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荷兰教育效能发展趋势的研究

2018-04-13 07:5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荷兰效能维度

刘 欢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沈阳 110034)

一、核心概念界定

1.学校效能

(1)效能

“效能”(effectiveness)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effectiveness”意思是“ to bring about the result intended”。很明显,这种解释至少有三个含义:首先,“able”是可达到的和积极的;第二,“result”是为了结果。第三,“intended”是预先确定的、预期的或计划好的。因此,“效能”一词的意思是“达到预期的结果”。在中文里,“效能”本来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术语。经济学家综合考虑“投入产出”模型,认为“效能”是某一额定投入所能带来的预期产出的程度。目前,“效能”一词已广泛应用于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在理解中外词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效能”是指事物在互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1]

(2)有效学校

对于学校有效性的探讨是学校效能研究的基础。有效学校研究源于学者们对1966年《科尔曼报告》中提出的“学校无为论”的反驳,当时“学校无为”这一观点成为了欧美教育界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主要观点。后来,美国学者及英国学者等分别发表了Effective Schools for the Urban Poor和Schools, Social System &Student Achievement: Schools can Make a Difference, Fifteen Thousand Hours: Secondary School & Their Effects on Children和The Delinquent School,他们的研究发现对“学校无为论”提出了挑战,开启了学校效能研究的先河。[2]

2.教育效能

一方面,在广义上,一些学者将“教育效能”理解为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所有教育系统的效率。例如,孙绵涛教授提出“教育效率不仅存在于整个教育系统中,而且存在于教育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相互作用的领域中。”另一方面,许多学者认为学校效能与教育效能实际上是同质的。在时间维度上,“学校效能”排在“教育效能”之前。从本质上讲,学校和教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增值效应,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生在认知、学习行为、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进步。识别学习的因素和特征,识别学习的因素和特征,是研究高校“效能”之间差异的学习效果的两个目的。在本研究中,对“教育效能”的主要理解是后者,其有效性只关注于教育体系的内部范围。认为教育效能是学校效能研究的延续和进一步发展。

3.教育效能研究

教育效能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学校是否有效。由于是从学校效能的讨论出发,在讨论教育效能的研究之前,有必要先界定什么是“有效学校”和“学校效能”,然后再看逐步发展教育效能的意义和教育效能研究的范围。

4.发展历程

结合词典的解释以及本研究的基调,“发展历程”在本论文中应该定义为:通过对荷兰各阶段教育效能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的总结,深层次分析荷兰教育效能研究由有效管理的萌芽阶段、有效学习的发展阶段直至有效教学繁盛阶段的变化过程。分开来看,“发展”一词,《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当中均给出如下释义:事物从小到大、从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变化,事物的组织和规模。“历程”就是体验的过程。因此,本文通过荷兰教育效能的研究在不同阶段的梳理总结的相关文献,深入分析荷兰教育效能研究由有效管理的萌芽阶段、有效学习的发展阶段直至有效教学繁盛阶段的变化过程。[3]

二、分析框架的建构

本研究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荷兰教育效能研究的发展脉络、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时间维度上,作者简化其观点进行了总结,结合学校效能研究领域近年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荷兰教育有效性和学校改进研究的历史“有效学校研究阶段”、“学校效能与学校改善阶段研究”及“跨国有效学校改善研究阶段”三个阶段。内容分析的维度上,加上教育的历史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和理论,研究背景,谁来研究,以及如何研究”逻辑,分为“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四维分析荷兰教育效能研究的每个阶段发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从整体上来看,从而把握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因而,荷兰教育效能发展历程研究的研究模型如图所示:[4]

图 荷兰教育效能发展历程研究分析框架

1.研究背景维度

任何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教育效能研究的发展历程也不例外。为了研究和分析荷兰教育有效性的研究过程,有必要对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进行宏观背景分析。研究背景维度分析主要包括荷兰教育效能和学校改进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大背景、经济背景、荷兰教育的国家政策和教育要求的变革等,为后续具体环境背景的内容分析,为了更准确地了解荷兰教育效能和学校改进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研究主体维度

“教育效能研究的主体是指教育效能研究实践活动的实践者,是那些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探索教育现象,总结教育效能规律和促进教育效能提高的人。”教育效能研究的复杂性以及迅猛发展的趋势决定了专职的理论工作者已经不能独立完成教育效能研究所要实现的历史使命,工作在教育实践第一线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教育服务工作者甚至家长以及所有关心教育实践的社会成员都可以参与到教育效能研究活动中来。此外,教育效能研究知识体系庞大,效能实践及其问题日益复杂,如果想又快又好地获得研究成果并服务于实践,仅仅依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企及的,这就需要多个研究者结合成一定形式的研究群体进行合作研究,以发挥最佳的研究效益与效率。因此,将教育效能研究的主体分为个体主体和群体主体两个基本类型。

3.研究内容维度

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内容是指教育有效性的研究对象,即回答“研究什么”的问题。学者孙绵涛认为,教育效率研究的对象,即研究内容,应该是教育效率现象,它可以分为静态教育效率和动态教育效率。动态教育效率是反映在教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效率,包括教育管理效率,如宏观层面的教育管理效率和微观层面的学校管理效率。还包括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如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静态教育效能可以从学科、范围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考察。其范围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效能,学科包括管理者效能、教师效能和学生效能,文化包括物质、制度和观念教育效能。然而,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很难完成如此庞大而系统的研究内容。因此,为了研究和分析的目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有效性的实践研究”和“教育有效性的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在形式上,教育效率的实践研究类似于教育效率的动态研究,侧重于各个时期教育效率的实践活动。教育有效性理论倾向于观察和总结教育有效性的静态现象,分析教育有效性的相关因素和特征。

4.研究方法维度

教育效能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技术手段。为了保证科研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有正确的研究方法,这也是衡量一个科研水平和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近几十年来,教育效能领域的研究方法发展迅速。起初,学校效能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只是用分数来测试基本技能。新的社会需要将刺激或限制新的研究方法和统计技术的发展,同时,新的方法和技术也将产生新的研究,从而妨碍教育和学校改进的效力。因此,有必要对不同时期教育效能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结语

总体而言,从“研究背景、研究主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四个研究范畴和维度考察不同时期教育效能研究的现状和发展是可行的。教育科学研究的背景、主体、内容和方法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内容体系。具体来说,“研究背景”维度针对宏观背景环境层面,为后续具体内容的分析奠定基础。作为教育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是相互独立的,这对于反映和解释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研究发展水平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因此,本文采用纵向阶段划分法,内容研究体系由横向研究主体、研究内容、研究背景和研究方法组成,这是荷兰教育效能研究发展过程的分析框架。

猜你喜欢
荷兰效能维度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凡·高
在荷兰骑自行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骑行荷兰羊角村
荷兰医保独树一帜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