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信贷政策新变化 推动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

2018-02-24 13:39唐季林
现代金融 2018年7期
关键词:信贷贷款客户

□ 唐季林

一、信贷政策的核心变化

近年来,银监机构和央行等外部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乱象治理的规范性制度和办法,监管政策导向更为清晰,内容更加细化。农总行出台的《中国农业银行2018年信贷政策指引》,充分体现了外部监管意图和规定,提出了2018年信贷政策总体要求和信贷发展主要目标,明确了信贷结构调整、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和信贷授权等具体政策,其核心变化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新导向。一是突出优化重点。以客户结构优化为核心,推进信贷行业、区域、产品与担保结构调整。二是指明调整方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三农”金融服务力度,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生金融、个人信贷业务。三是压退劣势行业。加大“两高一剩”行业调整、退出力度,严控产能过剩和高风险行业用信总量。四是改进客户管理。适度下调法人客户分层管理层级。五是增设结构优化考核指标。引入战略新兴产业占比等结构优化类指标,要求个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个贷占比年末达到40%以上。

(二)从严防控政府信用类业务风险的新要求。政府信用类业务是党和国家严控的金融风险重点领域,总行政策基调由原来的“促发展”转为“防风险”,从严防控政府隐性债务过重引发的信用风险。一是严格遵循“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合理评估,基于项目自身现金流而非政府信用提供融资,坚持审慎授信管理,明确规定政府信用“十个不得介入”的情形。二是加大与地方财政部门对接力度,提前做好地方债,特别是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投资工作。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仅限于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的棚户区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PPP项目,须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通过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平台类客户,仅支持已完成市场化转型的平台公司。三是政府投资基金业务,要围绕国家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按出资额承担相应责任,确保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三)实施授信额度管理的新举措。一是严控集团客户过度授信风险。对农行设限行业客户,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和高风险行业,市场份额应控制在四大行平均水平以内。其他客户市场份额占比不得超过50%。二是严控多头融资,合理控制融资银行数量,超过有关规定的增量授信、存量续授信及单笔用信业务须报备省分行。三是加强对法人和个人授信业务的整体管控。对同一法人客户的表内外、信贷和类信贷业务以及企业法人代表承贷的个人类授信,均须纳入统一授信额度管理;收紧房地产贷款、理财融资业务权限;扩大业务报备范围。

(四)化解风险政策的新提法。风险化解政策总基调从以往的“防范”,即防范新增不良、账面不良,转为目前的“化解”,即实质性处置、化解风险。一是严格风险化解政策准入标准,个贷客户不再执行风险化解政策,不得将救治无望或已形成事实风险的客户纳入风险化解名单,慎用“二次化解”。二是提升风险化解方案审批层级,法人客户风险化解方案集中在省分行及以上审批。三是强调风险化解政策执行监督评价。每半年要对辖内风险化解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后评价,加强风险化解名单的动态管理,存在不符合总行政策规定情况的,及时整改纠正,真实反映贷款风险分类。

(五)信贷资产分类减值政策的新趋势。2018年,总行信贷资产分类减值政策呈现收紧趋势,总体要求是要建立“风险识别及时、质量反映准确、处置应对有力、损失抵补充足”的资产质量管控机制。在不良贷款的管控上,提出五个更严:不良计划管理更严、前瞻控险要求更严、分类要求更严、形态迁徙要求更严、分类流程管控更严。

(六)内外部信贷监管环境的新变化。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市场乱象治理活动,在信贷领域重点整治违反信贷政策、房地产行业政策,违规开展存贷业务、合作业务以及票据业务,违规掩盖或处置不良资产等8类问题;人民银行将征信管理作为对银行业从严监管的抓手;内部风险审计的重点内容从业务风险转为管理风险,关注的重点对象从基层行转向各级管理行。今后“严监管”、“强监管”将成常态化,信贷成重点部位。

