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娜
(山东省莱阳市古柳中心初级中学,山东 莱阳)
莱阳市古柳中心初级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多为农村子弟,占了学生总数的88%,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水平参差不齐,与城区学生的差距较大,其实这一直是我们教学的压力!为此,我们苦苦思索,积极探索成长的道路!正好心理健康教育走进中小学,给我们带来了春风。我们决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背景,以修正学生的学习心理为抓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为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随着探索的深入,成效愈发显现。
首先,我们对我校初一、初二近千名学生进行了“学习心理、学习行为”的问卷调查,查找造成学生学习障碍的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1.喜欢上学、认为在校学习乐在其中的仅占25%,不喜欢上学的学生占36%,61%的学生认为学习“很苦很累、力不从心”。
2.能主动学习的仅占26%,一坐到桌前就开始学习的不到20%,上课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讲话的仅占35%,经常考虑自己学习方法的仅占19%。
这样的学习状态让我们心急如焚,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一线教师、心理小组成员,大家坐在一起反复研究、探讨,结合自己的所学、所做、所见,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以心理健康为突破口,进行科学辅导。
一是科学规划,目标引领。明确目标是学习的方向,也是学习的动力,积极追求并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就是激发学习动机的过程。为此,我们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分年级指导学生做好“学习目标规划管理”。每周或每月我们都会引导学生重温目标,调整规划。
二是同伴互助,优势互补。我们有意将学习动力差距较大的学生结对,通过课堂互助组、家庭互访、周末合作互助等方式,让他们相互影响,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集中表现,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基础。
一是加强集体备课,打造趣味课堂。我们遵循“全员参与轮流主持”“固定时间全市开放”的原则,将“上学生感兴趣的课、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作为标准,强化集体备课。
二是落实课堂主阵地,让课堂趣味横生。自觉“失误”,让学生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我们要找到一种方法:不是把知注入学生的头脑而是要让他们向我夺取知识,经过跟我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才,才能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教学重难点及学生易错处故意弄出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提出纠正建议,而我们教师“坚持错误”,学生据理力争,教师最终认输并向学生“道谢”。师生争论的过程既是学生纠正和论证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三是强化兴趣迁移,开设社团活动。在培养学习兴趣时,潜移默化地使用“兴趣迁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此,我们树立了“让学生在中考成绩之外得到锻炼”的理念,通过搭建“自主管理、兴趣小组”两大平台,给更多学生以锻炼成长的机会,而这也正是对我校“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育人理念的极好诠释。面对学生群体中个性爱好突出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我们提出“兴趣迁移”加“特长满足”的方法,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的鲍××同学,从小喜欢舞蹈,但成绩一直不理想!为此,他妈妈不再让他跳舞,他很失落。我们将他选入学校舞蹈队,对他进行了引导和培养,他的转变很大。他在周记中写道:“我喜欢站在舞台上的感觉,同学们说我很帅!老师说相信我在学习的大舞台上也会很精彩!我想我应该会的!”现在的他不但多次获得各类舞蹈大奖,学习上也有了很大进步。
一是习惯养成制度化。大力推行“三个习惯养成教育”,即“健康的思维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先后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活动方案、编写出版校本教材、开设习惯养成教育课、发放习惯养成记录卡”等形式,将其制度化。
二是科学指导常态化。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仔细分析这句话,其中折射出一种“仰望心态”。对于听惯家长、老师训导的初中生来说,专家的话会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产生一种新的“仰视心理”。我们除了定期邀请专家到学校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借力李绪坤老师的“李老师工作室”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此外我校利用地域优势,承办了“鲁花大讲堂”“心理沙龙活动”,组织初三全体师生家长共同参加“慈恩公益”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都是一次很大的提升。
(1)推行“小助教”活动
我校的“小助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课代表,他们还要承担“批改作业、学情反馈、生生指导”等任务。“小助教”自身的角色决定了他们比教师更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及经验对学生的影响常常会大于教师。实践证明:“小助教”在协助教学、促进师生交流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2)组建“自管指导小组”
学生自管会的学习部长组织成立“自管指导小组”,定期组织学习研讨和讲座。如:初二学习部长对初一新生进行“尽快适应初中生活”讲座;我校中考状元刘×同学“六大学习法宝”传承培训班等。
(3)成立“学习互助小组”
每个班级成立约10个“学习互助小组”,每小组4~8人,根据学生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格因素、交往能力、发展潜力等综合考虑,将班级学生分成A、B、C、D四类,优化组合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中分别有四类学生,以保证小组间力量均衡,有利于互助学习,有利于讨论交流,有利于小组竞赛。
风雨与硕果同行,沧桑和凯歌同奏。多年来,我们非常庆幸能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各位专家领导给我们基层教师搭建平台、给予指导!成绩只意味着过去,未来还需要努力。今后我们将继续秉承“关注学生终身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宗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