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坦
摘 要: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当今热议话题,各学校积极联系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合作,以期培养服务地方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人才培养,尤其是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文章将从教学方式、学生分组方式、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出发,探索项目驱动分组教学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职业素养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项目驱动;分组协作;应用型人才培养
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发展的新思路,为高校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该意见指出了高校转型发展的14项任务,其中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根据行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和后期的跟踪调查发现,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学生,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才能获得更多的升迁机会。可是通过多年的人才培养发现,能在大学里就具备以上素养的学生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仅仅拥有一套好的课程体系,有着优越的软硬件条件,也未必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符合行业要求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按照行业真实项目的运营模式,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从项目团队组建方式、设计过程的推进、项目汇报及评价模式等环节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项目驱动分组协作的教学模式
近几年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工程教育模式成为当代教育的新模式。其以产品的研发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导向,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与项目驱动型教学方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模式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置身于项目的全过程,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项目各阶段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起着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占主导地位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基于实际项目的运作特点,將教学活动分为项目设计、项目实践、汇报评价三个阶段。教师通过合适的情景设置,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定期举行组内头脑风暴式的探讨,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模拟项目汇报情境,让学生走向讲台,由学生、教师及企业主创设计师共同评价,形成客观的综合成绩。在此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又快又好地表现方案,而且还要流畅地表述自己的方案,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训练他们的职业素养。通过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的反复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作能力、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二、教学新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环境艺术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实用艺术,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与延伸,它是关注人类生活空间环境及设施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多数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或相关行业工作。如果学生不懂得项目设计的创作过程及实施过程,均会影响他们的职业生涯。此外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社会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将影响他们未来职业的多元化发展。因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课程,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设计公司,学习公司项目运作的模式,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为未来的学习明确方向。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之前,教师从设计实践中优选适合学生的工程项目,讲解与项目相关的知识要点,提出项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定期开展组内头脑风暴,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及时间表,培养同学之间的沟通能力和时间意识。最后,通过小组方案汇报答辩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才及应变能力。
(一)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项目驱动型教学的成功实施与好的项目设立是分不开的。项目类别的选择、项目复杂程度的控制均会影响教学效果。假若项目类别过于冷门,学生将无法把课程知识点举一反三;项目内容简单,无法覆盖课程的核心知识,学生将无法形成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项目内容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择符合教学的项目一定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项目的主要问题能够利用课程的核心知识解决,并能适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由浅入深地构建知识系统。此外,设计的项目最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易接触到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
(二)项目实践阶段
1.组建小组,分组调研
正如前文所述,环境艺术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实用艺术,因此任何一个尽善尽美的环境艺术作品都离不开来自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的鼎力协作。此外目前多数项目的设计周期短,通常需要多人的配合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甲方要求,因此团队协作是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公司主要的运作模式。为了能够培养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此次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课程,将同学分成三至四人为一组的设计小团队,锻炼学生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需要学生到项目现场进行踏勘。此环节为了让学生准确获取基地信息,在外出踏勘之前,教师先讲授考察内容及分析方法,然后制定一系列的考察任务,再由小组为单位进行现场考察和资料汇编。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大家无拘无束各抒己见把零散的活跃的创意灵感,整理成完整的、有实用价值的考察报告。
2.快速设计,竞选组长
设计公司的生产运作,通常由主创设计师制定设计任务和设计计划,严格把控整个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产品质量责任。此次课程改革,也将效仿该模式,在小组内选出组长作为组内的主创设计师,鉴于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采用快速设计的竞争方式,在前期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每人限时设计一套方案,再由组外同学的匿名投票选出最佳方案,该方案的作者将成为主创设计师,其它组员将协作于他优化其方案。
3.情景模拟,汇报成果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流程为模板,因此最后的成果汇报,将模拟与甲方沟通和方案汇报的情景,教师、聘请的一線设计师和组外的同学作为甲方,小组组长登台汇报,台下的同学以甲方的角度提出问题,最后由教师和设计师对方案进行评价解析。此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应变能力,而且还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知识。
