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区域推进红色研学课程建设
——访沂南县教体局局长李道宽

2018-04-24 10:42高丙成朱祥慧
现代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沂南县沂蒙研学

■ 高丙成 朱祥慧

引言:沂蒙人在革命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是新时期的传家宝,作为素有“江北的井冈山,华东的小延安”之称的沂南,必须依托县域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好传承沂蒙精神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积淀好核心素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此,沂南县教体局以“红色研学旅行”为契机和依托,引导全县中小学生接好了沂蒙精神的接力棒,通过开展一系列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使得当代中小学生体会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更加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爱惜生命、过低碳生活、生环保意识、强合作精神”的沂蒙新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近年来,沂南县在红色研学课程建设和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沂南县是基于什么样的需要开展红色研学实践的?

李道宽:我县开展红色研学的研究是立德树人的需要。研学旅行是一种对教育教学很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活动,学生通过接触自然和社会,能够在体验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对培养学生自理自立、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刻苦学习、互勉互助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大有裨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必须让现代的中小学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抛弃娇生惯养,这样,才能在未来全球化潮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开展红色研学的研究是继承革命优良传统的需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蒙山沂水养育了一代代淳朴坚韧、憨厚实诚、热情乐观、重情重义的沂蒙人。沂蒙老区特别是沂南县具有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抗战时期,大青山突围、孟良崮战役……军民血浓于水!“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件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就是大仁、大义、大爱!这种水乳交融、无私奉献的精神必须在青少年儿童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

开展红色研学的研究是适应21世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好学生的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红色研学旅行是最有力的抓手。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红色研学实践作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契机,能助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请谈谈您对红色研学的内涵理解及课程建设的着力点有哪些?红色研学与弘扬沂蒙精神是什么关系?

李道宽:红色研学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是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在践行着,但主旨内容是相通的。俗话说得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沂南虽然山区占地面积广,但是红色资源丰富,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地域优势。为此,我们是按照“一体两翼、五六七十”设置的,具体说来,就是:

研学内容 具体呈现紧紧围绕一大主题方向 传承沂蒙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践行两条研学路径 红色研学、智慧研学。重点打造五天研学课程沂蒙革命历史教育、支前拥军劳动体验、古村古城传统文化探究、追寻瞻仰英烈战斗遗迹、到访诸葛故里探究沂蒙精神渊源。助力培养六大核心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着力凸显七项课程要素历史的探究性、精神的教育性、体验的参与性、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科学性、课程的创新性、理念的开拓性。主要设置十项活动尝试当一回八路军(小红军) 、做一餐支前饭、打一次游击战、演一场实景剧、听一堂抗战历史课、学一首红色歌曲、讲一则抗战故事、玩一次老游戏、写一篇感悟心得、寄一封感恩家书。

在着力点上,我们采用了“‘基地+课程’的培养模式、‘梯度+系列’的发展路线、‘根据地+游击式’的施教行为、‘1+X’的多元评价”,让红色研学旅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基地+课程”的培养模式。我们依托马牧池乡常山庄古村落,依次申报了山东省红色研学教育基地和全国沂蒙精神红色研学基地,并且分别以全省第一名和全国第六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评审。与此同时,我们以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为载体和平台,采取“现场实践,体验探究,以游带学,反思感悟”为基础目标的沂蒙精神课程的教学与实践,也就形成了“基地+课程”的培养模式。

“梯度+系列”的发展路线。在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的基础上,研学工作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做到了“梯度+系列”的发展。在县域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向市辐射,设计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指导纲要》和《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读本》 ,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梯度推进,结合沂蒙精神的内涵以及沂蒙精神红色教育资源的实际,设计开发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幼教版、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系列教程。这样一来,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就形成了梯度,成为序列,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体验和感受沂蒙精神就有了载体。

“根据地+游击式”的施教行为。针对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师资队伍不足这一现实,结合沂蒙红色研学教育的需求,我们创立“根据地+游击式”的施教策略。与沂蒙精神传承促进会会长于爱梅老师合作,聘请了区域内沂蒙精神红色教育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以学期和学年为时间节点,成为在根据地固定的老师。与此同时,还把有一定资质和阅历、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填充到施教队伍中,以“周”和“旬”为节点“打游击”,共同推进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这样,“根据地”和“游击式”相结合,使得两者有益补充,相得益彰。

“1+X”的多元评价。《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每次研学的学习效果评价,我们采用“1+X”的评价模式,即终结性评价为1,过程性评价为X。终结性评价1是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完成研学报告,按要求提交学习成果。终结性评价要素包括:①按时;②有学习成果的报告,可以配合情景剧、演讲、绘画等多元展示;③原创。过程性评价X主要是由研学辅导老师、生活教师、教官、同伴等共同完成,按要求将评价结果提交各班负责老师。过程性评价主要有观察评估学生本身和他人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感悟:一看学生在研学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如积极性、困难克服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外显等,分等级记录在案,作为“优秀”评比条件;二看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演出展示、实践操作等方式呈现,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记者:我县开展红色研学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李道宽:红色研学,我们一直在路上。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核心素养的积淀,我们是这样做的:

