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云
(江苏省沭阳县外国语实验学校,江苏 宿迁)
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在地理知识学习中形成正确、系统及动态的认知观念,了解地理特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大提高。本文分析了如何构建思维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多的要求,需要基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做好课堂模式的改善,地理课堂的教学改善应围绕学科性质,从地理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反馈等几个角度锻炼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师在课前备课阶段深度挖掘地理教材,从教材的核心内容出发,重视在课堂中引入地理教材中提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地理知识,将核心素养内容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学生的思想之中。
例如:在学习城市空间结构知识时,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教材中列举的生活案例,将教材中列举的城市结构与现实生活居住的城市作对比,尤其认识经典的城市结构模型,包括北京、香港乃至美国的曼哈顿,引导初中生深入理解地理教材列出的知识点。如,城市空间结构、乡土资源特点等知识内容,在课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引导学生探究城市的三大功能,辅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讲解,降低课堂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思考,构建高效的思维课堂。
在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构建科学、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有利的学习环境中锻炼自我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初中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为此,教师在构建课堂氛围的时候注意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
在构建思维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堂参与意识,纠正初中生“地理是副科”“地理学习不重要”等误区。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现状规划课堂教学方案,整合多元的教学资源,制订适合学生成长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在初中阶段,教师遵从“立德树人”的原则为学生确立明确的地理学习目标,加强教材知识点与核心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预留一段自由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研究和总结。给学生创设自由的时间有助于增强课堂进行的趣味性,活跃初中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授青藏高原的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知识的时候,从教材研究的角度理顺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初中生逐渐掌握地域特征分析的正确方法,多角度认识地域特色,进而形成区域认知核心学科素养。通过地理要素的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研究教材内容,从地理角度拓宽到人文角度,包括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从资源因素、气候因素、水源、土地因素以及交通、经济、科技和政治及战争因素,加深知识理解的深度,确保初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能力逐渐养成和提升。
初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追随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多元地看待学生在思维课堂中取得的进步和成长,基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来建立课堂的多元评价机制,多层次地肯定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长,在评价机制内引入丰富的考核内容,客观地点评初中生的成长和进步。例如,在日常地理知识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现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绘制一幅城市地图或者是制作一个地理学习工具,使得初中生在现有基础上体会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严谨、科学的精神,锻炼和提高自我的地理知识应用能力,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感受地理学科的乐趣,优化自我地理学科的综合应用能力,改善自己的地理知识学习方法,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纠正学生自己以往在学习中的误区,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新学习认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现状,建立地理学科的学习自信心,为自身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在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思维认知能力。在地理思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优化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让初中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学习,正确认识地理学科,真正地发现地理学习的乐趣。通过构建高效的思维地理教学课堂,让初中生从多个角度灵活地理解和认识抽象的地理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改善当前的学习现状,也同时激发教师多元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初中生的深入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