4.教学评价思路与评价细则
(1)教学评价思路
环境艺术类的学生作业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全权评定成绩,成绩的评价标准学生全然不知,使得成绩缺乏说服力,但是对于专业技能课的教师一般都会心慈手软,只要不是非常差几乎都能拿到及格成绩,因此学生也并没有为自己的成绩刨根问底,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项目驱动型快速设计主要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借助于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走进企业观摩设计全过程,亲身体验设计并参与到设计的评价过程,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邀请设计公司的行业专家参与评价,再由教师对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分析以及对整个项目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中,不仅知道成绩的由来,而且在评价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迫使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图纸的快速表现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设计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由于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为了维护整个教学各环节能够顺利开展,所以还应对学生的纪律考勤、道德品行给予监督评价。因此该课程的考核将分两大块,第一,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第二,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其中平时成绩是由30%的设计过程成绩和30%的纪律考勤成绩构成。
(2)考核评价细则
平时成绩:第一部分,考勤考核,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道德品行是否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方面内容,这部分成绩由教师评定,评定结果占成绩的30%。第二部分,设计过程成绩,主要是学生自评互评。当项目任务下达后,学生自愿分组,3~4人一组,根据前期所调研和讨论结果,在既定的时间里,小组成员每人一套快速设计方案,图纸量由教师确定,然后由小组成员相互评价给分并选出最佳设计方案,该方案的作者将成为该组的组长(或主创设计师),其它组内成员协助并听从组长的任务安排,共同将该方案进一步完善升华。组内成员互评成绩将占成绩的30%。
考试成绩:是各小组将推选出的最佳设计方案,经过组内成员的共同协作完成的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将由设计小组组长登台演讲,向教师、设计公司的行业专家及全班同学们进行方案的答辩。评委们将根据设计方案的功能性、艺术性、图面效果的表现性、汇报组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给出最终团体总分。总分计算公式如下:团体总分=(学生评分+教师评分+企业专家评分)/3;其中学生评分是除了本组同学外,全班同学对其进行投票,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90%将视为9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80%视为8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70%视为75分,投票数超过全班人数的60%视为65分。团体总分的30%视为组内工作成本的损耗,团体总分的70%作为设计小组的分配分数,由于团体总分视为考试成绩需要乘以40%,所得结果才是组内成员分配的分数,小组组长将掌握分配权力,根据组内成员对方案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组长由于要统筹方案的全局,兼顾方方面面,责任大,任务重,所以分配分数乘以加权系数1.4作为组长的考试分数,组员一、二、三的考试分数是分配分数分别乘以加权系数1,0.85,0.75。假若班里以四人一组,剩余学生将不能构成4人小组时,可以自行协商,但至少保证组员为3人,加权系数将调整为组长是1.4,组员一是0.85,组员二是0.75。按照这样的分配方式将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同时通过这样的竞争和分配机制,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3)成绩构成图示
三、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一)师资队伍的建设
项目驱动型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但对教师的要求也就更高了。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际项目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但是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多数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教育系统,缺少企业的从业经验,缺乏实际项目的实践经历,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定期派教师到企业中进修锻炼,培养一批具有真本领的双师型教师。同时也要从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担任我们的兼职教师,为学生输送最新的行业技术要求。
(二)项目与教学的耦合度不佳
项目驱动教学最主要的是要有合适的真实项目,才能满足教学要求,由于教师长期从事教学任务,承接的工程项目非常有限,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覆盖的广度与教学内容耦合度不佳。因此需要广泛收集,并结合教学内容,认真筛选,确保项目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学生现阶段的知识结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另外项目的时间要求很难与教学计划同步。例如项目的起止时间与开课时间不匹配,很难把项目计划与课程教学计划相协调,无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充分研究学科知识点,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要根据学情,建立由易到难的项目库,让学生在项目中循序渐进探索学科知识;也可以联系企事业单位,将其预设计的项目提前草拟设计任务书,来吻合学校的教学计划。
(三)分组方式的利弊
在近两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用两种分组方式。第一种是按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专业成绩分为提高层、普通层、基础层三个层次,并按不同层次将其分配到各个小组,让学习优秀的学生激发普通层学生的斗志,再共同帮扶学困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但是该方式容易让学困生产生依赖心理,将任务推卸给优秀的学生,坐享别人的劳动果实。第二种是自由组合的方式。同学们通常会按照同性别、同寝室或志趣相投的同学自建成组,这样可以形成相对融洽的小团队,但是久而久之小组会形成稳定的成员结构,并且分工明确,每个人就会形成知识和技能的片面性,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会疏于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交流,不利于班级同学情感的建立。
四、结语
教学实践表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项目驱动型的教学模式下能使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快速构思及快速表现设计方案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分组协作的机制上,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管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该教学模式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生产模式,熟练掌握各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增强了学生今后就业的自信心,快速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
参考文献:
[1]杨希.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33.
[2]田浩.基于项目驱动的团队协作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3):168-169.
[3]张英芝,王晓峰,包昊菁.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项目管理》课程中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119-120.
[4]胡文岭.高职院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分组教学实施方式研究———以平面广告综合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科技,2017(10):31.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设计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