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玛次仁 索朗次仁
浪卡子县中学位于海拔4500米的高寒边境县浪卡子县境内,学校生源均来自周边牧区。为保障牧区每一位孩子的受教育权利,学校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积极摸索控辍保学模式。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努力,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寒边境牧区家长教育意识比较淡薄,在“三包政策”落实到位情况下,部分家长仍然送子女接受教育的意愿不强,学生容易流失,保学任务艰巨,学校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家庭氛围不能有效支撑学生学习,学习效果差,升学率低。升学率低反过来又影响家长教育意识,这种恶性循环是在实施控辍保学工作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因素,牧区学生的素质和行为习惯也有待养成。
(1)送政策下乡
在活动的每一站,各小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集中宣传党和国家对西藏广大农牧民子女实施的“三包”优惠政策及“三包”经费管理使用等情况,展示县中学自建校以来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荣誉,展现全体教师辛勤耕耘、真抓实干、斗志昂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和学生多才多艺、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特别是介绍县中学职教中心的建设规模和开设技术课程的情况时,群众兴致勃勃、笑容满面,露出了赞许和渴望的眼神。活动中教师零距离与学生及家长的互动接触,进一步增进了沟通与了解,加深了群众对义务教育的认识。
(2)送家长会下乡
此项活动中,我们主要着力于三个方面。一是勤交流。各活动小组组织学生及家长就地召开家长会,向他们详细汇报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生活及学习情况,深入了解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学校办学的期望和满意度,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和满意。校长办、教务处、政工处、总务处等下乡组员,先后走访各乡镇学生家长每年两百多人次,征求家长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并对意见建议的可行性进行梳理、汇总、分析。二是重表彰。在家长会上,学校表彰奖励年度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干部”“学习标兵”以及当年学校中考状元等各类优秀学生每年一百多人次,发放价值一万多元的奖品,向家长敬献哈达、赠送礼品,并为优秀毕业生颁发奖金和纪念品。三是送爱心。在校生中有很多学生因家庭劳力少而致上学难,有些学生学习用具都承担不起,在此项活动中学校慰问贫困生家庭并对贫困生进行了统计,安排在下一年逐一解决,这一措施使得校内建立的“一帮一”帮扶制度进一步得到了落实和拓展。
(3)送“教育均衡”精神下乡
“教育均衡”迎“国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此项活动中,各活动小组将区、市、县三级“教育均衡”迎“国检”精神和各项指标内容及时传达到各乡镇,把相关知识宣传册发放到农牧民手中,积极宣传目前学校“教育均衡”迎“国检”工作的开展情况,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广大学生家长进行深入交流,明确学生家长在“教育均衡”迎“国检”工作中应担当的责任。这些深入家长内心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今年的“教育均衡”迎“国检”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筑牢了群众基础。
(4)送法律知识下乡
此项活动中,学校将《九年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等与学生及家长关系密切的内容翻译成藏文,印制成宣传单,发放给广大农牧民群众,并耐心解释相关内容。这些措施让群众更好地了解了相关法律知识,进一步认识到送子女读书不仅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也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
校领导带头,校委会、班主任、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成立了“控辍保学”领导小组,制定了《浪卡子县中学控辍保学实施办法》。在《办法》中,从校长到普通任课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严谨的组织体系,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控辍保学”工作;三名副校长分别负责各年级的“控辍保学”工作;班主任负责本班“控辍保学”工作;每位任课教师负责一名“辍返生”的“控辍保学”工作;一名党员扶助一名贫困生,资助其完成学业。此外,围绕“控辍保学”,校长办、教务处、政工处、后勤等明确相关工作职责。校“控辍办”具体负责,对学生进行日统计、周统计、月大检查,并梳理汇总向校长办、教育局报告。校园内积极开展“德育文艺比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为学生安心留校、学好知识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严格执行“六书”制,即:
