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数学学习过程中“走神”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2-24 19:01孔垂青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走神情境语言

孔垂青

(江苏省昆山市新镇中学,江苏 昆山)

从教多年来,教师难免发现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比较低,缺少主动性,在与他们进行交流时,学生总是回答:“是我走神了,下次我一定改”,但是,下次还是老样子,照样效率低,而他们的回答也都是“走神”,似乎,“走神”两个字是包治百病的处方,其实,“走神”只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在它背后存在许多的问题。很多女生的家长会说:“没见过几个女孩子能学好数学的,你也肯定学不好。”这句话往往会给学生自我心理暗示:女孩子学数学就是困难。这种潜意识的影响体现到她在平时数学学习,每当上课听到难的知识点时,她会认为自己肯定听不懂,导致她们每次上数学课“走神”。但是反过来,这种“走神”行为又会加剧她们的自责、不安,认为自己没有好好学习,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状态,产生了学习障碍。

从心理学上看,“走神”是必然的,初中生一般在13至15周岁,心理学上称为“少年时期”或“学龄中期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正从童年期走向青年期,也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着明显的变化,脑垂体对神经活动的兴奋以及抑制不太稳定,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很容易走神,行动和思维出现不稳定;无意注意在这时期起到主导作用。总而言之,初中学生学习状态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因此,“走神”一直会存在。

既然“走神”是初中阶段学生普遍存在的状态,那么,教师不能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寻找并总结学生不“走神”的时间段,同时通过一些干预手段,让学生少“走神”,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并总结了一些有效应对策略。

一、课堂上创设有效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初中教学中,创设情境非常重要,情境教学往往以“形”作为教学手段,以“美”为教学过程的突破口,以“情”为教学过程的纽带,以“思”为教学过程的核心,以“周围世界”为教学过程的源泉,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求知欲望,成为一节课中最活跃的时间。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首先,教师要注意问题情境的应用,从生活以及学生已有知识两方面出发,精心设计好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知方面不断产生冲突,深陷于想解决问题但是目前自己已有的知识有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实数”教学过程中,在引入无理数概念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何剪拼后再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如果这个大正方形边长为a,则a要满足哪些条件?a是整数吗?a是以2或者是3为分母的分数吗?a是分数吗?这样的问题情境提出后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提高,在讨论过程中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其次,教师要注意操作情境的应用,从心理学上看,实践操作是青少年智力活动的源泉。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展开与折叠”第二课时,设计了一个情境:将一个正方体沿棱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先想一想,再动手实践。学生在实践、交流时学习效率非常高,同时动手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二、教师生动的语言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力

教师语言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是教师完成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虽然现代教学技术在数学课程中使用非常频繁,但教学语言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取代不了的。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语言,常常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相反,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则会导致课堂教学失败,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追求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有了生动风趣的语言,学生才有学习的快乐。而生动的语言需要深入浅出、幽默易懂、形象具体、具有强烈感染力。教师通常是引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和例题,当作合适的比喻,将概括和抽象变得具体和形象,将深奥乏味枯燥的知识内容变得浅显形象,将知识的内涵变得浅显易懂,既能传授知识给学生,又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首先,对于那些呆板的说教,数学老师应该自觉摒弃,更多地运用风趣的比喻、生动的故事、适当的类比、具体形象的描绘。只有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和谐融洽,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其次,体态语言也非常重要,将口语教学与体态语结合起来,那就一定能锦上添花。无声是体态语言的特点,它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传递语言教学的功能。而没有体态语言的数学教学,会给学生平淡呆板的印象,那么在课堂上就容易“走神”。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以及动作表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微笑、点头、挥手,表达赞同的意思。眉头皱起、摇头、轻轻地摆手等,表达不赞同的意思。再次,教师在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能把负面情绪带到课堂,应该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情。最后,教师充满慈爱的眼神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一位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看到教师充满慈爱、鼓励的目光时,心情就会放松,再经过思考,就能顺利得到答案。

三、课后采取多种措施抓住学生的学习精力

对于初中生来讲,课外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写作业的,很多学生做作业时效率低下,经常走神。根本原因是教师作业没有分层,在作业上采用面对大多数、“就低不就高”的方法,或采用中庸思想,只考虑中间部分学生,放弃两头。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做作业时没有成就感,所以写着写着就会走神。

因此,对于课后作业,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安排不同的作业,多布置一些层次不同的作业,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做些基础题型,让中等学生做些难度稍大的题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使用有一定难度的课外辅导书,并且鼓励他们多看些课外优秀期刊,扩大知识面且强化解题技巧与解题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具体的思路是: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自愿结对,每个小组5人左右,组内选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作为“老师”,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不出结果就请教“老师”。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竞争,教师则要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并且指出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每次大考过后,让学生谈谈体会与感想,让大家都受益。实行班级数学学习小组化,不仅使学困生能相互激励,增强信心,提高成绩,而且稍好成绩的小顾问,通过对学困生所遇问题的讲授,能让他们对问题有更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对似是而非的问题能看得更清楚。如此不仅能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精力,拉动了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增强了集体凝聚力,而且使更多的学生看到学习的希望,并促使小顾问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成绩的提高,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四、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专注力

现代社会的健康已经包括了心理健康。由于社会竞争大,人们的心理压力大,在校的初中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心理极其脆弱,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再有,家庭的缺陷,比如父母离婚、父母过世的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等现象,都让学生没有很好的教育环境。研究表明:心理问题在青春期最为严重,初中生存在就更多了,如果不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数学学习是极其不利。

首先,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情感是开启学生和教师之间融洽关系的纽带,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动力。初中数学比小学难度大,他们很不适应,慢慢有了厌烦情绪,产生了心理问题。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讲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调节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专注力才能提高

其次,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注重对学生良好品质的教学。教师可在教材中发现许多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代数的课程主要是用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计算能力;综合探究的课程,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让他们体验发现结论的自豪感;对于几何课,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直观感受图形的美;统计概率等方面的课,教师可以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通过书本上的一些小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美,从而产生自豪感。

可能初中数学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其他学科比较来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并不是没有方法的。只要教师用心去做,一定也能从数学教材中找到所需要的材料。帮助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专注力才能提高。

在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会受到一些无意识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迹,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不过,只要教师及时发现干扰学生学习的真正原因,并果断采取改善的措施,那么经常发生的“走神”现象便会慢慢减少,甚至消失。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走神”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弄清“走神”的原因,并且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走神”现象慢慢变少,实现学生的“回神”,最终达到学生的“聚神”,从而使数学从有效性教学向优质教学迈进。

猜你喜欢
走神情境语言
恭喜你走神了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为什么上课走神
语言是刀
走神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走神
我有我语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