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 李仙花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1]教师着眼本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今年在五指山市赛课讲授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中,结合当地的黎苗族文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驱力。
在讲授《传统文化的继承》时,笔者通过一段精彩视频《黎族故事》导入。视频通过歌舞诗画等艺术形式表现了黎族人民自强不息、薪火相传的发展过程。该剧不仅强调了民俗和原生态,还融入了最新的审美和时代感,让人欢悦,让人激动,让人热血沸腾,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视频播放结束之后,当学生还沉浸在《黎族故事》的艺术魅力中,教师由此引出本课题:这场文化盛宴给我们展示了黎之源、黎之魂、黎之风、黎之情四个精彩篇章,这其中蕴涵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引出讲课的主题——《传统文化的继承》。
由于当时比赛授课对象是五指山地区的学生,他们对黎苗族文化很熟悉,因此,这段精彩视频有力地拨动了学生心灵深处的乡情之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题。
合作探究是在一定规模的群体中,为了完成特定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2]合作探究意在营造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课的难点是传统文化的作用。我通过创设合作探究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究,在学生的交流与分享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传统黎族文化的丰富多彩,比如,黎族织锦技术、三月三、黎族服饰、民间体育、黎族歌舞、黎族纹身、大年初三集体打猎全村分享、早婚、多子多福……面对传统文化,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也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包袱。设问:请结合上述材料评析这一观点”。
然后,各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后,开始激烈的思想交锋:
A同学说:“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比如,黎族织锦技术。某村创办一家黎锦公司,去年创收两百多万。由此可见,通过这古老技艺可以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B同学补充:“黎族图案对今天人们的家居设计和服装设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同学说:“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包袱,比如,黎族纹身。黎族人民有纹身的习俗,如果出生后不纹身绣面,死后祖先不认其为子孙,这纯属迷信。
D同学反驳:“黎族纹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我们虽然不鼓励纹身,但它依然是我国传统文化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录像、文字等形式,把黎族纹身文化放到博物馆或旅游景点展示,供游人参观,合理利用。
E同学……
F同学……
由于运用的材料是本土文化资源,再加上合理设问,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用辨证的历史眼光去看问题,既看到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又看到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这种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摒弃了“突破难点往往意味着教师台上拼命讲,学生台下乖乖听”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学生成为主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
思想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我们要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最后环节,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海南黎苗族“三月三”节徽标,并设问:从传统文化角度看,“徽标”蕴含了哪些黎苗族文化?
因为海南黎苗族“三月三”节徽标是今年三月三才开始正式投入使用,学生觉得很新鲜,很兴奋,加上是自己熟悉的黎苗族文化,他们热情高涨,七嘴八舌,各抒己见,有些同学甚至直接上讲台,边用手指着徽标,边介绍。有的说,下面三根竹竿跟上面的“月”形成“三月三”,而且像一个人在跳竹竿舞,体现黎苗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有的说,外圈底色是黑色,这是黎族穿衣服的底色,上面是黎族特色图纹;有的说,内圈底色是白色,这是苗族穿衣服的底色,上面是苗族特色图纹……
最后,学生、教师们交流商讨,得出结论:徽标设计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展示了底蕴丰厚的黎苗族传统文化。“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一样。”[3]以上这一环节的设置,及时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自身热爱、学习、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挖掘本土资源文化,创设有效教学情境,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而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升自己搜集和整合材料的能力,为未来的教学实践锦上添花!
陶行知教育箴言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
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区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