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娜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河畔镇教育管理中心)
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这是一个重大的创新,它其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强调了评价的全面性。新的教学评价正在慢慢地诞生,但是目前,部分学校和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结论轻过程
很多教师由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学生认知的过程,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探索过程,造就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机械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能力的下降。
2.重知识轻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用一张评价表评价教学。在评价项目中,绝大多数是关于知识方面的要求,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则没有具体的要求。这样导致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不是动手操作或合作的能力。
3.重学会轻会学
学会就是接受知识、积累知识,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会学,重在掌握方法、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一种创新学习。这种“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
小学低段数学教学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甄别与选拔学生。根据这一理念,我对小学低段数学小单元的教学评价有一些尝试与思考。由于这样的教学评价,小单元的内容一直是老师不会重点讲的内容,一是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少,二是因为最后的教学评价中这部分内容占很少的比值。比如像《认识图形》这种小单元的题目占很小一部分,所以题目显现不出一定的层次性,这样对于优秀学生的水平就不能很好地体现。
低段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综合学生上课的具体反映,学生通常在数学课上的情感感受大概可以分为:有趣感、成功感、焦虑感、厌倦感。如觉得数学有趣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感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虽然可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但总是有一种主要的情感体验。
结合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和问题情境,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点或阶段性的成功给予肯定:
1.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4.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流露,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从正面激励、评价学生。
数学表达能力是学生能够准确、合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无论是口头的描述、借助纸笔或是通过演示)自己思维、对数学认识的能力,这是评价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如“认识图形”复习课中,当笔者在出示第14题并复述了题目后,一些学生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他们去数一共有几个正方体。当我第二次试教时,我请一位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他用自己的语言很好地概括这个题目的意思,这就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
这次的课是围绕书本总复习里的三个题目展开的。这三个题目在书本中的排列是由易到难,且形式多样。第1题是巩固学生对图形的掌握情况,又将图形的个数进行了分类统计。第2、第4题就体现了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在这节复习课中,要求全部学生掌握的是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会数简单堆叠的正方体个数,而对于空间观念比较强的学生就要求通过想象完成一些练习。
在课的开头:
师:你认识这些零件的形状吗?
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三棱柱。
师拿出特殊的长方体,问这是什么形状,很多学生回答是正方体。而另一些说长方体并能说出理由的学生说明对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更加清楚,掌握得更加扎实。
在期末复习阶段,我们主要是从练习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对每一题的评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这节课,一次做全对的是星星,第一次做错的是笑脸,再通过练习纸的回收查看订正的情况,分为订正对的和订正错的。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哪些学生是已经掌握的,哪些学生已经通过动手操作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是不太理解需要课后辅导的。
参考文献:
[1]梁文洁.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教育,2015(13):32-33.
[2]何小红.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28):57.
[3]吴玉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