基补授,钦此。恩纶下逮,惶悚实深,即诣抚院禀知。
十一月二十四日(12月26日) 霁。请假三日,午席请桐侯、秋生,晚请星家、镜湖(大媒),演仁和部,热闹竟日。(按:王文韶娶媳)。
二十五日(12月27日) 霁。辰初发轿,巳初迎娶回署,巳正成礼,午刻祭祖,未初见礼,未正街坊新人请女客,即遣镛儿拜门。是日演普庆部,一堂喜庆,慈颜大悦。
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
正月十三日(2月12日) 阴。午后出大西门口答客,即赴浙江会馆团拜,演普庆、泰益,普庆灯戏不如五云。
十六日(2月15日) 午前阴,午后晴。 雪后天气甚冷,演普庆班一日,为堂上欢,灯彩亦尙鲜明。
十七日(2月16日) 阴。江苏(会馆)团拜,未刻赴之,与星家联座,演普庆、庆和两部,均有灯戏,亥初回署。
四月二十四日(5月24日) 阴。 王筱饮自鄂到湘,演五云部,慈颜甚悦。
九月十八日(10月12日) 晴。同乡恭请杨理庵太史,席设会馆,未初赴之,有戏,森儿随往,戍初回署。
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
元月初四日(2月22日) 阴。 下午宴书林师,并酌太仓、嘉定诸君及在署戚友,共三席,演普庆部,同人欢会,颇不寂寞。
初五日(2月23日) 晴。晚间仍听灯戏,坐及两时许。 抚院衙参,顺道补拜年,仍演普庆部,灯彩尙热闹,惟太板滞耳。
初八日(2月26日) 晴。江苏(会馆)团拜,申初前往,共十席,仲山、星农、东墅同座,演普庆、玉联两部,玉联灯戏最为热闹,亥正回署。
初十日(2月28日) 晴。 未正至湘乡试馆,首府县及各局员公请也,共六席,演普庆、仁和、玉联三部,热闹殊甚,森儿随往,回署已子初矣。
十二日(3月2日) 阴。 午前见客,午后恭请中丞、学使,演普庆、玉联两部,中丞兴会甚好,亥正始散。
十七日(3月7日) 阴雨。 浙江(会馆)团拜,申刻赴之,森儿随往,与黄海华、李仲京两太官同席,共八席,演普庆、泰益两部,亥正回署.
十九日(3月九日) 阴雨。 午后慈闱请女客,演普庆、五云两部,老人酬应竟日,毫无倦容,至可喜也。
二十日(3月10日) 阴雨。 午后回请首府县暨后补府共十五人,设三席,仍演普庆、五云两部,诸公给赏有差,若辈颇多沾润,新春酬酢亦仅也。
二月初二日(3月22 ) 阴。 署前演土地戏,星垣各辕二月初都溶于土地戏,相沿如此也。灯后内署传演《三进士》《错姻缘》等剧,颇有可观,(是日人和班).萱慈自酉时入座,至子正始散,兴致甚好。
初四日(3月24日) 晴。 萱慈前晚听仁和班甚乐,复传演一日。
二十五日(4月14日) 晴。 湘乡试馆昭忠等祠开祭,具柬请客,申刻赴之。中丞亦至,演永和班颇可观,与王一吾同席,子初回署。endprint
四月二十三日(6月10日) 雨。 萱慈七旬晋二寿辰,本拟演剧称觞,以益、龙有事,奉慈命停止也。(按:时益阳、安乡有土匪滋事。龙即龙阳,即今之安乡县)。
七月十二日(8月27日) 晴。慈安皇太后万寿,寅初恭诣万寿宫,随同中丞敬谨行礼。演普庆一日,取普天同庆之义,带小普庆来,如秋千、和番,堆罗汉诸剧亦颇可观。
十三日(8月28日) 晴。 中元祀先,演人和一日,萱闱竟日危坐看《探母》《审头》诸剧,极有兴会。
十月初六日(11月18日) 晴。李廷章设菊樽(按:赏菊之会也)见招,赴之,共两席演大小普庆两部,有海翁在座,兴会颇好,回署已亥正矣。
初九日(11月21日) 晴。 午前见客,庆贺万寿,演泰益班,慈闱竟日听戏,精神较胜往时,竟兴甚好。
初十日(11月22日) 晴。 慈禧皇太后萬寿圣节,寅刻恭诣万寿宫,随同中丞行庆贺礼。演普庆班。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正月初九日(2月17日) 晴 。演小普庆灯戏,亦尚可观。