(1)《入学通知书》是在每年的新生报到之前,学校根据年报统计表,以行政村为单位把《入学通知书》下发到各村。在新生报到时要求必须把《入学通知书》交到学校,学校统一归档存底。
(2)《保学合同书》是在每年新生报到时,各乡镇负责人、家长、学校之间签订三年的保学合同书。在《保学合同书》上明确三方各自的职责,如若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究当事人责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以各种理由拒送子女入校的现象。
(3)《劝学通知书》是在每学期政工处统计学生人数时发现未报到学生,查明原因后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以口头或者下村进行劝学。如果家长仍不把学生按时送校或拒送者,学校将《劝学通知书》下发到各乡镇,由乡镇政府进行劝学。
(4)《处罚决定书》主要是政府的行为,各乡镇对拒送子女入校的家长,根据有关条例和合同内容,进行处罚。
(5)《辍学报告书》是指学校日统计和周统计时发现的超假或者流失生,及时以《辍学报告书》的形式下发到各乡镇,由各乡镇进行劝学工作。
(6)《辍返报告书》是指各乡镇劝学后,有学生返校后,学校以《辍返报告书》的形式告知各乡镇,防止中途流失。
(1)政策控辍
每年在学生家长会议上,把《九年义务教育法》、党的“三包”政策、对农牧民所实行的教育优惠政策等进行及时宣传、解读,使广大农牧民群众不仅了解党的教育优惠政策,而且对教育优惠政策充满信心,进一步明确了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既是家长应尽的责任,也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
(2)情感控辍
对无劳力、无经济收入的贫困家庭,学校及时与乡政府、村委会取得联系,在生活、经济、劳力上给予相应照顾。这使学生家长意识到送孩子上学,不仅孩子学到了知识,而且家庭困难也能因此得到缓解。
(3)合同控辍
学校、乡政府、村委会、学生家长层层签订《控辍保学合同书》,在合同中明确了“劝学是政府的行为,送子女入学是家长的行为,把学生留在住、学得好是学校的行为”,从而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形成了“控辍保学”工作的有效机制。
(4)责任控辍
学校把日统计、周统计、月统计梳理汇总后,详细情况报到县教体育局和县政府,并与年底各乡镇综合考评挂钩,如若某乡镇出现学生辍学而导致该乡镇被扣分,那么县政府就把下一年该乡镇的各项目资金扣留,直到“控辍保学”工作做好,才予发放。这一机制,使得乡镇一级政府和广大家长对“控辍保学”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学校在每学期末召开“控辍保学”表彰大会,详细总结本学期“控辍保学”工作,对无辍学班的班主任和班级发放奖金。学校特意从勤工俭学的经费中拿出生均一元,作为班主任“控辍保学”津贴。学校每年严格兑现“控辍保学”奖金,提高班主任待遇,激发了班主任的工作热情。
学校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校内硬化绿化、学生宿舍、食堂维修翻新,配齐配足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改善了办学条件,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改善学生伙食质量,增加各种副食品的供应品种和次数,为学生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在县委、县政府和乡政府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学校积极开展各种教育下乡和劝学工作,家长送子女上学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此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控辍保学实施方案》未出台之前,每学期辍学生高达200多人(含中途流失生80多人),年底入学率不到81.65%,辍学率高达18.35%。控辍保学实施以后,2009年学校入学率为93.31%,辍学率为6.69%。2016年至今,学校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
2013-2017连续五年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提升”,超额完成了市教体局指定的年度教学目标任务;连续五年荣获中考山南市状元,连续五年中考考生500至600分及600分以上位居山南市第一第二位次,向清华、复旦、北大、民大、中山等中国名校输送一批来自高寒边境牧区的学生,创造了浪卡子县教育史上一次又一次的佳绩!
教育探索永无止境,西藏农牧区的教育更是如此。浪卡子县中学“控辍保学”做法,赢得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支持。我们的实践探索,为西藏农牧区义务教育从量的保障到质的飞跃开拓了一条比较成功的途径。今后我们还将持之以恒,不断提升我校的教育品质,力争成为西藏自治区最具竞争力的县级优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