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娟
(四川省岳池中学,四川 岳池)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在对话交流中,教师要针对教材文本提出相关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开展思考活动,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文章的细节之处进行品析研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传统中学语文课堂上,大多呈现“教师满堂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一言堂局面,对于阅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常常习惯性地代替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学生解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种模式产生依赖心理,不再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失去自主思考机会的学生,久而久之,思维会固化,将不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热情,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课堂效率的低效。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内容前为学生出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思考,在问题情境中理解文章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2)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思考文中修辞手法在喻体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与阅读教材相关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思考能力,在对问题的思考中获得对文章的更深刻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思考上,还需要学生通过“口述”表达出来,和老师、同学们共同交流思想,在表达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和对问题新的认知。这就要求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多听一听学生对于问题的见解,但是一节课时间有限,使每位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是不现实的,对此,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在合作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表达思想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到《孔乙己》一课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孔乙己履历表”,对其年龄、身体状况、谋生手段、最喜欢穿的衣服、最喜欢说的话、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喜欢的饮料、最气愤的事、最痛心的事、最值得骄傲的事、最可以肯定的方面、最喜欢的群体、最不幸的事等有一个细致的解读。通过阅读填表,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得出了哪些结论?发现了哪些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环节,答案与问题都不必受到参考书的局限,只要言之有理,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小组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自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可以使每组学生都有在组内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见解的机会,从而有效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是最美的艺术品,教材中选中的篇目更是具有丰厚的内涵和价值,所以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过程中,要通过美的语言来讲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挖掘和品味教材中精美的字词、语句、情感,使学生可以在细节之处发现阅读作品的美好意境,从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一句,作者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山比作“小摇篮”,使得小山仿佛有了母亲般的慈祥与体贴,让人读来不由得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唱催眠曲时的安详神态,把济南城充满“温情感”的地理位置交待了出来。又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中,“晒”摹写出济南老城闲适的姿态,似一位老者安静祥和、与世无争;一个“睡”进一步深化了老城的这种悠闲,连用两个动词,把老城的闲适姿态摹写得自然贴切。对于文章的细节品析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美感,从而有效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总之,在对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相关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能够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