十二日(2月20日) 阴。演人和班,萱闱竟日听戏,甚有兴致。
十八日 (2月26日) 晴。浙江会馆奉祭,申初恭诣行礼,森儿随同前往,听普庆、人和,亥刻回署。
二十二日(3月1日) 雨。开篆后科房例得演戏敬神,晚间上房传仁和班演数剧,慈颜甚喜,以风雨春寒,二鼓即止。
三月二十二日(4月29日) 阴。恭祝万寿,上房演人和班一日,颇有精彩,慈颜甚喜,以臣子欢汴之忱,为娱悦高堂之计,亦两得也。
二十三日(4月30日) 霁。演普庆一日,取普天同庆之意。
二十四日(5月1日) 阴。复演人和一日。
六月十九日(7月24日) 晴。戍刻接准吏部咨,开同治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内阁奉上谕,湖南巡抚着王文韶补授,钦此。(按:由湖南布政使升为巡抚)。
七月十三日(8月16日) 阴。午刻中元祀先,晚演保和班。
按:王文韶于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奉召入京任军机大臣。至十四年,再次出任湖南巡抚,次年,擢升云贵总督。以下引录的是他第二次出任湖南巡抚时的日记,时间虽短,但看戏不少。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
正月初六日(2月5日) 午前阴,午后霁。赴司道公宴,演人和班,有灯戏,亥正归。
正月十八日(2月7日) 阴雨。午后酌寅僚二十人,设四席,演人和、清华两部,申初入座,子初散席,热闹尽欢,颇不觉累。
正月二十日(2月19日) 阴。夜看五云部灯戏。
正月二十七日(2月26日) 阴。是日皇上大婚吉期,演泰益部,普天同庆也。
三月二十七日(4月26日) 晴。晚酌巽卿长媳生辰,孙辈为之致贺,演清华晚台。
七月初一日(7月28日) 晴。酉刻接到部文,光绪十五年六月初三日内阁会上谕,云贵总督着王文韶补授(按:由湖南巡抚升为云贵总督),未到任以前着谭钧培兼署,钦此。
月初四日(9月28日) 阴。官绅见祝,一概挡驾。酌本署戚友共三席,演泰益部,上房演清华部。未刻赴苏家巷李质堂军门宅,在省诸巨绅公祝也,至西花厅入席,演仁和部,礼意有加,受殊多愧色,畅叙竟日,子初始散。
九月初六日(9月30日) 阴。司道首府县携樽见祝,传集仁和、泰益、清华三部,演《马芳围城》一句,上台一百余人,可谓大观矣,亥正席散。
九月十八日(10月2日) 阴。答初四日公请诸巨绅,到八人,设两席,演泰益部,外传名脚十三人,畅叙竟日。
九月十四日(10月8日) 阴。 晚酌在署戚友及太仓同乡设四席,演人和部。
九月十八日(10月12日) 晴。 午后请主试、学使、观察、太守、大令等,演仁和、清华两部,甚有兴会,子初始散。
下缺。
以上是王文韶在同治、光绪朝两任湖南巡抚期间。所看之湘剧名录。他是地方的封疆大吏,不可能像杨恩寿那样,无论何时何地,有戏必看.王文韶就不可能到庙会去,主要是在官署、绅士家的厅堂看戏。巡抚衙门似有戏台,他在记《马芳围城》一剧时,有“百多人上台,甚为大观”之语,足以证明巡抚衙门戏台之规模。
王文韶在湖南任上数年,看了45场湘戏,作为他来说,也算不少了。看戏所记极为简略,一般只记戏班名,提到的剧目也很少,演员则一个也没见载。郭嵩焘的日记中,不但记下演员姓名,还对其表演进行评价,表示自己对某个演员的喜爱。王文韶则过简,有时简化到只几个字。如“晚演仁和部”。
《日记》中提到的戏班有:大普庆、小普庆、仁和、泰益、人和、五云、庆和、玉联、永和、保和、清华等11个戏班;剧目有昆曲:《游园》《看状》《剌虎》《和番》《秋千》《叠罗汉》;弹腔有:《探母》《审头》《三进士》《错姻缘》(按:即《老配少》)《马芳围城》等.