首先征求意见,论证讨论,确定试点学校。我们在广泛征求部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县各学校校长、部分教师代表、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教体局研究论证,沂南县换于红军小学、沂南县红军小学、沂南县依汶中学作为首批试点学校,组织学生到沂蒙红色研学基地进行初步尝试,把先期开发出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试用本)》作为学生研学的指南。

然后有序进行试点,实践总结研学旅行策略。在确定试点学校后,我们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小组,将课程实施的建议与试点学校进行反复的协商和修订。试点学校结合建议,进行了课时的安排,列入地方课程,同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了集体备课,共同商讨课程内容的教学设计,形成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的一些精品教学案例。试点学校的学生,通过沂蒙精神研学课程,认识到了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认识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学生感受和体验到了近现代革命历史的曲折,并在交互中主动地学习,辨清了历史是非;最关键的是学生能运用“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自己在社会中遇到的问题,实现教育的核心价值。

最后是以点带面,沂蒙大地得到星火燎原。试点学校取得成效之后,全县的其他学校纷纷进行效仿和取经,研学之风迅速蔓延,传、帮、带得到了实证。研学神秘的面纱被揭开,市内、省内以及省外许多学校也纷纷效仿,有力地助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红色研学精神的教育性、体验的参与性就落在了实处。

记者:我县通过开展红色研学课程建设,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道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红色研学旅行,我们一直无怨无悔地践行着。我们取得的最有力的成效就是总结出了可复制的红色研学模式,即行政化支持、序列化呈现、基地化运作、课题化实施。有效解决了青少年学生信仰缺失及知行合一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化支持。首先,县教体局成立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项目组,编制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实施方案》 ,配套出台了《沂蒙红色旅行体验课程指南》 ,做好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然后,我们在积极向沂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的基础上,还得到了临沂市委宣传部、临沂市教育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与指导。

序列化呈现。我们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开发与实施分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做好了序列化课程的开发。首先,围绕沂南县域内红色资源的路线,设计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指导纲要》和《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试行本》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结合沂蒙精神的内涵以及县域沂蒙精神红色教育资源的实际,我们开发设计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幼教版、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这样一来,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就形成序列,自成体系。

基地化运作。沂蒙精神红色研学基地是学生实践的场所,我们以沂蒙红色研学教育基地为载体,以课程实施为抓手,积极实践基地化的培养,学生系统化地学习、体验和感受沂蒙精神就在这里有了依托,沂蒙精神得以集中体现,沂蒙精神有了高效的传承。

课题化实施。依托教育部等11部委和省12部门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沂蒙精神腹地——沂南县的红色资源丰富的现状,我们成功申报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校本课程建设”课题项目,做好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的课题化规划和顶层设计。2017年11月30日,在潍坊271教育集团,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课题组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题中期汇报,被作为典型经验,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被列入省教科院重点成果培育项目后,已经在省教科院和山东师大附小进行了两次专家面对面的会诊和指导。

记者:我县开展红色研学课程建设还存在什么问题?下一步在此方面还有什么打算?

李道宽:红色研学旅行,我们时刻关注各个学校的动态,教体局包靠领导及时跟上,力求让红色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充分还原红色历史。但是,随着市内、省内及全国各地前来研学的中小学生逐渐增多,我们发现了红色研学课程存在目标窄化和课程目标定位有偏离的现象。

针对问题,我们采取了对策。多次邀请专家、领导给予指导,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不断地集思广益。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山东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经验交流会在我县召开。与会领导对各学校的“两史”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沂南县各学校的“沂蒙精神”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省领导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沂南县积极整合资源,开发出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并将沂蒙精神红色研学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作为地方课程明确课时安排,做到了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记录,在各年级具体教育过程中,方法得当、形式多样、灵活有效。”

红色研学旅行是一种公益性活动,但作为研学基地的承担者,需要基地正常运转的经费支持。解决这种矛盾,我们尝试采取学校、政府、旅游景点和家庭共同分担的方式分散研学带来的经济压力。旅游景点免除一些研学学生和家长的门票;同时,县政府统筹公共资源,在交通、食宿等方面为学生的研学提供便利,县域内不但让学生坐上了免费的公交车,还附带着为学生买上了人身保险。

根据研学需要,我们还对研学基地和研学资源进行了二次开发。毕竟,中小学研学旅行需要到研学现场去体验学习。现有的研学旅行基地有些并不太适合学生,我们在保护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对研学基地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修缮、改造、建设和开发。县教体局有责任和义务开发好红色研学旅行,弘扬并传承好沂蒙精神,让立德树人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研学旅行只有接地气,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受益。因此,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是在沂蒙红色研学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

第一,充分挖掘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整合区域资源,拓宽中小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升其综合素质,向立德树人深处漫溯。第二,把松散的体育场景融进红色研学。体育活动和文化教育、研学旅行糅合,多维度满足“课本活动化、活动教育化”的需求,让人格塑造、情感体验、能力培养达成统一。第三,发挥好1+1>2的价值,让学生在亲近自然与人文的过程中,学习质量与情操陶冶得到同步提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值《沂蒙精神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成功入选了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以及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门举办的沂蒙精神红色研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沂南高举沂蒙精神红色研学的大旗,再接再厉,拾阶而上。

猜你喜欢
沂南县沂蒙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The improvement of campu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研学之旅
开启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
沂南县湿地资源调查报告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