二、信贷政策变化的主要影响

(一)短期内新旧动能换档调速的影响较大。按照总行信贷政策导向,基层行传统业务增长将多方承压,经营转型和新兴业务拓展乏力,今后传统政府信用类业务支柱作用将大幅减弱,大项目、大客户贷款申报明显减少,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受制规模难以放量增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级行有政策但缺少相应的产品对接,“严监管”将使金融产品创新与合规风险的矛盾更加突出,而基层行对新产业、新业态、新业务以前做得不多、经验不足,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新的风险;“两高一剩”行业客户增量授信受限,只能维持或压退,价值贡献度下降。这些都会对基层行经营绩效形成冲击。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如不加大个人贷款营销,趁势调整资产业务结构,信贷有效投放不足可能成为新常态。

(二)地方政府信用类业务的整改和发展处于两难困境。根据总行信贷新政策,对已经发放但不符合政策导向和规范要求的、需要整改的政府信用类存量业务整改的难度很大,政府平台存量贷款的隐性风险加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可能导致不良贷款集中爆发,影响信贷资产安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业务曾是县域资产业务的主打方向和支撑重点,执行总行“十个不得介入”的规定,今后政府信用类贷款投放明显放缓,有可能造成信贷资产总量下滑,对县域资产业务冲击尤为突出。未来“三农”和县域资产业务发展亟待找准新的驱动方向,业务发展压力加大。

(三)集团性优质客户用信空间收窄致使合作深度受限。随着集团性客户用信额下降,而新的优质客户如果没有及时填补而出现客户断档,则将大幅降低优质客户用信占比。额度控制不利于深化竞争性客户银企合作,增加产品交叉销售及高端投行业务拓展难度,大面积影响存量优质客户业务拓展。

(四)风险化解政策收紧可能推高风险暴露和监管问责风险。总行收紧风险化解政策后,原有的“期限调整”等路径不再可行,必将增加不良暴露风险,个人贷款风险管控压力尤为艰巨。此前,基层行在实施风险化解的客户中,运用承贷主体变更方式成功重组的客户极少,绝大部分运用期限调整,在企业经营没有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意味着很多客户需要做“二次化解”。如果做了,但贷款最终还是形成不良,则存在掩盖风险嫌疑,面临监管问责;如果不做,则部分本来可以挽救的贷款进入不良,造成不必要的风险暴露。监管问责与“无谓损失”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同时,在政策法规从严、监管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信贷业务违规问题底稿和监管罚没可能呈增长态势,追责机构层级上升,监管评价和经营绩效遭受损失,也会推高声誉风险,内外部形象受到负面影响。

三、推动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对接监管趋势,加快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政策就是趋势,政策也是商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总行“六维方略”和省分行“九个并重、九个更加重视”发展新理念,形成“发展是第一要务”、“管理是第一责任”、“管理就是发展”、“管理就是效益”的思想共识,把转方式、调结构,推动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改善经营管理的根本要求。一要精准把握内外部信贷政策变化主基调和关键点,及时从客户营销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信用风险管理及合规风险管理等方面作出调整,有的放矢地做好当前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二要从紧控制授信额度,无论法人还是个人,既讲究授信额度理论值,也讲究实际信贷需求,对每个客户做好额度控制,转变“垒大户”的思想和“高授信、低用信”的现状。三是要以提升客户价值贡献为导向,建立客户营销联动协调机制,打破部门银行的条块分割状态,共同解决做什么客户、怎么做、如何做好等营销管理问题,推进联动营销、多元服务,提升客户综合创利能力,实现由“做大额度”向“做高价值”的转变。

