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相爱·共生共创:“理”“实”牵手,同绘美好教育未来

2018-02-25 12:03谢凡
中小学管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系统思维

谢凡

摘要在以“理实相生:创造美好教育生活”为主题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论坛”上,与会嘉宾共议跨越理实界限、联结当下与未来的有效路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互动互惠,需要理论研究者转变心态,生产切合实践需求的理论;实践工作者也要改进思维方式,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二者相互尊重、相互转化、共生共融,同绘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

关键词理实相生;教育管理理论创新;系统思维;务本思维;未来教育;《中小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01-0021-04

当下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让理论生产有效对接实践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实践?如何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让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同生共长?2017年12月17日,“首届全国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小学管理》创刊30周年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共聚一堂,围绕“理实相生:创造美好教育生活”的主题展开深度对话,探讨跨越理实界限、联结当下与未来的有效路径。本文仅撷取来自论坛的部分观点,希望探讨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互动互惠的策略与方法,从而促动理实“牵手”,共同描绘未来教育的美好图景。

一、理论VS实践:互有需要、若即若离

本文所述的教育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教育管理实践主要是指中小学校的管理实践。全国教育管理学科学术委员会理事长褚宏启提出,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喜忧参半。

1. 理实之间相互成全、和谐共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李政濤认为,理实之间从一开始就相互交融、互为基础、互有需要。一方面,所有的理论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有实践资源的介入,而所有实践行动背后都有或多或少、或简单或隐晦的理念在支撑。另一方面,二者都有走近彼此的迫切需求。让自己的理论走向具体实践,是理论研究者的追求;将思想转变成方法,以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行为,并且能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转化生成新的理论,则是实践工作者的渴望。

“理论和实践应该是相融共生、相亲相爱的关系。”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同时提出,理论界要加强对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提炼和推广,而实践者也应该更系统地表达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做有思想的实践者。

2. 理实之间互不理解、横亘鸿沟

但是,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中也有诸多不和谐曲调,突出表现在相互不理解、不欣赏,甚至彼此“看不上”。与会学者和学校管理者从不同角度均提出,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鲜明的“差距”甚至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1)理论创生跟不上实践变革的步伐

禇宏启提出,当前的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能较为充分地满足实践的旺盛需求,通俗而言,就是实践感到“不解渴”。李政涛同样认为,当前理论的创生发展远远跟不上实践的变革。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常务副院长鲍传友认为,当前管理学知识的生产方式多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数据到数据、从范式到范式,与实践脱离,因此很难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前管理实践中的多种探索,如走班教学、集团化办学等,均走在了理论研究之前。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黄崴也提出,要清醒地判断教育理论面对的新挑战,即当前教育实践走在了理论研究前面。面对发展变化的新时代,教育实践呼唤新的理论的产生,这就需要理论研究者具有自觉性、敏感性,并且进行研究方式的转换。

(2)理实相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理实相处的“心态”表现也十分纠结。一方面,实践工作者对理论的态度既有仰视,有所谓的“排浪式跟随”,又有对理论的轻视甚至无视。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对实践工作者亦有诸多“看不顺眼”之处,他们多认为理论高于实践,实践需要理论的引领和提升,实践应向理论靠拢。“专家的研究应该深入一点,少一些概念多一些科学实验。”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通过一个校长与专家的对话来呈现理实间的认知偏差。校长的声音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艺术,它无法按哲学家或专家研究的成果设计一种普遍适用的范式”;专家则提出:“中国的教育治理需要专家引领,法治规范”。现实中,确实有一些专家带着一些先入为主的模式或概念帮助学校做改进,但很多学校管理者的表现却是:表面接受,内心抗拒。

(3)理实之间的鸿沟到底有多深

究竟有一条怎样的鸿沟横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

从一名出色的学者变身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掌门人”,芦咏莉校长对此有更深的体会。她认为,理实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比如:理论研究者遇到事情会先思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在澄清目标与方向、价值与动力之后再行动;实践工作者通常会将“怎么做”放在首位,在做的过程中再去思考“为什么”,逐步完成目标的澄清。理论研究者的行为模式是基于理性分析的行动,强调行动的正确性与实证性;实践工作者的行为模式则是基于直觉思维的行动,强调执行与推进。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钟祖荣也提出,由于任务、指标、时间进度等的压力,实践工作者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学习理论、去慢慢思考,他们多是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而理论研究者也有其特定的工作形态与工作任务,再加上缺乏一些机制和好的评价导向,导致理论和实践之间差异或者鸿沟的出现。如果这样的问题长期存在,容易产生理论的虚化和实践的困惑,那么这对理论的生成和创造、实践的改进和发展都会不利。

二、理论生产与实践需求要有效对接

对于中小学来说,什么样的教育管理知识或者理论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理论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实践?

