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筱珣
摘 要:在中国漫长的史籍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处在广东南岭山脉的乳源瑶族的刺绣和服饰造型独特,图案装饰别具一格。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加入粤北瑶族工艺的原生态民族元素,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的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手段陈旧,手工教材缺乏创新的现状,力图进行教学探索,把粤北瑶族工艺融入到课程中去,并将其应用到手工活动中。
关键词:粤北瑶族工艺;学前教育;手工课程
一、民间工艺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的探索意义
在中国漫长的史籍中,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处在广东南岭山脉的乳源瑶族的刺绣和服饰造型独特,图案装饰别具一格。其中乳源瑶族服饰文化和过山瑶反面刺绣已被列为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粤北地区很有代表性的民族工艺,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了解和学习瑶族的这些特色工艺以及体会其蕴含的意味,拓展其形式后运用在幼儿园手工和日常活动中,对于处于现代化背景下的手工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民族尊严
传统手工课程,一般对民族的内容很少涉及,造成学生对自己所在的地区的民族文化不了解。学生通过课程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和其他地区学的都一样,都是国家的主流文化知识。因此,我们的学生对他们周围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感兴趣,甚至对传统文化也不太了解,更不用说应该存在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尊严!在当今文化多元,特别是“西风劲吹”的新时代,抢救、收藏老一辈的物件、技术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的是文化的代代传承。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不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不知道自己民族的习俗,还谈什么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出来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如果他们能把这些民族文化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就能让民族文化的传承从娃娃抓起。
(二)增强学生对手工课程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内容的选择,大多来自于常见的书籍、报纸、电子媒体、网络资源等。通过学习能够从课程中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但不能有很大程度的创新,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粤北瑶族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具体体现在民间刺绣上面,类型涉及到平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比如婴儿肚兜、虎头帽,家用的围裙、手绢,男女身上穿的衣服、头饰、鞋袜等等,都蕴含着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带有不可比拟的美感。要是我们在课堂中加入富有家乡少数民族特色的元素,能拉近学生的认同感,更加接近真实生活,使学生对自己周边的少数民族文化亲近而热爱,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有利于教师进行手工课程的开发
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发的时候,普遍认为课程实施的结果应该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对社会的发展有所贡献,所以这个层面来说,一个课程的价值应该符合社会的需求,也要得到受教育者情感上的认同。教师在开发利用这些民间工艺资源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掌握其独特的造型特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眼界和认识水平,并通过在与学生课堂上的互动,借助民间艺术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民族元素的内涵和基本设计符号后,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应用到手工课程的各个方面,可以开发出各种类型的手工作品,如剪纸、纸浮雕、彩泥的设计制作等等。这样的作品既有实用价值也有当地的民族特色。
二、当地民间工艺元素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高校课程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改革也有了新的面貌和指向, 特别强调手工艺课程应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息息相关,提出“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地方和学校都有课程决策权,这就为民族工艺融入手工课程提供了政策支持。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需要鲜活的内容,粤北瑶族民间工艺恰巧具备这样的特点,它具有淳朴的个性,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一些宝贵的手工技艺也将失传,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艺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瑶族手工艺品的传承是根本性、规模性的。
当前人们对粤北瑶族民间工艺的研究多重个案及抢救与保护研究,停留于对工艺的一般性描述及艺术化的审美,研究理论研究薄弱。一些学者提出了粤北瑶族民间工艺研究应与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现代学科建立紧密的横向联系,努力从“知其然”上升到“知其所以然”,从“有意味的形式”中寻觅深层的“内涵”。追求这种“内涵”,才能对其所包含的教育价值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否则只会浮于表面。遗憾的是人们只有在谈到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的时候才会提到教育,但由于该问题不是这类理论著作的研究重点,总被一笔带过。特别是在粤北瑶族工艺这种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与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结合这一方面,更少人关注和研究。
