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深入,政治学科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的目标,这些素养目标的确立对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高中政治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从与时俱进,整合教材资源;集思广益,集中人力资源;因势利导,创新生成资源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4-0057-02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这标志着新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确立对政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笔者有幸观摩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同课异构的区级教研活动,两位老师上的课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可圈可点,很好地渗透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结合课例,谈谈个人体会。
一、与时俱进,整合教材资源
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内容不是静态、一成不变的,而是帮助教师与学生在互动和体验过程中生成其意义的。教材不再是预先规定好的、等待学生去学习的教学内容,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资源。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调整教学结构,丰富、更新、挖掘新的素材,使教材内容持续生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1.把握学生规律,重组教学结构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新教材主要结合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按照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反思生活、创新生活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建构。这一教材建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教材特有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但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教材的逻辑结构不等于教学过程的逻辑程序。教师有必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调整重组,从而优化教学结构。参加同课异构的两位老师根据整体性教学思想的指导,对本课教材的逻辑结构、内容的前后顺序做了一定的调整重组,分为三个部分:回顾我国外交政策的脉络、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内涵、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策略。这样由过去到现在的纵向结构使得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逻辑更为严密,也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教材资源向社会生活拓展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当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统一的课程模块”。而时事热点是政治学科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是有效教学的抓手,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把时事引进课堂,既能整合、创新课程资源,又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两位老师都将时事政治融入课堂,分别以“上合组织的阿斯塔纳峰会”和“一带一路”为主线,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使课堂变得鲜活生动。学生欣赏着两位老师精心选择的文字材料、图片和视频,增强了政治认同,激发了爱国热情和国家自豪感、自信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让教材资源向其他学科资源延伸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课堂”,而是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和知识的整合,以体现学科间的共融性。思想政治学科本身与文史知识、社会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充分利用其他学科资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一位老师在“回顾我国外交政策的脉络”环节,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必修一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历程。另一位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一带一路”路线图,结合地理知识引导学生理解了“一带一路”对中国的意义,并在课堂结束环节请学生在该地图上描画出自己心中未来的“一带一路”的图景。其他学科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领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
二、集思广益,集中人力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其中,人力资源是决定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程度、水平、范围的关键性因素,它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品质特征,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等。开发利用人力资源,能使其价值放大、倍增,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是主角,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不仅要学会主动、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在人力资源中,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开发学生这一资源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在教学“中国外交硕果累累”时,两位老师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前组织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整理相关事实,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而后教师再适当进行补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查找、搜集、归纳材料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这样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增强。
另外,在教学中,两位老师都围绕主线选择了合适的情境材料,并精心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如,一位老师请学生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中国能够构建全球“朋友圈”;另一位老师就“‘一带一路背后的中美博弈”请学生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进行评析。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倾听、交流与合作,把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传递给同学,将自己的价值判断与同学分享,在互动中使大家关注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提升了自身公共参与的能力。
三、因势利导,创新生成资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倡导营造民主、宽容、支持、接纳的教学氛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政治课程的生成性资源是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成的,是能进一步推动知识意义有效生成的“动力资源”,拥有无穷的教育智慧。教师要及时捕捉、判断、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形成新的教育契机,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
在列举我国的外交成就时,有一位学生提到了“巴拿马与我国建交”这一时事热点,上课老师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于是及时调整了教学设计,抛出了以下问题:“巴拿马以前不和我国建交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学生从国际形势,我国的国际地位、外交政策等角度展开了思考,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拓宽了思维,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是决定核心素养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確立新的课程资源观,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又要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使师生共同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杨胜大.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生命学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5):33-34.
[2] 徐爱珍.在“最近发展区”提升学生学科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6):34-36.
[3] 于云荣.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的多维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5):41-42.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