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兵
(江苏省泗阳县来安小学,江苏 泗阳)
数学是小学的必修科目,在考试中占有很高的分值。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好数学的方法。只有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他们才能轻松应对各种数学问题。这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善于“启迪”学生,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学会合理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那么,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呢?
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要让学生的思维处在自由的状态下,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所“发”。因此,在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怀疑的态度,让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这样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比如在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书后的讲解和答案要抱有怀疑的态度。其次,在学生具备怀疑意识之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当学生的发言权不受局限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思维是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同时,因为小学生在课堂上相对比较害羞,所以教师在给予学生发言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从而达到“发”的效果。最后,教师在进行“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论。在学生发表自己言论的过程中,随意地否定或者批评学生,这样不仅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会大大影响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启”的过程中,要尽量以鼓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思维的自由。另外,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和数学水平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启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让学生有所收获,共同进步。
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所谓启发式教学,“启”是教师的工作,而“发”是学生的收获,也是“发”呈现的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启发式教学法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在设置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且,教师在选择问题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选择启发性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出发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问题,从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教师在选择启发性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这样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启发式教学脱离教学实际。
数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设置启发性问题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问题的数量,而且,如果问题太多,学生完成不了也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反而不利于后面的数学教学。
教师还要给予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因为教师在“启”之后,学生不一定立马就能“发”,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结合上述的两大点,在保证学生思维处在自由状态下时,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布置的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水平,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并且,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地启迪学生,从而更好地发挥启发式教学的效果。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来教学。教师在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思维处在自由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启”的时候,学生能够有所发。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启发性的问题。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启发式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