尽管所记简单,但仍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关湘剧的史料信息:
一,此时长沙竟有守城湘戏班11个,加上大量流动演出于湘东北、湘中、湘南的“钻乡班子”,从一个侧面证明《湘剧志》上“同、光年间是湘剧全盛时期”的论断。
二,在《湘剧志》和我所搜集的湘剧史料中,没有玉联班、保和班,这是第一次发现,丰富了研究湘剧班社的新史料。
三,清同、光年间,昆曲在戏剧市场上已经式微,根据杨恩寿《坦园日记》所记,从同治五年(1866)至同治九年(1870)在长沙共看戏二百五十六次,除官绅堂会戏四十四次外,看庙台戏二百一十二次,其中只有两场昆腔戏,说明湘剧昆腔戏在市民大众演出中已大为减少。只在官绅的署衙、厅堂上还有昆曲的一席之地,但亦处在逐渐衰亡之中。所说“同、光年间是湘剧全盛时期”,主要表现在高腔、弹腔两类剧目上,特别是弹腔有后来居上之势,揭示了湘剧高、低、昆、乱四种声腔此消彼长的内在规律,也反映了当时观众审美情趣的变化。endprint
四,所记《马芳围城》一句,“上台一百余人,可谓大观矣”.系由仁和、泰益、清华三班联合演出,这在湘剧演出史上可谓空前绝后,足以证明湘剧当时的盛况。
百多年来,湘戏班流传着王文韶与著名小生李芝云非同一般的关系。李芝云,湖南岳阳人,约生于1851年(清咸丰初年)前后,其母姓纪,故又名“细纪”。五云科班出身。“其人溫文尔雅,丰姿飘洒,而武功又冲,凡雉尾、文巾、罗帽、 盔靠、穷生,无一不精。”(见《周贻白戏剧论文选》第440页)总之,穷、文、富、武,门门出色,高、低、昆、乱,无所不晓,被观众誉为近百年来湘剧小生全材,从清末到民初,载誉湘城,历三十年而不衰。戏剧史家黄增甫在《春泥馆随笔》中说:“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王文韶再度来湘任巡抚,极赏李芝云技艺,许为湘中艺林第一人。 ”
黄增甫在同一书中又说,江苏富室吴少云,因避太平军战乱辗转来湘,定居长沙。吴酷爱戏曲,资助湘剧艺人组建仁和、清华等班,与李芝云一见如故,情同手足。后吴家道中落,芝云倾其私囊,帮助吴纳粟捐官,被分发到云南省。适王文韶升迁云贵总督,芝云央求王关照,吴少云得以任大理通判。庚子后,王文韶调京入军机处,吴偶因失职削官,流落云南,无以度日。芝云得知,日夜焦虑,决心为友解难,只身赴京,求见王文韶,王因政务纷繁,月余未获一见。一日候于府门,长跪不起,哀告吴少云在云南冤情。“王动容曰:‘细纪真义士也,老夫安能坐视哉!缓,当代设法。”。并资助芝云返湘候信。不久,吴得以官复原职。
上述故事,黄芝冈先生在他的1955年《日记》中,亦有类似的记载。更多的是湘剧老艺人的口传。笔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曾听王申和、周圣希、王华运等老艺人说过。2010年,笔者撰写《湘剧名伶录》时,又一次采访了百岁老人王华运,重点了解李芝云和王文韶的过从。王老说:“王文韶特别喜欢看芝云师傅的戏,他确实去过北京,他回来后以见过皇帝,去过頤和园而自豪。班里人送他个外号叫‘豪老倌。当然,这是他个人回来说的,真不真就难断定了。”
以上,关于封疆大吏与底层艺人李芝云的关系,既有戏曲史家的文字记载,又有众多湘剧老艺人的口传,应该说不是空穴来风。但笔者在通读《王文韶日记》,却没发现有关李芝云的片言只语,那么前面说到李芝云和巡抚的交往,是真有其事还是民间传说?这就产生了疑点。或许说,王文韶是朝廷的一品大员,只是喜欢李芝云的戏,而人却是最下层的戏子,不屑于写在自己的日记上。但这只是一种主观臆测,而历史却不容许臆测,它需要确凿的证据。总之,对这一段史实,既不要轻易否定,也不能贸然肯定,只有寄望于新材料的发现,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论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