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艳利
学科课程的实施直接影响着学科课程建设的成败。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执行力,河南省济源市克井镇原昌学校数学组构建了基于课标的“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策略,引导教师从育人的立场出发重新认识学科知识的内涵和价值,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原昌学校数学组在多年的研课过程中发现,教师备课大多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忽视对课标、教材、学情的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活动未能紧扣目标而设计,缺失对教学实施的有效评价,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明、落实不力、目标达成度较低等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未能正确认识备课的价值。很多老师备课的目的是应付常规检查,过分依赖于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或是照搬照抄,或是忽视课标、教材和学情,导致备课形式化,影响教学效果。
第二,缺少目标制定的科学依据。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定向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中一个具有整体性体现和贯穿教学全程的重要起始环节。然而,在实际备课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缺少科学的依据,不能建立在研读课标、把握教材和了解学情之上,以致局限于一节课,缺乏整体系列教学的连续性思考,制定的教学目标抽象、笼统,可观察、可测量性较低。
第三,缺失目标达成的评价设计。备课时,基本不考虑围绕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实施中不能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不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基于以上分析,原昌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达成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策略,力图通过“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流程和不同课型的数学专用教案的研发使用等,来规范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备课的目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教师备课流于形式、费时低效的问题,学校采用“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策略,重塑教师备课观,引领教师开展学段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促进教师对数学课程的整体把握与有效实施。
“三析明标”是通过对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学生学情的具体深入分析,使教学目标逐步清晰明确。
第一,分析课标,内化于心。为了让教师深刻掌握和领会课标精神与内容,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通读《小学数学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 (2011版)等课标解读类书籍,并利用每周四的教研活动分块研读和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围绕“数学是什么”、“数学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数学课程的性质、理念、核心素养、目标,各个知识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学习评价等内容展开研讨。在详细研读、梳理课标,深入思考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知识价值、思维价值、文化价值、德育价值)的基础上,明确数学学科的育人目标和课程目标。
第二,分析教材,知识成线。为了帮助教师分析数学教材,学校首先组织骨干教师与教材对话,从三大领域、14个主题对小学数学1—12册教材的编写意图、编排体系、知识要点进行梳理,架构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然后集中印发学习,让所有老师对学科知识体系做到通体透明。其次,利用寒假、暑假集中一星期的时间进行学期备课,研究本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各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分析学生的上位知识,讨论学生未知的、未经历的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的呈现方式。最后,在课时备课中,要求教师反复揣摩教材中的每幅插图、每句话、每道习题甚至每个词语或符号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挖掘背后的资源,力争达到读透教材,读懂教材。在进行深层次的反复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开发、裁剪、重组、整合,创生教材。
第三,分析学情,着眼学生。通过学情前测或访谈了解、研究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在学习动机、思维方式等方面可能产生的困难;了解学生数学认知特点的个别差异和他们的认知风格等,并以此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制定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第四,课标细化,明标定标。基于对课标、教材、学情的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细化到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求做到“明确、具体、完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通过主体(学生) 、过程(达到目标的具体教学行为,通常以行为动词叙述) 、条件(指具体行为的有关情境,如利用什么教学媒介等)和表现程度(指行为产生的结果)等准确描述教学目标,为课时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效果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环扣评,即采取“逆向设计,评价在前”的思路,首先依据学习目标设计评价任务,然后围绕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激趣引标(生活情境或问题情境)—自主探标—目标测评—学后思标”等教学环节,旨在通过评价推进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激趣引标:创设源于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探标:根据不同内容的过程结构设计“乐学善思”学习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充分交流,相互评价,然后教师顺势而教;同时,通过学习单提示学习方法、思路和表述问题的范式,使被动地回答问题变为主动地探究、条理表达;教师再给予规范、细化的指导,让学生学得明明白白并有章可循,让数学课堂成为智慧孕育的所在,构建数学课堂教学新常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使学生的研究、分析、判断和创新的思维水平得到提升。
目标测评:及时掌握目标的达成度,调整改进教学,以评促教。
学后思标:总结反思学习的得与失,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
明确的备课思路和方法必须转化成具体明确的教案,然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真正运用起来。
学校研发了“三析明标、四环扣评”专用表格教案,增设课标内容标准、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想方法、评价任务、数学文化等项目,要求批注每一环节的目标达成策略。然后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任务和教学活动,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和学习方式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三析明标、四环扣评”专用教案允许教师结合备课策略和实际学情将优秀的备课资源二次改进,形成自己的个体特色,力求做到常备常新、科学实用,让备课成为教师上课的行动指南。
数学学科组每周定期召开一次课例研究会,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及达成”为切入点,坚持专题学习、课堂观察、反思改进等行动研究路线,对备课策略的使用和落实进行跟踪研究。一是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课标评价目标的制定及达成;二是立足证据,结合细节,分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三是评价任务的落实检测环节目标达成的效果。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备课、上课“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了学习、备课、研课、反思一体化,提升了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实践探索,教师备课形式化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明显加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升,学生也获得了更好的发展。“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策略注重实效,通过研读课标、梳理教材、分析学情、专用教案、点线观课等活动,丰富整合了众多优秀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了教研组集体的智慧,增强了教师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学习意识,提升了整个教研组成员的授课水平和研究能力,达到了以强带弱、整体提高的目的。学校数学组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1人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1人被评为济源市名师,十余次获省、市级示范课、优质课等。同时,“三析明标,四环扣评”备课策略倡导的“以评促学”的“四环扣评细化流程”,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学校数学学科也成为市级、镇级的优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