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 鑫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新城中心小学 安徽淮北 235100)
强烈的文本阅读兴趣是支持学生不断阅读学习获取知识和不断充实自己的主要动力来源,小学阶段学生正是性格好动和确少自我控制意识的时期,只有高昂的兴趣和热情才是学生阅读学习的最大保障。语文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基础重点学科,包含着大量的语文素材以及丰富的人文情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文本阅读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知识的熟练掌握运用程度。故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进行文本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1]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文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些许问题,限制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1.文本阅读教学中学生缺少相应的主动权和自主地位。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占据强势的主导地位,为增强阅读教学效果,对学生的阅读素材以及阅读细节做出了详细的规划,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严格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学习,自身的主体地位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
2.小学语文文本阅读的素材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探究学习需求。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对语文课本过于依赖,学生缺少相应的课外阅读拓展延伸,使得语文阅读的素材过于单一,学习氛围十分枯燥,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3]
3.学生缺少相应的阅读技巧以及强烈的文本阅读兴趣。小学生正处于性格脱跳和思维发散的年龄阶段,对于文本阅读有着天然的抗拒心理,加之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阅读素材单一以及学生主体地位受限等因素影响,使得学生缺少相应的阅读技巧和阅读兴趣。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文本阅读情境,增强阅读教学趣味性
小学阶段兴趣和热情是支持学生不断学习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源泉,教师为实现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为接下来课外阅读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关于赤壁之战的《三国演义》剪辑版的影视资料,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了解和印象,增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后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原文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2.注重课堂阅读内容的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兴趣
课外阅读可以说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结合,可以极大的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阅读内容的详细讲解以及课外拓展和延伸,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例如:在《鲁宾逊漂流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为学生播放了《鲁宾逊漂流记》的影视资料,然后为学生讲解了鲁滨逊的故事背景以及整体故事发展,让学生深层次的体会大航海背景下奴隶贸易的残酷性,引导学生对原著的阅读,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
3.增强文本阅读教学的生活化趋势,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用
语文知识原本就是人们对生活实践的总结归纳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阅读就是学生对另一个世界的经历与冒险,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学知识水平,但受到学生年龄以及认知水平因素的限制,许多课文内容学生无法快速的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情感主旨,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加强课内外阅读的生活化程度,降低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难度,方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三打白骨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其中进行现实生活中尊师重道思想的教育以及正确的是非观念的灌输,无论是对唐僧还是孙悟空的行为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原著,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4]
4.深入挖掘阅读素材中的情感精神,提高学生的精神感悟和品质
小学正是学生思想价值理念确立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的内涵深入和外延拓展对学生体悟语文素材中的情感精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注重阅读材料中的情感精神的挖掘,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以及素材的拓展和延伸,加深学生对语文课文中情感精神的理解,促进学生正确思想价值理念的确立和精神感悟的提升。例如:在课文《端午粽》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对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生平进行简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
综上言之,新课改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对原有的语文教学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教学重心也逐渐朝着对学生核心素质培养上转移,教学方式也围绕学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趋于多样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趣味性,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文本阅读兴趣,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