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组合训练对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2-25 01:12:22王小芳李建平
现代临床护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糖化有氧血脂

王小芳,李建平

(1海安县中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通,226600;2海安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南通,226600)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偏胖,若仅以口服药物治疗并不能改变其身体亚健康的状态[1]。运动一直是强身健体最为有效的途径,而组合运动训练是指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的搭配训练,因有氧运动强度低、规律性、持续时间较长,能充分燃烧体内多余糖分,抗阻训练通过保持恒定运动速度的肌力,可增强肌肉功能性[2-3]。青年2型糖尿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高血脂相关,而疾病的产生多由不良生活习惯(作息、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锻炼等)造成[4],因此有效运动训练对青年2型糖尿病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对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组合运动训练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6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76例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9例,女37例,年龄 24~34 岁,平均(36.26±3.47)岁;病程 1~9 年,平均(4.52±2.31)年;糖化血红蛋白 6.50%~8.96%,平均(7.68%±1.17%)。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2例,高中及专科32例,本科及以上22例。观察组男 42 例,女 34 例,年龄 21~44 岁,平均(35.64±3.72)岁。 病程 1~10 年,平均(4.76±2.56)年。 糖化血红蛋白 6.22%~ 8.82%,平均(7.53%±1.24%)。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中专及大专31例,本科及以上21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6.5%,空腹血糖≥7.0 mmol/L,口服糖耐量试验时 2h 血糖≥11.1mmol/L)[5];年龄18~34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意识清楚,具备正常行为及认知能力;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伴有恶性肿瘤;伴有严重糖尿病足、眼底病变等并发症;1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有急性骨折、脊髓损伤等运动禁忌症;肢体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运动;有精神疾病史;视听障碍,无法正常交流。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包括饮食、运动方面指导,同时指导胰岛素的注射及血糖监测技能,每次50min,每周2次。出院后建立糖尿病微信群,便于沟通,解决患者疑惑,每隔2周电话随访1次,主要掌握患者血糖水平、自我管理情况、用药依从性、心理状态等,并针对其不恰当之处予以详细指导及讲解,同时叮嘱其按时复诊。干预时间3个月。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组合运动训练干预。住院期间患者运动时要求至少1名护理人员陪同在场,若运动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气短等不适症状则立即停止或降低运动强度。出院后由家属监督陪同。2~3次/周,总运动时间>300min。具体如下。

1.3.2.1 运动教导 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定运动知识宣教,简要叙述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运动方式及要求,重点强调两种结合运动对身体康复及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使患者愿意进行运动,积极投入健身中。另外嘱咐其运动时统一穿着运动服,避免意外。

1.3.2.2 有氧运动 根据 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5]建议糖尿病患者适宜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心率约为 120~135次/min,但呼吸不急促,稍有出汗,有疲累感但仍可持续运动30min,第2天起床后无肌肉酸痛感)。每周运动总时间>200min,餐后90min开始运动,前后进行 5min的热身和放松活动,可隔天运动1次或每天坚持运动。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步行、快走、慢跑、长距离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羽毛球等,患者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运动方式。

1.3.2.3 抗阻运动 患者在完成有氧运动的基础上,以弹力带拉伸运动的方式对上下肢及臀部大肌群进行抗阻训练。运动强度仍为中等强度(个体60%~70%1RM),每周运动总时间>100min,餐后60min可开始运动,每个动作6~8次为1组,每天2~3组。①肱二头肌训练。双手持1kg哑铃(若患者出院后训练条件有限可以盛满水的1L矿泉水瓶代替)直立,双臂举过头顶,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前臂与上臂呈90°,肱二头肌感觉紧张即可。训练中注意保持手腕曲屈,避免损伤腕关节。②肱三头肌训练。双手交叉置于颈后,双臂尽量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手肘不要超过耳朵。③臀部肌群训练。做下蹲状,使大腿与小腿呈90°,膝关节尽量不要超过脚尖,确保脚后跟着地。可借助墙面、两臂前平举或手扶桌子等方式保持平衡。④下肢肌群训练。坐于硬质椅子上,双小腿同时向上抬高,使与大腿在同一平面上,依其情况确定保持最高位时间,疲劳后放下缓解2~3min后再进行上抬。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水平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干预前数据在住院期间采集,干预后数据于患者到院复诊时采集。空腹血糖正常值<6.1mmol/L,餐后2h血糖<7.8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超出范围即为血糖异常。

1.4.2 血脂水平 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了解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数值。数据采集方式同血糖指标。TC正常值2.85~5.69mmol/L,TG0.45~1.69mmol/L,LDL-C<3.12mmol/L,HDL-C0.7~2.0mmol/L。

1.4.3 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6]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含生理机能(10项条目,每项1~3分)、生理职能(4项条目,每项1~2分)、情感职能(3项条目,每项 1~2 分)、活力(4 项条目,每项 1~6 分)、躯体疼痛(2项条目,每项 1~6分)、总体健康(6项条目,每项 1~5分)、精神健康(5项条目,每项 1~6分)、社会功能(2项条目,每项1~6分)8个维度,36项条目,其中躯体疼痛得分越高,代表其程度越轻,其他项目得分越高,代表该维度状态越好。本研究得分换算为百分值,最终得分=(每维度实际得分-该维度最低分)/(该维度最高分与最低分之差)×100%。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 3个月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s)

