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梅丰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坑镇第一中心小学,广东 梅州)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又直接体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保证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此不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注重紧密结合素质教育的实际要求和目标,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和责任感,不断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长期以来,我国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家长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思想,却忽视了素质教育,过分夸大了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影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1]。那么,在素质教育的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还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引发学生思考,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调控整个课堂。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课前准备工作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首先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数学教学内容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科学分析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知识含量的重视度[2]。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通过小组共同操作:(1)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3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2)组员动手摆一摆,组长按要求填好记录表;(3)填好记录表后,小组合作交流,你从记录表中发现了什么?我宣布活动要求后就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忙得不可开交,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生发现小正方体的个数和长方体的体积一样,还有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最后根据学生发现的结论再进一步验证,从而得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说一说、验一验等活动中获取新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交流合作和自主探究。
数学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并且人们的生活中同样也充满了数学知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只有教师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了把枯燥的计算贴近生活。我把讲台当成舞台、教室当成社会、学生当成演员、教师当成导演,展开模拟表演。首先把课堂设置成文具超市,学生把平时喜欢的各种文具贴上价格标签,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小组活动,由学生轮流扮演“顾客”和“收银员”,买文具时按出示的物品标价进行付钱、找钱,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交易是否正确。用这种模拟生活的教学方式比常规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不仅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知识,还搞活了课堂氛围。
小学数学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就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化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恐惧感,减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而拉近学生和数学学科之间的距离,有效建立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家后算出自己家的厨房、房间、卫生间地面的面积、计算出每块地砖的面积、然后求出铺地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通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更好地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知识,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学系统。
总而言之,要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就要紧密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教学素材,不断优化小学教学方式,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建立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