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霞英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201)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文化、实践、服务等与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十个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切实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质量提升体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表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全面施工到内部精装修”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1]
质量问题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达成和价值彰显。[2]HNWM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务求实“效”,抓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的落脚点。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思想、促进学生学习、规范学生行为、发展学生能力、辅导学生心理、服务学生生活、保障安全稳定,助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
学院着力在各项政策措施“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推动质量提升之策向质量提升之效的顺利转化。[2]落细的关键在于将思政工作质量提升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对标对表,注重精准精细,细化目标路线,细化责任清单,细化标准流程。学院制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将《实施纲要》实施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明确了推进文化、实践、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功能的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确保质量提升之策细到人心、细致入微。落小不是说只抓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从小处着手,聚焦问题,精准发力。着力点集中在破解“小问题”(如行为规范、内务卫生、考试诚信、人际关系等)、建好“小环境”(如教风学风、班级环境、朋辈环境、宿舍环境、教室环境、食堂环境等)、选树“小典型”上(如选树学习之星、诚信之星、励志之星、文明之星、创业之星、艺术之星等“十星学子”),积小成大,形成育人的大系统,充分发挥政策实施的强大力量。落实的根本在于强化执行力,弯下身子,贴近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面临的困难和真实想法,着力解决学生最关心、最急切的难题,从而使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之策能够切实贴近学生实际,落地生根。在质量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3]不断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提升思政工作优质量。
建立完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确保质量提升工程一抓到底、常抓不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既涵盖目标设定、内容架构与方法选择,也包括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动力机制、推进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从健全机构、人员配备、制度规范、条件保障、内容完善、方法创新、成效评价等各个层面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软硬件建设指标体系。[4]
学院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与导向机制、运行与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保障与预警机制、评估与反馈机制。协同联动、强化职责、聚焦育人,下好“一盘棋”、跳好“集体舞”、唱好“大合唱”。形成“大思政”体系,把遵循思想政治规律、教育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统筹起来,把领导格局、工作格局、反馈格局统筹起来。
学院进一步拓展思政队伍的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学院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为辅导员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做好辅导员的引导、培训与帮扶,开展辅导员思政项目建设与课题研究等,激发辅导员职业热情、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同时从思政课师资、专业课师资中吸收优秀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着力打造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辅导员团队。制定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辅导员绩效管理办法》《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德育工作量计算办法》等,每学年集中进行校内辅导员综合培训、校外专项培训等。成立辅导员之家,开展辅导员十九大精神主题学习活动、辅导员校园巡讲、优秀辅导案例评选与交流活动、校级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辅导员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工作。
学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系统推进课程改革,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创新教学方法,广泛运用情境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关注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拓展教学途径,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子。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有机衔接。
积极拓展思政“第二课堂”功能,开办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班、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班、团学干部培训班、国旗班、校园护卫队。扎实开展主题党课、主题团课、主题班课,开展校馆共建(雷锋纪念馆)、校企共建(商会),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及时回应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学院围绕十九大精神,在辅导员和学生中开展“十个一”主题学习活动,即:一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读书会、一次主题班课、一次经典诵读、一次主题演讲赛、一次主题征文赛、一次学习讨论会、观看一场经典红色电影、一次主题宣传展、一万字的学习笔记、一次“十九大精神”校园宣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进一步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强化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实施易班高校共建,建好班级QQ微信群、辅导员与思政老师微博、学院公众号、红色网站、迎新系统、毕业生离校系统、学工系统等途径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织紧织密。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工作。
进一步推进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为牵引,搭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平台。持续实施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示范建设项目、实践育人共同体项目、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项目、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项目、网络文化精品建设项目、大学生德育实践等项目。
进一步创新德育实践平台。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坚持以“责任+爱心”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德育实践活动。在传统文化宣讲、爱心助学、敬老助残、绿色环保、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凸显学院大学生德育实践活动特色,加强对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会实践锻炼的深度融合,实现青年学生理性认知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构建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在德育实践组织、德育实践项目、德育实践文化、德育实践阵地、德育实践人才、德育实践宣传等方面搭建多维立体的大学生德育实践平台。
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充分挖掘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巡礼节、寝室文化节、“525”心理健康月等校园文化精品项目的品牌价值。精心策划“心无旁骛 求知问学”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立德修身 诚信为本”主题教育活动、“廉政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工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新思维 新湘外 新未来”创新创业文化月、“青春志智·圆梦湘外”励志成才典型人物评选、“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评选、“国家资助 助我成长”主题征文活动等,努力打造一批新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构建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活动育人长效机制。
根据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主题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德育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等方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发展全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从而引导学生立德修身,筑牢精神支柱,提升综合素质。例如,在“中国制造 2025”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出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事实上,一方面工匠精神与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具有内在趋同性,另一方面个体发展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也具有内在协同性。因此,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社会联动环境方面,学院通过思想引领、文化熏陶、媒体传导、群体影响、示范带动、实践体验、成长服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的培育。通过工匠精神的引导与干预,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发展意识,培育职业精神,开发职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拓宽就业平台,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内在协同与实现。在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教育实践路径方面,一是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通过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其次,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包括融入职业生涯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日常管理课程设置。同时,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传承与积淀“工匠精神”,包括加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的职业理想教育、加强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的职业精神教育、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职业素养教育。[5]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领会新思想,走进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赛、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笔试、“热点十九大”思政课堂研讨、“牢记时代使命 书写人生华章”辅导员校园巡讲、“社会主义有点潮”征文赛等学习活动。组织开展“人生 事业 梦想从外院起航”新生季、“志青春”毕业季、“立德修身 诚信为本”主题教育、“心无旁骛 求知问学”学风建设、“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系列团活动、“尚德志诚”精品校园文化、“匠心”职业规划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达130多项。学院组建有“雏鹰”志愿服务队、“筑梦”志愿服务队、“蓝精灵”志愿服务队等8个品牌志愿服务队。开展“千年之约”铜官窑国家遗址公园志愿服务、“爱心筑梦,十年坚守”关爱湘西留守儿童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雷锋家乡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情牵脱贫攻坚”湘西调研、商务部援外培训项目会务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50余项,参与人数占全校人数的50%以上,积极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省内纸媒、网媒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学生主题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项目、社团等多次荣获省部级奖项。
学院力争使青年学生在思想政治素养上即彰显“高大上”的成长愿景,又突出“细小实”的成长体验。充分展现了师生信仰坚定、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