1. 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有用、够用、好用

“实践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理论,是能为管理实践活动提供有效指导的知识。”禇宏启认为,这样的理论应满足如下三个标准:一是有用;二是够用;三是好用,即要紧扣现实问题,让实践者易于接受、便于应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督导研究中心主任苏君阳也提出,在教育管理的理论知识中,真正对实践具有切合性、指导性的知识,并非纯粹的行而上知识;只有对理论知识在内部形态上进行转化,才能让实践者乐于接受。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部主任从春侠则认为,真正对实践者产生影响的知识,一方面是原生的知识,或是经过整合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则是举一反三的概念框架,和学得到、拿得走的实战技能。endprint

2. 与实践互动,能够引领与促进学校变革

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他们迫切需要的是能够引领与促进学校变革的教育管理理论。这样的理论既能为其传递办学治校的智慧,又能引领他们在学习理论、应用理论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理论,由此实现学校改进与个人提升的双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从理论中寻找的是学校变革的动力源、创新处和平衡点。安徽省合肥市屯溪路小学陈罡校长与其理论导师张东娇教授从互不理解到产生碰撞、达成共识,最终到在导师的欣赏与鼓励下完成研究的过程,是他对理论从“抗拒”到接纳,从应用到信任,再到相生共融的过程。

3. 基于传统、对接未来,创生本土教育理论

面對形形色色的“创新”,北京教育学院校长学院院长胡淑云提醒教育人在面向未来的同时还要务本求实,以中国传统的务本思维来追问教育中的问题,来追问学校、课程、教学的样态。南京师范大学张新平教授尝试从历史的角度、从传统文化中探寻面向未来的管理智慧。他从《四书》中梳理了“止于至善”的学校领导使命、“至诚而动”的学校领导哲学、“修己安人”的学校领导功用、“乐道人善”的学校领导方式等学校领导理论。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编委会主任陶西平也提出,要加强我国优秀教育传统包括历代教育传统、革命教育传统和近现代教育传统的研究,在结合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创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三、互动互惠、相融相生:走向“理”“实”共荣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与润泽,理论需要实践的滋养与检验,二者如何持续地相融相生、互动互惠,由此实现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繁荣?

1. 理论走向实践:高品质的读懂·服务·改进

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认为,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求理论研究者走向实践,去发现和研究实践当中真正的问题。这就需要理论研究者深度介入实践,不断地去诊断、了解、读懂实践,由此引领实践、服务实践,也就是要从词转化为概念、程序、案例,从而“让飘浮的思想落地”,让理念变成行动。黄崴也提出,目前大批理论研究者依然在书斋里研究教学、管理等系列问题,缺乏主动走进实践的意识。他建议理论研究者必须走进实践、研究实践,最后再走出实践。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院长余凯则提醒大家,在理论走向实践的时候,一方面要防止理论研究者的傲慢与偏见;另一方面,理论研究者也应避免为了求得对话机会,而去迁就低水平的教育认知和教育行为。这才是理论和实践之间应该保持的合理距离。

2. 实践走向理论:提升学校管理者的理性思维

(1)校长应成为有思想的人

“一个学校的校长能够想多远,那个学校就能走多远。”北京师范大学学校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东娇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系统思考者,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只有想清楚了才能做明白,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她建议校长们以学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为抓手,将理念和实践联结起来,系统思考学校的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如平提出,校长的思想要系统化,要有明确的概念和清晰的表达,要具有引领和指导实践的价值。代蕊华倡导校长们通过显性化、概念化、体系化三个途径,形成正确、适合、创新的思想,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和行动。

(2)校长如何进行理性思考?

北京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刘加霞认为,学校管理者要进行理性思考,首先应该安静地回归到学生本身去思考教育、思考办学的问题;同时应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不要轻易下结论。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毛亚庆认为,校长的思维方式应当从物化思维向人本思维转变,从偏狭思维向全面思维转变,从孤立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从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转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梳理了学校管理者应该具有的五种理性思维,包括历史思维、系统思维、比较思维、哲学思维和问题导向思维。他强调校长同时还要关注感性思维,即在理性思考的同时更要感性表达。

在一线学校管理者看来,理性思考也是时代对他们的要求。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申屠永庆认为,校长的认识越深、站位越高,学校就会走得越远。广东深圳南山文理实验学校校长吴希福认为,校长要形成自己的理性思考,需要有丰富的阅历和积淀、要有持续的学习力、要有跨界与融合的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视野和格局。北京第二中学校长钮小桦认为,学校管理者在创新的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并且坚守一些教育经典。沈茂德也提出,办学中要杜绝形式主义的“创新”和极功利的“展示”。但是,校长如何在分数与升学率的重压之下,保持定力和理性?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认为,校长要有自己的价值坚守,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众、不唯利、不唯名。

3. 理实之间的互动与转化

理实相生,归根到底是理论与实践如何双向转化的问题。那么,理实之间如何更好地互动和转化呢?

