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慧慧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江苏 南京)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国家对中小学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也很重视。田径运动作为一项基础性的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方面有着很大优势,但是目前初中田径教学却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处方教学来源于医学上的“概念”,其特点是“对症下药”,运动处方是指根据学生的身体指标情况和心理特征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实施田径运动处方教学可以精准打击,科学训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田径运动处方教学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运动处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最先提出的,并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动处方是指在教学中以体检资料为基础,结合个人的特点,以处方的形式,制定相应的运动方式、强度、频率、性质等,目的是达到更有效的运动效果。相比于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运动处方更加考虑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更加安全和科学,可以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和谐统一。田径运处方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得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既不会让学生的训练量超过自身的身体负荷,也不会使学生的训练停留在表面。另外,运动处方的应用,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田径项目,这样就使得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大大提升,这与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理念相统一。因此,体育教师要在田径教学中有效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提升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实施田径运动处方的第一步就是收集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心率和肺活量的身体指标,从而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现在学生每年都有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根据国家体质健康测试制定相关策略,并且根据田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标准要求做相应的检查项目。比如测试学生的血压、肺活量、心指数、安静心率等项目,这样才可以在田径运动项目开展时做到有的放矢。
例如,在“100米短跑”教学时,我首先掌握了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然后设计了相应的运动方案。比如有的学生体脂含量较高,血糖含量较低,反映在身体上的情况是偏胖,在进行短跑时,如果采取平常的训练量,就会超过学生的身体负荷。结合学生的身体指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反馈,我让学生采取运动量较低的训练方式,并且循序渐进,按照学生的身体指数变化,相应地给学生调整训练量和训练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短跑时就会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提升。
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教学之后,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指标情况和心理变化做一个分析和总结,并且给学生的身体数据做记录,在教学中不断地修正与调整。田径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指标情况和训练效果做一个长期的统计,制定成档案,这样一来,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田径训练方案,并且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锻炼的意识。
例如,我将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心率、血压等做成了单独的档案,并且在不同的田径运动项目中,侧重记录的身体指数也不同。比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环节,更加侧重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力量,记录学生的体脂含量以及肌肉变化情况,在“1000米长跑”教学环节,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耐力以及速度,记录学生的肺活量、心率等。如此,就会使得学生的训练更加科学、合理。
田径运动项目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竞走、跑步、跳跃、投掷、全能等,而具体到某一个项目,比如跑步,又分为短距离跑、中距离跑、长距离跑、障碍跑、马拉松等。由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差异较大,个性化思维比较突出,学生会对某一个田径运动项目的兴趣比较高。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顾及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建立兴趣小组来提升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
例如,我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建立各个兴趣小组,比如竞走小组、立定跳远小组、短跑小组、投掷小组等。在课堂教学中,在给学生讲完了所有的课程之后,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就按照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自由训练和运动,发挥学生的特长。另外,在课下学生也会参加兴趣小组组织的各项训练活动,这样还可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
总而言之,田径运动处方教学的实施符合科学的运动规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均衡、健康发展。作为中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运动处方的重要性,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田径运动处方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