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逐年下降,其实现在中学生的道德品质也在滑坡,现在教师对孩子的共性评价就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即使在体育课堂上,学生顶撞老师也是随处可见,为搏得学生的哄笑接老师的话茬 ,师道尊严荡然无存。耐久跑的教学中,学生擅作主张投机取巧抄近道缩跑距,虚报圈数,其实这不仅仅是对耐久跑的认知不够,更是对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认知的偏差。很多学生在技能学习中稍微有一点难度就不愿意尝试,在学习中稍微有一点困难就止步不前,遇到挫折和打击以后灰心丧气,向失败屈服,不能形成正确对待失败的态度,对体育精神不能正确地理解和领悟。
学生的道德品质滑坡源于传统体育课教学活动没有摆正学生核心素养中品德修养的发展的位置,十八大报告立德树人的核心素养突出的就是教学改革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主要是从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完成建构,体育核心素养是中学生全面优先发展学生素养的模型建构,体育人文知识是人发展的文化基础;运动技能是学生外化的运动能力呈现,心理品质的发展对人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课在培养中学生心理品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或比赛活动培养学生顽强的作风,磨砺学生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自我认知,提升品德修养。对于耐久跑老大难的问题,学生虚报圈数,畏难情绪,投机取巧抄近道,这些问题看似小问题,实则是学生没有品德修养、没有规则意识的体现,体育教师要对违反规则的学生提出批评,同时也要鼓励违规学生超越自我,这与教师对快乐体育内涵模糊理解有关,又如武术课上的行抱拳礼,上下课师生躬身问好,这其实都是体现着感恩礼仪的教学。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把礼仪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常规内容,长期坚持,学生的品德礼仪修养必将得以提升;而对于性格内向,封闭自我不能正确对待失败的学生,体育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来展开教学。以足球教学为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用激情鼓舞学生、用期待的眼神去鼓励学生,用高超的技艺去征服学生,让他们的脸上绽放笑容,在足球比赛中感受足球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1.体育课堂对于发展中学生心理品质的较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优势。
体育课堂的环境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课堂可以改善学生的心境,在课堂上,空气是清新的,没有更多的课堂纪律束缚,学生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学生可以自由地放飞思想,在技能学习中舒缓神经系统的紧张,让压力得到释放,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同时,体育教学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更加灵活,这可以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心理历程,师生零距离接触,互动性强,交流更多,甚至有的学生是教师手把手地教学,学生在学习中能准确地给予自己科学的定位,更容易发现自己的短板,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
2.各种体育活动或比赛是发展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形式。
体育教学活动具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体育教学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简单的口耳相传,它是直接用技能学习作用于躯体,以身体练习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把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去,依附于体育课堂进行润物细无声的品德教育,在这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这是从实践到认知再到实践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呈现螺旋式上升,因此,教师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品德修养的提升。那么,在中小学阶段就要给予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要多点多渠道地开展体育活动或比赛,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让学生身心健康茁壮地成长。
3.通过摆正体育理论课的位置,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之品德修养进行干预。
体育课教学脱离不了身体练习,但是科学的锻炼身体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支撑与指导,体育教师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体育人文方面的知识,增强对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的认知,认知到体育运动对促进人发展的独特价值,增强对体育的认同感,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知识素养主要以文化形式存在,而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更好的呈现形式是现代化的教室。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在课程设提升体育课的占比,体育教师应当摆正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位置,适当地加大理论课在学期体育教学计划中的占比,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底蕴。
4.体育教学中的品德修养的育人活动应该贯穿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始终。
体育教学中事事反映着学生品德修养,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品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品德修养得以彰显。在体育学习或者比赛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学生很容易被体育魅力所感染进而参与到运动中来,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成功的欢欣与失败的挫折窥知学生全貌,从而发现学生的不足并采取有效干预,不断矫正学生的行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品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07.
[2]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