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高年级水墨画教学

2018-02-25 18:06江苏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2266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墨画儿歌园林

江苏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226600)

王艳红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画则是这古老之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艺术积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厚的底蕴、悠长的历史,在世界艺术的宝库中占有极其辉煌的地位,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是国粹,让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骄傲和自豪,所以我们要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

苏少版的小学美术教材,每个年级都编排有水墨画的教学内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循序渐进。水墨画是在宣纸上用毛笔来作画的,这两种材料学生平时接触较少,很陌生,所以难以把握,加之水墨画“墨分五彩”“中锋”“侧锋”等用笔方法更是让学生眼花缭乱。因此,小学美术课上的水墨画教学难度很大,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水墨画的作画基础和较强的理解力,但高年级的课堂氛围没有低年级活跃,所以学生兴趣减退。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谈谈小学高年级水墨画教学的一些方法,以此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究、学习。

一、朗朗儿歌,趣味易学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因此,我总结了儿歌趣味教学法,即把枯燥的、不易学的知识变成趣味性儿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达成学习目标。

高年级学生很喜欢画画,他们对水墨画的掌握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毛笔宣纸也有基本的认识,但小朋友天性爱玩,循规蹈矩的一笔一画,时间一长,他们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儿歌趣味教学法旨在通过有趣味性的、简单易记的教学,让学生轻松学到技法,是一种很不错的方法。中国画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画好中国画,线条的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执笔方法、线条、墨色运用等尽量变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如中锋运笔可以说成“中锋笔直线条细,笔尖留在墨线里,由左向右顺着画,线条光滑又有力”;侧锋运笔则说成“侧锋用笔线条粗,笔尖行在最外侧,笔杆躺着顺着走,线条粗犷面子足”;墨色的运用可以说“浓妆淡抹都要有,否则美女会变丑”……这样既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又容易记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还将线条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图形、动物、人物等结合起来,不断变换方式,以达到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学五年级《山水画》一课时,这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墨色的浓淡与虚实变化,及笔墨水分的控制和空间的表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总是浓淡虚实,空间表现错乱,经常是近处和远处的墨色变化不大,甚至有的没有变化。虽然教师强调过了,学生听的也头头是道,但还是有学生弄不清到底哪儿该浓哪儿该淡,混淆不清,具体画时就眼高手低了。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笔墨绘画的技巧,我将其总结成儿歌,即“近繁远简,近浓远淡,近干远湿,渐远渐虚”。课上让学生先理解儿歌再读,并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学生边唱儿歌边画,时刻提醒自己的行为,这样绘画的空间感就有了,不仅远近层次明显,而且浓淡虚实对比到位,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课堂教学中,通过朗朗上口的儿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情境入课,理解深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入课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在每次美术教学入课时,我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时,这样也可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明确教学目标。例如,教学《山水画》一课时,由于平原地区的学生很少见到真山真水,所以难以体会山水的意境,对于山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的画面上。对于教师所说的讲皴法,学生更觉得是纸上谈兵,不理解要那么多皴干什么,所以学生作品里山的形象就是几根波浪线,如果要变化就是坡度的大小有小许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用视频导入,如展现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的黄山,或叠嶂九层、崇陵万仞的庐山,又或者高峰峻拔、雄伟多姿的泰山等。学生欣赏了真山真水的细节,看到了层峦叠嶂的山石,感受到了山的雄姿,才会体验到皴的作用和必要性。通过欣赏视频,学生作品中山的形象有了高耸入云的变化,作品里的皴也显得不再凌乱,甚至有些学生还能画出云雾遮挡的意境,这是对山水深入理解的结果。

又如,教学《水墨园林》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水墨的视觉语言进行提炼、取舍,创作一幅水墨园林画,这样学生就必须对园林有充分的了解。之前学生由于没有对园林有深刻的理解,所以作品常常是简单的一棵树、一座亭子、一座假山,没有完整的园林概念,停留在模仿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以视频导入,引领学生欣赏中国园林,体会自然天成、移步换景的变化,使学生懂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林,体现帝王气派,追求气势和豪华;私家园林的主人多为归隐官僚和失意文人,往往风格淳朴,显示主人清高脱俗的气质。学生欣赏视频后的作品就不再是片段式的了,深刻体会到园林的意境幽深,即使描绘的是园林一角,也有背景的衬托和树木楼阁的遮挡,还有些作品上的植物是刻意添加的,以体现主人的高尚品格,如几片兰花叶、几根竹笋、几朵梅花等。无论是山水还是园林,学生只有充分理解才会被大自然的魅力所征服,才能画出真实的感受。“情境入课,深入理解”是上好水墨课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感受,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故事轶闻,由画及人

欣赏是学习国画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在欣赏中,学生往往觉得看不懂,总是对欣赏存在可有可无的态度,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欣赏国画时,我会给学生讲关于作者的趣事,如齐白石闭门谢客、张大千低价售名画、顾恺之吃甘蔗、张僧繇画龙点睛等。此外,我还会给学生讲些关于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趣事,如韩干画马、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等,这些故事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画家的为人,进而更好奇地去了解画家的作品。让学生带着好奇心来欣赏作品,不仅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画审美水平和绘画水平。

例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诗配画》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诗配画的意境美。课上,我把与诗有关的故事和诗人的逸闻趣事结合起来讲给学生听,由画及人,由人及人品,由人品及画品。如欣赏《墨梅图》这幅诗配画时,我给学生讲王冕刻苦学画的经历和创作这幅图的故事,使学生在诗情画意的交相辉映中明白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学生听了很有感触,然后我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体会意境和诗人的高尚品德,使学生对诗配画的创作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欣赏画的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等方面,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水墨用笔、用墨方法和点线面的结合,学习一些实践性的水墨知识,最后让学生有效地进行点、线、面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由此,学生的作品就有内涵了。如一学生为《春晓》配了一幅画:嫩绿的柳枝,几片红色的花瓣映衬出春意正浓。这幅画体现十足的意境,表现很到位。听了画家的故事轶闻,了解了人和画的关系,学生创作时便能大胆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高年级水墨画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如实践体验、游戏法、范画激趣等。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拘泥于任何一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且无论采用哪种教学形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紧扣教学目标,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原则。因此,教师要不断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及实践运用,让水墨画的教学更高效,更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猜你喜欢
水墨画儿歌园林
牡 丹 (水墨画)
清代园林初探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安静的水墨画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水墨画与社会变革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