(二)紧随政策导向,加大信贷结构调优力度。用好信贷政策的“指挥棒”,深入实施信贷行业、客户、区域、担保结构调整。在信贷计划配置上,实行“四个优先”:一是优先满足实体贷款特别是制造业贷款需求。围绕淮安“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和2018年中心城市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等内容,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重点基础设施等7大类优质项目融资支持,抓紧营销和储备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大型优质项目。二是优先满足县域“三农”贷款需求。我们要坚持服务“三农”、做强县域经营定位,以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聚焦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部署要求,全面对接总分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努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全方位综合化金融服务。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服务“三农”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方位、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可获得性和客户满意度。三是优先满足零售贷款需求。全力推动零售贷款拓户工程,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切实发挥零售贷款对其他业务发展的纽带作用。加大按揭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推广“网捷贷”、“车联贷”、“家装贷”、“随薪贷”等消费类产品,有效实施存量客户“二次营销”。深挖存量房贷客户、提前结清按揭客户和个人理财客户资源,优选关系良好、份额较高的按揭合作楼盘,建立营销目标清单,积极推广“房抵贷”等重点产品,做好客户需求挖掘和对接。四是优先满足小微企业、个人生产经营性贷款、农户贷款、信用卡分期等小额贷款需求。在全力抢抓大项目、大客户,服务大战略的同时,各行要精心筛选目标客户,通过“金农贷”、“农户小额贷款”、“个人助业贷款”等品种,有效满足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扩大种植、养殖规模资金需求。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大力推进“一项目一方案一授权”项目营销,积极利用省分行与财政或专业担保机构共同推出的“苏微贷”、“苏担通”等产品,适时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服务。

(三)坚持依法经营,规范拓展银企合作项目。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和监管规定,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量业务全面开展清理,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配合,加大存量政府信用类业务整改力度,维护银政合作关系,前瞻性、主动性化解风险。着力清收压降,紧盯有效资产,完善有效抵质押担保措施,严防脱保而致贷款“悬空”。另一方面,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拓展银政合作项目,提升项目合作层级,全力抓好重大项目营销对接,重点支持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项目和依靠经营性收入能全额覆盖贷款本息的项目。以央企在淮重大项目、新型城镇化(含土地整理)、美丽乡村建设(含危旧房改造)、地下管廊建设、污水处理、棚改等重大PPP项目为主要服务对象。大力营销总分行核心客户及优质知名房企的普通商品房项目,加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金融业务的支持力度。

(四)用足用好政策,实质化解信用风险。要严格执行风险化解准入标准,坚持制度允许、政府支持、企业主动、同业一致、方案可行的思路,关键把握敞口不扩大、担保不弱化、经营不恶化,立足于实质化解风险。对化解无望的,要客观、据实反映不良,既不能用风险化解政策掩盖、延迟风险暴露,也不能满足于账面上化解、处置风险。全行要对所有信贷客户风险状况进行再排查,全面摸清问题客户底数,全部实行名单制管理,真正做到对所有风险贷款心中有数,确保所有不良贷款都在排定名单内,并做好动态监测。要坚持客观、审慎、从严的原则,突出抓好问题客户的风险化解,因户制宜制定化解方案,尤其是对当年新增的个贷、信用卡、卡分期不良贷款,做到一户一户落实,一笔一笔化解。对风险化解名单内客户进行底线甄别,对经营恶化、敞口没有缩小或前期风险化解方案没有落实到位的,不得做“二次化解”,坚决规避监管风险。各行要综合运用“防、控、化、清、盘、核”等手段,细化贷后风险管理,确保分类更加科学、准确、及时,确保资产质量更加真实可靠。

(五)强化自律监管,规范办贷管贷行为。近几年,银监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内容覆盖之广、标准要求之高、尺度规范之严,前所未有。2018年又紧锣密鼓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和整治文件,多领域、多维度、多层次重拳治理,强化全方位、高密度的监管检查态势,并明确“将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这对农行依法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扎实做好信贷领域市场乱象整治、办贷管贷行为专项治理、信贷领域综合治理和征信专项检查等自律监管工作,加大行为纠偏和问题整改,着力形成整治-评估-整改常态化机制。基层行和信贷从业人员必须坚持“审慎、稳健、合规、精细”的信贷文化,把“从严办贷”、“从严管贷”作为行为准则,坚决杜绝逆向选择、上下博弈,加强源头治理,筑牢“第一道防线”的篱笆。

猜你喜欢
信贷贷款客户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旧信封
做个不打扰客户的保镖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