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 敏
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英语课程目标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路径,为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本文以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英语教材《新视野英语教程》第三版第一册为例。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首先明确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求及重难点之后,根据所学内容的选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处理、整合,适时植入恰当的中国文化元素,以彰显中国文化之魅力,传递文化自信之美。
俗语(common saying),也称常言,是汉语词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广为流传的语言单位,具有通俗性。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中国俗语的作用,不仅可以增添英语教学的愉悦性,也能在众人皆明的道理中一点即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开学第一课,面对刚刚入校的大一新生,在引入第一单元“Gonging to College”时,鼓励学生尝试翻译俗语“既来之则安之”。在同学们踊跃说出自己翻译的同时,躁动的情绪也逐渐平复下来,学生开始专注于课堂。又如,在讲述“New Jobs Today”时,引入俗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来表述伴随时代进展的职业的变化与革新等。在英语教学中,通过融入俗语文化的解读和翻译,用学生喜欢和易接受的方式搭建文化平台,不仅营造出多彩明快的课堂气氛,同时传递出一种人文关怀情调,润泽学生生命成长。
诗、词是中国诗歌的双璧,是中国诗歌的两座高峰,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素有“诗国”之称,诗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和母体,是语言的极致。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国土上,每一寸土地都蛰伏诗的精灵,每一方空间都飘荡诗的清新。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植入中国诗词,创设情调高雅的诗词意境,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传授教学内容,以此突出教学效果。
如讲授“accent”(口音,腔调)时,引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乡音无改鬓毛衰”(My accent is unchanged, my hair no longer black);在讲授主题为“科技发展带来的快节奏和网络世界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单元时,引入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纵使相逢应不识”,同时引入木心创作的《从前慢》,以此对比古今生活的不同以及不同的感受。在诗词营造的一系列美妙意境中,师生共享中国诗词之美,不仅彰显中国文化之魅力,而且,通过与相关教学内容的结合,使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学共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在中国文化美的展现中成就了学生生命发展的诗意。
成语(idioms)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传统文化浓缩的结晶。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成语的作用,对英语翻译以及掌握英语知识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一个“雅”字可以让同样的英语句子有千差万别的汉语翻译。而运用成语翻译英文,再辅以其背后的故事,便能够充分显现英语原意,同时体现中国文化之魅力,达到一通百通之效果。
如翻译“Most New Year’s parties have some things in common”(Unit 6) 时,译成“大多数新年聚会在许多方面都一样”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调动学生思考,运用成语进行翻译,学生很快根据“have… in common”这一词组说出了“如出一辙、千篇一律、毫无二致、异曲同工”等多个成语,然后通过比较这些成语与课文内容的相关性,选出较为贴切的成语。在此过程中,不仅学习并掌握了英语词组的含义,也共同重温了中国文化中的成语故事;不仅增添了翻译的趣味性,而且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也为英语教学增添了勃勃生机,注入了新的生命。
典故(allusion)是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在历史长河中,典故是支撑中国文化众多支脉中的一支。在英语教学中,植入家喻户晓的典故,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将典故与英语知识相结合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英语翻译中的灵性。
如翻译“His ideas have been very clear that all people feel, but they are reluctant.”时,根据字面意思可以译成“他的意图很明显,所有的人都感觉得到,只是都不愿意说出来”,而若运用典故“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翻译,不仅完全忠于原文,而且使原文锦上添花。又如在翻译“Wherever there is love, there is also wealth and success.”时,运用孟子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及背后的故事,不仅成就了该英文原有的更为深远的意义,也使得学生在典故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每一个典故都是一个精致、简短的小故事,无论是体现爱还是益智,都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灵性。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匹配的中华典故植入其中,不仅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教学内容,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在中华典故的学习和熏陶中,培养并加强其文化自信。
教学的宗旨是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做人、生活,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当英语教学中植入中国文化,使中西方文化在比较中碰撞出美的火花,和而不同并相得益彰;当英语教学中融入古今对话,促使学生在中国文化渊博广阔的海洋中,“思接千里,心游万仞”,进行“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探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以及文化知识,也能够更好地给予学生以人生启示,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