组别对照组(n=76)观察组(n=76)t P空腹血糖(mmol·L-1)8.37±3.62 8.41±3.37 0.071 0.944干预前餐后2h血糖(mmol·L-1)15.21±4.47 15.36±4.71 0.201 0.841糖化血红蛋白(%)7.68±1.17 7.53±1.24 0.767 0.444空腹血糖(mmol·L-1)7.19±1.38 6.58±1.42 2.686 0.008干预3个月后餐后2h血糖(mmol·L-1)8.43±1.62 6.27±1.31 9.038<0.001糖化血红蛋白(%)6.91±0.97 6.17±0.74 5.288<0.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生理机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mmol/L)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s,mmol/L)

干预前组别 n对照组 76观察组 76 t P总胆固醇4.82±1.43 4.67±1.37 0.660 0.510甘油三酯1.49±0.85 1.52±0.89 0.213 0.832低密度脂蛋白3.14±1.21 3.21±1.19 0.360 0.720高密度脂蛋白1.01±0.54 1.07±0.64 0.625 0.533总胆固醇4.56±0.96 3.64±0.46 7.534<0.001干预3个月后甘油三酯1.58±0.64 0.81±0.54 8.016<0.001低密度脂蛋白2.69±0.71 2.27±0.56 4.049<0.001高密度脂蛋白1.03±0.36 1.34±0.16-6.860<0.001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s,分)

组别 n对照组 76观察组 76 t P生理机能69.53±5.46 68.47±5.63 1.178 0.241生理职能69.55±6.74 67.67±7.35 1.643 0.102情感职能77.65±6.45 76.82±6.25 0.806 0.422干预前活力69.63±4.67 68.96±5.63 0.799 0.426躯体疼痛71.65±6.42 71.56±7.25 0.081 0.936总体健康78.73±8.64 77.45±8.67 0.912 0.363精神健康72.42±5.46 72.72±6.13 0.319 0.751社会功能71.85±7.23 70.55±7.34 1.100 0.273组别 n干预3个月后对照组 76观察组 76 t P生理机能73.63±6.52 85.25±5.61 11.777<0.001生理职能73.64±8.64 86.74±7.36 10.062<0.001情感职能80.69±8.26 89.74±6.45 7.528<0.001活力71.57±6.34 83.87±5.43 12.846<0.001躯体疼痛76.92±7.85 87.34±7.56 8.335<0.001总体健康82.52±9.64 90.54±8.85 5.343<0.001精神健康76.75±6.46 87.56±6.26 10.476<0.001社会功能78.37±8.63 89.46±7.57 8.422<0.001

3 讨论

3.1 组合运动训练可有效控制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糖水平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合运动训练护理应用于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改善其各项血糖指标。主要原因为有氧运动与抗阻训练组合较单一运动对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更加有效,通过调节体内糖分和脂质代谢可保证血糖平衡,进而使患者血糖水平趋于正常[7]。患者由于生活、工作的紧张、作息饮食不规律,使得身体逐渐发胖,但由于年龄不大,机体仍具有良好反应和适应能力[8]。通过有氧运动可有效锻炼患者的心肺功能,促使机体心血管系统能够更为有效、迅速地将氧气传输至身体每个部位,并能够促使腰、四肢力量协调发展,使患者身体成分比例趋于合理,降低脂肪重量[9-10];而抗阻训练可延迟患者肌肉老化,改善机体柔性、平衡性及协调性,提高患者基础代谢率和能量消耗,从而降低体脂堆积[11],最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

3.2 组合运动训练护理可有效降低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血脂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组合运动训练应用于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脂水平,改善机体代谢水平。抗阻运动能有效刺激骨骼肌增加其内部毛细血管的数量,促进膜蛋白基因表达,从而提高骨骼肌脂蛋白脂酶活性,使机体消耗更多的脂肪酸,进而改善脂质代谢[12-13]。而肌肉细胞是胰岛素的主要靶细胞,在负荷过程中,刺激会使其发生一定程度的膨胀,从而增加横断面积,提高胰岛素受体数量及敏感性,最终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14]。有氧运动能促进脂肪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增强脂肪酶活性,促进胆固醇及脂肪的利用,从而减少内源性脂肪合成[15]。两种运动方式结合训练,更好帮助患者减少身体体脂比例,改善机体血脂水平。

3.3 组合运动训练护理可提高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组合运动训练护理应用于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可能为骨骼肌是消耗血液中大部分葡萄糖的主要场所,运动能使肌肉在负荷的同时诱发内部形成低氧状态,从而促使葡萄糖转运蛋白“逃离”至细胞表面,加快葡萄糖转运速率,对促进疾病转归起极大作用[16]。且研究中观察患者均受到科学的运动指导,使得运动效率最大化。另外,在护理过程中不仅仅是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互动,出院后家属或多或少均给予患者陪伴及指导,可有效避免其负面情绪,从而综合提高患者各方面生活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组合运动训练护理应用于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降低血脂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糖化有氧血脂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中老年保健(2022年3期)2022-11-21 09:40:36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54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1:18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7:50
你了解“血脂”吗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糖有氧代谢与运动训练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