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爱
(吉林省通化县果松学校,吉林 通化)
现行教育的初中物理教学还处在发展阶段,很多学生都对物理不感兴趣,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很多人都望“物理”生畏。初中是在初二阶段开设物理课程,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会有碰到拦路虎的感觉。如果教师把关注点过度地投放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不注重物理实践与自主探究,学生的学习水平就很有可能因此受到一定的局限性。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物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双善于发现物理现象的眼睛,这对今后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工农业发展和经济科技水平的进步都离不开物理。开设物理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还要求学生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已不适合用歌谣、游戏等方式激发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知识的欲望和探究讨论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自己探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课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教授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的学生以一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探究、分析、讨论、总结形成一份上交报告,小组成员需要自己制作课件以及准备相应的教学用具,把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以授课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特别是涉猎到专业的物理知识时,教师一定要及时地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让整个探究过程更加专业化。
在最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行选择研究。例如每个火车站的站台上都会画一条警戒线,周围的人不能走在线内,这是因为在火车经过的时候很有可能被身边的空气将我们“推”向火车而发生交通事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追本寻源的话,它背后的物理原因是什么?这样就可以抛给学生一个可研究的议题,小组分工合作,有的可以去采访火车站的工作人员,有的可以去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视频解析,最终结果浮出水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入课本中与压强有关的知识点——当火车以飞快的速度向前行驶的时候,它就会对周围的空气造成一定的影响,空气中的速度因为火车飞驰加快,在这样的情况下,速度过快造成周围空气的压强减小,在火车的周围形成一个压强差,那么火车周围的事物就很容易被“压”到车下。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故,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每个火车站的站台都会设置警戒线。
虽然学生只是调查了生活中成百上千种物理现象的其中一个,但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计划到实施到收获,整个探究过程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有创设、有新意的想法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与小组成员沟通交流,互换意见,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学习物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生活中处处留意物理现象的同时,还可以亲自动手实验体会物理的乐趣。很多学生不愿意做物理实验的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算是进到了实验室也是两眼一抹黑,完全摸不着头绪。加上身边的学生实验要是都做成功了,自己不仅会自卑还会承受很大的压力。教师要学会洞察学生的心理,鉴于以上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在带学生去物理实验室之前可以在班内随机分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成员学习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这样可以起到帮扶和团队协助的作用。在正式做实验之前,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就带着学生做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缩短学生与物理实验之间“遥不可及”的距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两张比较薄的纸,让他们往两张纸中间吹起,我们正常的预设结果应该是两张纸会因为气流的进入而分开,可是它们不但没有分开,反而被吸在了一起。学生发现这一现象之后一定会产生疑问。这样的“热身”会打消学生心里对物理实验的“障碍”,能更好地帮助实验室教学的顺利开展。
实践探究是物理学习中的“探究新知”,也是物理学习中的“学以致用”,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去寻找答案,再到学习知识之后去实践应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对初中物理课堂有所优化。哲学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作为一门集观察、实验、科学、逻辑为一身的学科,更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物理不能仅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该致力于观察和实验。”就现在的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物理教学不能仅靠课本和灌输,还应该注重实践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