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六合区扬子五村扬子二小(210048)
陆 晗
提问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需要教师注重多元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启迪他们的多向思维和心智,调动求知欲,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然而,纵观传统课堂提问,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教师改善,需要掌握正确的提问策略才能真正发挥提问的应有价值。本文将系统分析以往信息技术课堂提问的弊端、正确提问应遵循的原则以及问题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很多教师虽然都会设计提问这一环节,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甚至起到了反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问过于理性化或随意化
调查发现,许多信息技术教师每节课快结束时都会布置一定量的记忆内容要求学生课下强行记忆,课堂上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监督的作用,但是也会导致学生因害怕被老师提问,而将课堂提问看作是一场“灾难”。这样的提问过于死板,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运用灵活的提问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与过于理想化相反的是提问过于随意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多与学生互动,但是不考虑提问是否有价值和意义,是否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启迪作用,学生能否从问题中巩固知识,都是不合格的提问。有效的提问需要教师仔细考虑,合理设置。
2.提问没有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有差异,所以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层次性,可以按照由难到易、由繁到简的顺序,逐一提问学生。或者设计的问题要比较中性化,能够让信息技术水平高的可以轻松回答,信息技术水平中等的经过思考分析后能回答出来,信息技术水平低的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3.提问缺乏思考空间
一些信息技术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思考空间或者亲身实践操作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然而,对于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允许丰富多样的开放答案存在,才能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对于一些过于简单,直接就能从书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教师要尽可能地减少这类提问的存在,适当地改变一下问题的形式,达到知识活用的目的。
4.提问缺少艺术价值
还有一些问题十分缺乏艺术价值,如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这类问题导致学生形成敷衍的态度,久而久之就成了“应声虫”。因此,教师应当抛弃此类提问,使提问显示出应有的艺术价值,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新颖性。
1.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课堂提问首先要遵循的就是趣味性原则。信息技术课程原本就比较枯燥,如果不通过趣味性的提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教学过程就会走得十分艰难。教师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寓意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感到愉悦与满足。
2.启发性原则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新的知识只有被归纳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到共同要素,才能将新知识同化,促进学生牢牢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善于利用提问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迪作用,抛弃模棱两可的问题,实现提问的最大价值。
3.层次性原则
课堂提问既要做到难易适度,又要做到数量适中。问题要具有可操作意义,这样问题的魅力才能凸显出来。一堂课往往是由几个有层次性的问题组合而成,指向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形成一条“问题链”,方可打通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建立知识系统,得到学习的正迁移。
4.新颖性原则
提问最忌讳的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实际上,问题不仅可以靠脑袋思考,嘴巴回答,还可以动手去实践操作,或者综合多种手段去调查收集资料,寻求答案。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新颖性,使学生每天都对信息技术学习充满新鲜感,像是新奇的宝石,值得发动一切因素去操作、去努力、去实现。
1.提问要有备而来
想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先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从而快速抓住重难点,课堂上围绕着重难点去设计提问。这样就可以使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层次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教学顺利开展,轻松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综合多种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信息与信息技术》一课时,因为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而言,上课环境既陌生又新奇,而“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教学目标可设计为:(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一定认识;(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应用;(3)意识到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产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知道计算机的基本应用。教学难点: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提问:(1)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领域离不开计算机?(2)信息的传递包括哪几个方面?(3)你认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上几个问题都不是很难,因为它们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也没有固定答案,学生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在学生回答过后,教师再为学生揭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神秘面纱,学生就会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从而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
2.提问要把握时机
有时候,问得好不如问得巧。当学生想要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投其所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思维状态也是有所差异的,所以教师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有意识地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进行提问,或在学生有疑问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化解疑惑。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所提问题的内容:一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二要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学《填充色彩》时,由于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认识了画图界面和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名称和一些基础操作。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在演示之前问学生:“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五颜六色的?”学生立马可以想到彩虹、花蝴蝶、春天的花朵等答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颜色填充。现在请打开软件,你们会发现上面有一只没有颜色的蝴蝶,请动起你们的小手,将它变成你们想要的颜色吧!”于是学生纷纷行动起来,想要为蝴蝶填充上美丽的色彩,却不知道从哪找更多的颜色。这时教师可以把握好时机,提问学生:“前几节课你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画图界面和工具箱中各个工具的名称,那么填空色彩这一工具是否就在这些工具栏当中呢?请睁开眼睛,耐心地找一找。”学生开始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循循善诱的引导,慢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除了符合时机的提问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分别设计普通颜色填充、自定义颜色填充的小任务,从而将新的知识跟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融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布置的问题任务进行分析,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去听,但如果让学生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将枯燥的知识练习蕴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情绪比较饱满,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
3.提问要有的放矢
针对提问缺乏艺术性、层次性等弊端,教师在实际提问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持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问面向全体学生,讲究详略得当,重难点突出,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提问要多转换方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越回答越积极。例如,教学《走进PowerPoint》时,教师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PPT作品,然后找学生回答这些演示作品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作品中分别加入了哪些设计元素。结果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可以回答得上来。换一种方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一幅《我爱我家》的PPT作品,提问学生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哪些画面?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纷纷举起手,描述自己从作品中看到、听到的一切。之后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些都是PPT带给我们的,这个应用软件有哪些神奇之处呢?我们可以用它做些什么?下面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这两种提问导入方式相比较,明显第二种提问更加贴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习过后,教师同样可通过有的放矢提问让学生对PPT进行深入的探究。“怎样利用PPT技术进行自我介绍?你会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插入哪些图片?你会使用哪种背景音乐让你的PPT更加生动?”这些问题任务不仅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相关,而且充分遵循了提问的层次性原则,与导入环节相呼应,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示顺利完成任务。疑问是引导学生发现新知的线索,探究是带领学生收获新知的途径。教师只有进行有的放矢的提问,才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快速步入新一课的学习,使他们牢固地掌握重难点,突破知识盲区,真正学有所得。
总而言之,有效的提问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传统提问方式的弊端,时刻遵循提问的正确原则,课前做好教学准备,课上把握时机、有的放矢地巧妙提问,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提问细节进行调整和完善,让提问这一活水源源不断地灌溉信息技术教学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