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雷 洪
小学美术教育是塑造儿童心灵对美的事物初步认识的主要途径,小学生的美术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本位,以教学为手段,构建思维连接点,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反映学生的情感、认识发展及其个性特征,实现开发学生心智和启迪学生创新能力的功能,杜绝我们的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培养只是浮于表面的情况。
人美版第五册《台历的设计》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利用材料进行台历的造型设计,融绘画、剪贴与制作为一体,尝试大胆想象和创新设计不同造型功能的台历,体会设计活动带来的乐趣,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
课前老师在教室举办一场小规模的台历展,鼓励学生去收集生活中造型不同的台历,并陈设在每个同学桌上,然后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台历都有什么共同点,孩子们一下就发现所有的台历都是能立在桌子上的。老师见同学们对台历爱不释手,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了“立纸游戏”,请同学们思考采用手工制作如何把纸张立起来,做成台历的基底。通过游戏这个环节,学生不仅发现了对折、折上折等方法,还发现了组合纸张的方法,再加上老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全部掌握了台历基座的制作。然后老师出示了植物、人物、动物造型的台历,引导学生对台历造型的思考。在学生分享自己想把台历制作成什么样时,孩子们的创意简直令人惊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开展教学时,可以根据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特殊的兴趣,抓住了他们的猎奇心理,设计好有趣的活动和游戏环节,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见异思迁”的思维连接点,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创设特定的审美情景。使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变通性和发散性,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交互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一方面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开发和利用来自学生的资源,并以此作为“撬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支点”,使课堂成为一个资源不断生成和动态不断发展的过程,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拓印树叶真有趣》时,为了让学生们收集到种类较多的树叶,老师提前调整好该课的教学计划,放在了秋天落叶较多的季节学习该课内容。在学习这一课前,设计“我和家人找叶子”的亲子体验活动,学生和家人一起走进公园、森林去收集树叶。课堂上,每个人满载而来,身心愉悦地走进课堂,期待满满地投入学习。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 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动态生成”中发展,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拓印树叶真有趣》的导入环节,教师先播放了《小松鼠找树叶》动画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树叶分享会,联想树叶的外形和生活中的哪些事物相似,并利用多片树叶拼摆成一个新的形象,以小组为单位,把组员的拓印作品形象剪贴下来组合成一幅更有趣生动的画面,然后添画丰富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集结所有小组成员的智慧,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和创造力,让小拓印作品锦上添花。这样大胆的改变果然是值得的,孩子们童真、奇幻的想法在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他们根据自己的作品编造出动听的故事,每个同学的树叶拓印作品都是故事里的主角,每个同学都乐在其中,体会到了拓印树叶拼贴画的乐趣。
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希求于一朝一夕,而必须坚持渗透性原则,使其“有意、有机、有序”地渗透到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美术教师创新教育的意识要强,要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教材中的创造性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在长期的美术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积累。“有机”,即必须将美术创造教育的内容与美术教材在教学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能分割。“有序”,即美术创新教育不可随心所欲,而应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