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中心,点亮数学课堂
——论述“学为中心”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8-02-25 05:56陆科科
新课程(中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为中心扇形正方体

陆科科

(浙江省余姚市陆埠镇初级中学,浙江 余姚)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各种教育理念在时代的要求下不断与时俱进,淘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学为中心”教学思想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强调的是学生能力和学生思维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阶段,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还应当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便是“学为中心”教育的宗旨所在。以下便是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学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具体案例分析。

一、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所在。在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应当以学生兴趣为前提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自主自发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兴趣呢?我认为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如设置一些趣味的课堂情景来活跃课堂氛围,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弧长及扇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时候,我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个实际动手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来探究其中的数学知识点。首先,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便拿出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用纸折叠而成的圣诞帽,并问学生:“你们看这个帽子像什么几何形状呢?”学生回答:“我看着觉得像圆锥。”“回答得非常棒,现在你们自己用纸张动手制作一个圣诞帽吧。”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便开始动手剪纸并制作了一个小小的圣诞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有效激活了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更加快速地理解圆锥的相关知识。接着,我又让学生观察圣诞帽并问学生:“如果要计算这个圣诞帽的表面积,你们知道该如何计算吗?”由于有了前期的动手经历,所以学生便很快地回答道:“圆锥是一个立体几何,而且表面是曲面,所以可以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几何进行计算。”学生说完便开始动手操作起来。不一会儿,学生便发现展开的图形是一个扇形,于是很快就联想到了可以先计算扇形面积,然后再转换成圆锥的表面积。这时一个学生便问道:“可是扇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我微笑着说道:“这个同学的问题问得很好,现在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扇形的面积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甲回答:“跟圆心角有关。”学生乙补充道:“还跟扇形的半径有关。”“没错,所以要计算扇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和扇形的半径,现在你们可以用量角器和直尺量一下你们手中的扇形对应的圆心角和半径。”我刚说完,学生便实际动手操作起来,很快学生便完成了这个小任务,接着我又引导道:“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不对?而之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习过圆面积的公式,那你们想一想扇形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呢?”这时学生立马想到圆心角跟圆角比例就相当于扇形的面积与扇形所对应圆形面积的比例,于是很快得出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丰富数学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学为中心”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丰富课程形式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与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巧妙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丰富的课堂内容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简单几何体的展开表面图”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便借助实物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上课伊始,我便拿出一个正方体展示给学生看,并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现在假设在这个正方体的角A(正方体上表面的一个顶点)处有一颗樱桃,而在正方体的角B(正方体下表面的一个顶点)处有一只小蚂蚁,小蚂蚁对樱桃垂涎欲滴,想要最快吃到樱桃,请问你知道如何去设计路线吗?面对这道思考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瞬间被调动了起来,并仔细观察研究正方体,试图寻求一条最短的线路。看到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我便尝试引导:“两点之间什么距离会最短呢?”学生立马会想到与线段相关的知识,并回答:“线段距离最短,可是蚂蚁不能在正方体中间爬行呀?”“所以要在这个正方体表面找一条最短路线,就得先展开这个正方体,然后看它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再在展开后的平面图上找到最短路线。”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便动手展开了这个正方体,并将点A和点B通过直线连接,形成了线段AB,此时学生兴奋地说道:“老师我们找到最短的距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学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探究机会给予学生,并引导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探究和思考数学问题,如此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课堂的参与度。

三、巧设数学课堂问题,加强数学课堂活力

问题是思考的源泉。一个精心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其能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还能够激活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因此,在以“学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设置一些数学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学习,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这一课的时候,我便在教学完新课知识之后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现在假设平面上有一个点A,请问经过点A可以画多少个圆呢?你们可以自己用圆规在纸上尝试着画一下。”大概五分钟之后,一个学生率先站起来说道:“可以画无数个圆。”“为什么呢?”我紧接着问道,学生回答:“因为圆的半径可以无限多种,而半径不同,圆也不同,所以可以画出无数个圆。”待该生说完,我又问道:“回答得不错,倘若在刚刚那点旁边再画一个圆的话,可以画出几个圆呢?如何画呢?”学生开始动手尝试绘制,过了一会,学生甲回答:“也可以画无数个圆,分成两种情况去画,首先连接这两个点,第一种情况是以这两个点连成的线段为直径,可以画出一个圆,第二种情况是以这两个点连成的线段为弦,可以画出大小不一的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点组成了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该生说完,我带头鼓掌表示赞扬,之后,我又加大了问题的难度,问道:“如果是经过平面的三个点,可以画出几个圆呢?”一个学生根据之前的经验立马回答道:“一个。”我点头并说道:“你回答的只是一种情况,不够全面,还有同学有其他答案吗?”另一个学生说道:“如果这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的话就画不出同时经过这三个点的圆了。”“没错,你们两个的答案合并起来就是这道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层层递进的三个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点,并通过适当的动手实践来帮助学生思考抽象的问题,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增强了教学课堂活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学为中心”就是指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学习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设一些实践活动和探讨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之后通过自己的探讨与交流透彻剖析数学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教学“简单几何体的展开表面图”这节课的时候,我便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数学问题并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上课伊始,我讲解了一个旋转体的问题,即平面三角形通过旋转变成了一个立体的圆锥,在讲解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思考一个直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边为轴旋转会看到一个什么形状的几何体。学生一开始并不知道答案,于是我便鼓励小组学生自己探索。其中一个小组学生是先在纸上画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粘在笔上,然后快速旋转笔,结果看到了一个圆锥体,得到这个结论之后,该小组学生又将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粘在笔上旋转,结果发现了两个同底的圆锥。得到这个结论之后,这个小组的学生显得非常高兴,迫不及待地想要宣布他们的发现。之后我又让学生做了其他几种图形如正方形、直角梯形等旋转,并总结了旋转体的几点规律。接着,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了几个正方体的展开表面图,并让学生思考哪个展开表面图可以折叠成一个正方体,学生看着这些图片思索半天也没有得出答案,于是我便鼓励学生可以将这些图形画在纸上,然后剪下来进行折叠,看是否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在我的指导下,学生便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显然,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一些数学知识,更需要掌握一些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其能够在动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并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除此之外,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言,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上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机会,比如,在上述案例中,我在引导学生思考旋转体和立体几何展开图的问题过程中也让学生能够及时地动手探索,并从探索的过程中总结出问题的答案。

总而言之,“学为中心”是当代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理念,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学为中心”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学习知识、提升能力,而不是囫囵吞枣直接记忆所有知识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选择“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猜你喜欢
学为中心扇形正方体
各种各样的扇形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