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姿
[摘 要]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学校教育在此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学校加强德育工作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还存在一些困境需要解决。对此,初中学校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方式。
[关键词]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6-0076-02
正所谓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德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一个人要想生存于世,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这是为未来生活奠基的重要条件,更是体现人格魅力的重要条件。21世纪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化人才,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思想道德情操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在初中学校加强德育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德育工作还面临一些困境,本文先分析这些困境,接着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初中德育工作的困境
1.学校、教师、学生缺乏对德育工作的正确认识
虽然我国已经进行新课程改革多年,并提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应试教育还在发挥惯性作用。初中学校为了让学生以更高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学校,将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上,过分追求考试成绩,久而久之就导致师生忽视德育,甚至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工作就是将道德知识灌输给学生,模糊了德育工作的方向。当前一部分初中生缺少良好的是非辨别能力,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崇尚个人主义。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繁重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道德品质养成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情况直接给初中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部分教师缺少德育工作的专业背景
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得到教育者的正确引导。一些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这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德育教育方法,善于结合学生的心理情况开展教育活动。但从目前来看,部分教师缺少德育工作的专业背景,他们不善于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开展德育工作。在一些初中学校,德育课甚至是由文化课教师或行政人员担任的,他们本身就有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对学生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导致德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缺少德育工作专业背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往往是照本宣科,难以走进学生的内心,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3.实践活动不足造成德育效果难以提升
部分德育工作者认为让学生接受德育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他们的道德行为。确实,道德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不是万能的。很多学生虽然熟记了道德理论,但他们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的,难以真正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出现了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两张皮”的现象。当前,很多教师在德育课堂上没有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他们只是把所有理论灌输给学生,没有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没有让学生积极践行道德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德育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虽然很多教师在德育课中经常使用案例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他们引入的案例过时,没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改进初中德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21世纪的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所以初中学校必须加强德育工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学生日后进入社会奠定基础。在初中学校,德育工作要渗透到各个角落,教师可以借助班级例会开展德育。班级例会是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班主任和德育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主题班会,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思想品质开展德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沟通机制,及时消除学生身上出现的享乐主义和学习无用论等不良思想观点。又如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如在语文课、数学课、历史课、政治课中都可以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立场,树立爱党爱国、服务于民的良好品德。
2.重视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素质
当前,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全面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加强教育培训至关重要。事实证明,培训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安排专家学者来学校为教师开讲座或见面会,为广大教师介绍德育的概念、内涵、开展方式等,使教师对德育形成全面认识,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学校要督促教师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使教师充分意识到开展德育工作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只有积极投身到德育工作之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因此,凡是有新的、好的教学理念及文章,学校就应该及时收集,并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与研讨,做到教学理念和理论及时更新。学校也要为教师购买与德育相关的书籍或教学杂志供教师阅读学习,让教师在阅读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为了掌握教师参与培训的情况,学校还应该有计划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比如现场设计德育活动比赛、课堂片断教学比赛、评课竞赛、青年教师展示课观摩、技能科教师专业技能比武等等。以赛促练,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3.改革教育方式
一些初中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加实践类课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教师在德育课程中为学生讲解德育理论时应该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比如引入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以角色扮演法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扮演其中一些人物角色,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并能体验他人的情感态度。初中生正处于爱表现的年纪,在课堂上安排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一些特定角色,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加强道德认知。
此外,教师还要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将德育课程从课内延伸至课外。比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敬老院,为社区居民、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使学生感受到自身承担的责任,逐渐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种种挑战,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解决,还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与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以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薛淑媛.浅析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J].现代交际,2013(6):169.
[2] 姚生林.关于初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探析 [J].中国校外教育,2014(8):1.
[3] 梁奕辉.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J].南方论刊,2015(8):103-104.
[4] 张慧珍.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运动,2013(16):117-118.
(責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