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莲
(广东省高州市平山镇平山中心学校,广东 高州)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地发挥班级引导者的作用[1]。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较为浅显,其掌握的学习技能应该得当,班主任需要关注他们良好品德的养成,通过充分彰显自身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之道,稳步提升综合素质,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但是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深思。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水平不高,对于德育工作并未格外关注,加之学生的年龄较小,使得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投入的精力有限,影响教育实践成果。再者就是德育工作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因为始终秉承着传统单一的工作模式,学生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德育的意义,以至于无法形成最到位的认识[2]。面对上述提及的相关情况,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应该确立更为科学的德育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以往被动接受教育的模式转变为主动学习的模式,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逐步提升自控能力,增加和他们交流的机会,在彼此了解中促使德育工作顺利地开展。
为了保证学生在更优质的环境中学习,班主任应该为其营造出良好的空间,适当地开展德育工作,保证其融入生活化色彩,督促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在实际的工作中,学校要求班主任适当提升工作素养,确保德育工作彰显出专业性,依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还应该针对班主任展开定期的培训,以这样的方式稳步提升教学的质量。因小学生具备模仿能力,如果班主任未能做出一个良好的表率,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学生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把班主任的行为反映出来,影响班级整体的发展。小学班主任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其更好地配合德育工作的开展[3]。比如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对德育工作的认识,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明确德育工作的落脚点,有针对性地付诸实践,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助人为乐的积极影响,从小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就是班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同时也是他们成长之路上的引领者。现阶段,很多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模糊了自身的定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以至于未能给学生创设出有利的学习空间。因为学生和学生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班主任应该全面地分析,在进行综合了解后,因材施教,和学生建立正确的交流渠道,认真分析其真正的想法和需求,保证学生可以跟随着班主任的指挥稳定地发展。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落实对应的教学方案,如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开展德育工作的时候,需要班主任清楚地认识其可能存在的自卑及叛逆心理,多付出精力和关怀,为这类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帮助,运用循序渐进的手段,积极地引导着学生进步。德育工作的开展应该讲究过程,不能盲目追求结果,从而影响到实际的效力,切忌急于求成,以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使得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重重阻碍[4]。在班级中,班主任和学生应该属于一个整体,不可随意地分割,班主任如果常常摆出盛气凌人的姿态,将会和学生产生距离感,久而久之,也无法建立深厚的感情,需要慎重地分析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真实需要,主动通过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和学生积极地沟通,由此拉近彼此的距离,保证更好地完成基本的德育教学目标。
此文重点探讨的就是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途径。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的开展中存在着较多问题,为保证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需要注重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清楚地认识德育工作和教学业绩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创新并巩固德育工作的基本形式,通过更具多元化的手段充实德育教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在与班主任建立和谐关系的同时,树立更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在严于律己中做新时代的接班人,让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