(1)理实之间应相互尊重、各美其美

“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要相互尊重。”禇宏启提出,一方面,理论要敬畏实践;另一方面,实践工作者要尊重理论、重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应该基于“现代精神”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实现最大程度的交融与合作。鲍传友认为,理实相生,首先需要理论研究者改变管理知识的生产方式,此外,其心态也要发生改变,要尊重实践,不能居高临下、没有根据地对实践工作者指手画脚;同时实践者也要对理论保持欢迎的态度。陈罡也建议,一线实践工作者首先要对理论有一种尊重和信任,“相信它可以改变你、促进你,让你获得改进和发展”。与此同时,理论研究者对实践工作者要有一种欣赏和鼓励。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则用“和而不同”“相亲相爱”“携手同行”三个词来表述其所期待的理实相生状态。即实践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各美其美”;二者可以有差异,但不应该以自己的标准评判对方,以至相互埋怨;二者应当基于共同的目标,借助专业的转化彼此靠近。

(2)理实之间需相互转化、相互生成endprint

理实相生不是简单的“理论+实践”。如何找到理论与实践相生相融的结合点?钟祖荣建议探索一种二者相互生成、相互转化的机制。一方面,可以把一些理论转化成方法、程序、工具,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实践;另一方面,可以使实践工作者形成科学的理论概念,并且将理论作为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和视角。他建议二者可以尝试适当融入对方的一些工作方式。

李政濤认为,理实共生,需要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都做出改变。此外,理论研究者还需具备诊断透析、重构再造、沟通对话、提炼生成四个“转化能力”,由此实现新理论与新实践的建设。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研究所评价中心主任黄晓婷建议理论和实践研究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经常有对话的机会;此外,要打破二者之间的边界,不去刻意标注身份和标签,实践者应该懂理论,理论研究者也应该更多地走进实践。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青提出,《中小学管理》作为一本扎根实践的学术期刊,秉持“助推本土教育理论创生,陪伴中小学管理者专业成长”的办刊理念,一直致力于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通过30年来的不懈努力,为理论者和实践者提供了良好的对话机会和互动平台。

(3)走向未来教育的共生共融

未来已来。扑面而来的新技术、人工智能让人们心生恐慌,又满怀信心。“共生、共有、共创”“个性化、多元选择、深度学习”—重庆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培训与社会服务处处长龚孝华分别用这样的关键词来描画未来教育的图景。他们认为,即将到来的未来教育对理实相生提出了新要求。

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雯提出,创造理实相生的未来教育,一是要关注路径;二是要关注连接点,即理论和实践要彼此走近一步,将抽象和宏观的理论转化成工作原则、工作思路、工作要点,将实践工作中的探索提炼为教育智慧;三是要关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如从教育发生的起点、终点和过程等角度来思考理论与实践共同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认为,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教育人都要努力做教育的行者、学者,最终成为智者。专家学者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形成最广泛的协同创新的团队和命运共同体,用智慧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要根据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国情,扎根中国大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探索。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主编孙金鑫认为,理论与实践本就不应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领域,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应该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教育现场,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学生的更好发展。因此二者应该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目的,换位思考,相亲相知,同生共长。

北京史家小学校长王欢认为,未来教育需要学校管理者既要有对办学方向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性思考,又要在实践中不断打开边界,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拥抱未来生活的力量。在浙江省台州市东方理想学校校长卢献看来,理实相生呈现的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的未来,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接:“实践创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现实孕育理想、理想引领现实”。云南昆明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校长杨立雄从生命、生存、生活、生态、生长五个维度提出,理论和实践要从相互喜爱、生命交融,到和谐共存、如影随形,这样才能共同创造世界一流、具有中国风格的中小学管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一种美好的教育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系统思维
高中化学系统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利用系统思维构建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新课堂
关于艺术设计类《设计图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以系统思维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
系统思维和逆推思维在高等数学中的应用探索
系统思维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究
商科学生系统思维能力提升对策探索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