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中加入地方特色工艺教学很重要。吴刚平教授说过:“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识别与利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而且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其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我们在大学阶段的学前教育课程中让学生了解与熟悉瑶族本土文化艺术,可以为他们今后在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前提条件。
最后,当前的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手段陈旧,手工教材缺乏创新,学生完成作业时只依靠抄袭网上资料,找不到主动创新的方向和思路;手工课程的设置上对本土资源不重视,对于本土资源研究的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手工课程要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与社会相联系。粤北瑶族民间工艺恰巧具备这样的特点,融入瑶族工艺的手工课程也是我们对本土文化的最好传承。
三、粤北乳源瑶族工艺元素
粤北乳源民间工艺元素,指的是当地的瑶族刺绣、瑶族服飾等。
乳源瑶绣,是中国灿烂文化中盛开的一朵奇花,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起源于瑶族祖先们的生活需求,经过时代的发展变迁,成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乳源瑶族的刺绣针法被称为“十字挑花”,为了保持正面绣品的干净,要从底部反面下针绣,不用看正面,故而称为“反面绣”。刺绣的时候也不用打草稿,直接凭着经验和记忆刺绣。刺绣上的图案也是有其固定的内涵和深意的:有充满神秘感的兽性纹;绣上斑线的人形纹;具有巫术魔力的旋形纹;表示火、渡海、族徽的锯齿纹等等。这些造型纹饰在手工课程中可以作为创作的元素,例如运用瑶绣的刺绣技法可以创作纸编作品;用瑶绣中的动物植物图案,创作立体纸张浮雕画等。
乳源瑶族服饰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的神话中有记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之衣服,裁制皆有尾形。”这里的“五色”指的是赤、黄、青、白、黑,“五色”是瑶族服饰的主要標志。粤北瑶族的头饰、服装、身上配饰也有与其它地区瑶族不同的特点。在手工课程中可以运用“五色”拿宣纸代替布料,染出服饰上斑驳的图案,也可以用彩泥作为材料制作瑶族服装上的配饰,变成时尚饰品如耳环、项圈等等,还可以用纸张、树叶、轻泥等材料完成立体人物的制作。
自古以来,乳源是瑶族和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它的建筑形式和特点又跟其他瑶族区域不太相同。瑶寨的房屋基本上是依山坑而建,布局依山势的高低做层级式排列,叫做干栏式吊脚楼。手工课程上可以用树枝、牙签、小木棍制作小型吊脚楼,用干花、轻泥制作景物粘贴画。
四、粤北瑶族工艺在当地学前手工课程中的教学探索
将粤北瑶族工艺融入学前教育手工课程是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学前教育专业资源开发的重点。任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掌握手工技能的同时巧妙加入当地民族元素,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实践。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资料收集
深入到粤北瑶族文化馆和博物馆,对现有瑶族工艺的研究成果进行实地观察、拍照、讨教,拜访一些瑶族工艺的传承人和这方面相关的学者,掌握瑶族工艺的特点细节等,从中发现其艺术规律和特点,总结经验,最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二)探索完善课程内容
本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包括软纸(折纸、剪纸、剪影、撕纸、剪贴、插编)、硬纸(立卡、纸浮雕画、纸雕塑、面具、立架)、泥工(泥浮雕、泥贴画)、布工、废旧材料的应用。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的瑶族符号和特征。
例如在上纸浮雕画制作的课程中,教师首先介绍了粤北乳源瑶族头饰的特点和服饰上常用的造型符号,并叫学生做了如下尝试:(1)纹样的具象化。由于乳源瑶族图纹多数是较为抽象的几何形纹,所以在改编设计中,将抽象的母体纹样渗入一些具象元素,使图像有具象的效果。(2)纹样的切割。很多常用的纹样都是一环扣一环,可以把其中的主体纹样提取出来,突出其中一个图纹。(3)纹样的重新组合。在原本纹样的基础上做一些添加或者取舍,保留其几何纹的韵味,组成新的图纹。(4)纹样的简化。一些复杂繁琐的图纹可以将它概括简化一下,变成实用性强的图纹。除了纸浮雕制作这门课程,在剪纸、剪贴、纸雕塑、泥雕塑、废旧材料等课程中也渗入了瑶族图纹和瑶族造型元素。通过这些手段,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改编创造瑶族图纹,并应用在作业上面,使作业也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作业多鼓励多展示
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正面肯定的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研发新作品的兴趣。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的学习中,每次课程都安排有课后作业,并在下一节新课上课前讲评,重点讲评对象是优秀作品和有创意的作品。当看到别的同学作品完成得很好时,其他同学会鼓掌并对其投去赞叹的眼光,每个人都想完成好一件作品从而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因此班里总会形成学习上你追我赶的风气。一些课程结束时,教师会安排学生在学校展厅把作品展示出来,让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参观学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传承和创新民间工艺的自信心。另外,每学期学校都会举办手工制作技能大赛,教师指定主题,获奖作品会有奖状并展示在全院学生面前,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了解关注当地的瑶族工艺和传统文化,让他们从中体验到民族文化的美和魅力。
五、结语
在有着丰富本土资源的粤北瑶族地区,我们有他人不可比拟的民族艺术特征。从理解瑶族的民族文化,再到探索瑶族的手工艺技术、图案的造型特征,运用设计的方法,开拓创意的思维,从内容到形式融入到学前教育的手工课程中去,这是我们在学前教育手工课程教学中,要努力达成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韶州师范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