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的实施的研究

2018-02-24 02:03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成人心理健康理论

陈 瑶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事业与教育系,福建 福州 350013)

一、问题的提出

成人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在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成人学员提供了继续学习和继续深造的机会。因此,成人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人高校作为成人教育的载体,承担着为成人学员提供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成人高校开设的专业及课程的开设关乎成人教育的质量,与是否最大限度发挥成人教育的价值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成人高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与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专业和课程类似,是普通高等学校的补充,为那些没有机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习者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因此,成人高校课程的开展同样存在这与普通高校课程开展类似的问题。

不可否认,当下学校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差距,即这些知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考试,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没有太大的帮助,学生的学、用脱节较为严重,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对于成人高校的一些理论性或者实用性课程来说,情况也是如此,课程的教学重在原理、规则的讲授,而不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学的任务在于把知识点讲解完毕,重在灌输,而不考虑学员是否能真正吸收和应用。这些弊端的存在,偏离了课程开设的初衷。

《心理健康》是成人高校各专业的一门实用性的选修课程,其开设的初衷是为成人学员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以帮助学员能够自我调整,更好地应对来自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压力。但是,《心理健康》的选课率却不高,学员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究其原因,课程实施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分析:第一,教师授课更多的是灌输心理学基础性知识,对学员课后是否能将理论应用于真实的情境的重视不够;第二,教师授课形式单一,教师仅仅是课堂上的灌输,并没有融入生活实践,给学员的感觉是“纸上谈兵”,脱离了实践;第三,没有考虑到成人高校的独特性、成人教育的授课性质及成人学员学习的特殊性,导致了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学员,对《心理健康》这门课程都不够重视,因此这门课程在成人高校中受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课程的开设也远远没有达到其应用的价值。然而,大部分成人学员因为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原因,而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可以说情绪焦虑、身心疲惫,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员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在心理上进行自我调适,使心理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学员工作、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调知识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者的学习需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而不是抽象的对象,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的。①陈瑶.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在与具体情境互动的过程里,个体在脑海中不断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而且也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改变过去的认知体系。关于学习,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是与他人、环境等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形成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②陈瑶.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处于真实或准真实情境中的学习者,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自己脑海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在与他人或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同化或者顺应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关于教学,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个体参与实践,学习者不可避免地参与到实践共同体中去,而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要求新手充分地参与到共同体的社会文化实践中去。③陈瑶.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因此,在特定的情况下,学习者通过与他人和环境的互动活动来构建、掌握和应用知识。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应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学校教育不真实的状态,促进学校知识向真实化转变。④陈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该理论调知识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应该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是个体、知识和情境之间动态互动、不断平衡的过程。⑤陈瑶.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思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06).情境学习理论为大学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当前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困境

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越发受到教育者的重视。但目前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开展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值得我们的关注。

(一)重理论知识,轻技能

当前部分普通高校包括成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材偏重于理论性,重知识的结构化与逻辑性,对心理学的基础性知识,如认知、情感、人格等内容过多阐述,而对于操作性知识,如如何管理情绪、调适心理、与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等技能论述较为简单。这就造成学员只掌握了一些基础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技能的应用稍显欠缺,甚至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以《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教材为例,教材过多涉及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更多的是“是什么”的内容,对于“为什么”、“怎样做”的知识介绍不多,尤其是“怎样做”的部分,仅仅简单地列出几点,没有案例、小故事等相关的辅佐材料。条条例例,说明简单,单纯文字的阐述,图片、故事、活动的穿插极少,学员本是对这门课程抱极大的兴趣,但看到教材的编排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不少。

(二)教法单一,教学条件受限

部分心理健康课教师认为只要概念、原理和规则传授了,至于怎么应用则是学员自己的事情,恰恰就是这种观念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有些教师把本该是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当成了纯粹的心理学理论课,采取了满堂灌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这门课程的趣味性。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剥夺了他们的亲身体验。而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更多的是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这些恰恰是当前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欠缺的。

教法单一除了受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条件有限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场地就是普通的教室,甚至是几个小班合成大班上课,有限的空间限制了课内活动的开展,更谈不上体验式活动需要的各种器材、设备。

(三)考核方式片面,有量化倾向

多数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效果的评价方式大致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作为考试科目,更注重理论知识点的考核,学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将答卷做完,老师按标准答案改卷。这类考核方式的弊端是只能考查出学员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而程序性知识,包括认知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应用能力的考查无从说起。第二类是作为考查科目,期中或布置一至二次作业,期末则要求学员提交一篇心得体会或是一篇小论文,形式较第一类考试来说更为开放,旨在考查学员的实际运用能力。但这类考核方式也存在不足。首先考核内容纸上谈兵更多些,无法看到学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真实的应用效果;其次,题目的开放性和自由的作答时间和空间,容易造成学员的随意性,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考核,随便应付、敷衍了事。

当前成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评价存在量化倾向,即重在考核学员陈述性知识掌握的数量,忽视学员对程序性知识即技能的运用与运用效果。如何生成一种既能评估学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能评估学员实际运用能力的评价方法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授课教师的关注重点。

三、情境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主题单元为例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成人高校学员心理的自我调适,进而保持心理健康状态的迫切需求,因此《心理健康》虽然是成人高校的一门选修课,但其对学员的意义重大。我们以此门课程为例,谈谈情境学习理论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情境学习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任务就是要为学员创建真实或类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产生联系,内化到知识结构中,并最终能成功运用与生活实践中。情境学习理论可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但具体在哪个环节中如何操作,应视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而定。

以《心理健康》中的主题单元《做情绪的舵手》和《沟通与人际交往》两个主题单元为例,分别将两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中期阶段、结束阶段。

(一)情境学习理论在《做情绪的舵手》教学上的应用

1.开始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导入很精彩的话,能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开始阶段的任务是引出本次课的主题——情绪,让学员对情绪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首先,设计游戏“天黑请闭眼”,鼓励全体学员参加游戏。学员在闭上眼睛后进行的各种游戏活动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并由此导致的一系列行为,从而认识情绪在我们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教师做阶段总结:我们要去面对我们所拥有的情绪,而不要去逃避它,这样才能够去接纳我们的情绪。

接着,播放情绪表达的视频。学员看过视频后,以“情绪表达DIY”的活动形式在学习小组中分享自己在愤怒、悲伤、不公平时的情绪表达方式。

2.中期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中期阶段的任务是让学员了解到情绪不良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常常持有的“不合理信念”,认识到不合理信念的危害,并尽量让信念合理化。

播放“消极情绪”的小视频,引导学员讨论“为什么主人公会情绪不好”。学员代表发言后,教师做归纳总结,指出重要知识点——有消极情绪的很重要原因是因为不合理信念,并阐述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学员掌握不合理信念相关知识后,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开展主题为“不合理信念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角色扮演活动。角色表演后,教师组织学员分组开展讨论,讨论围绕情境中角色的表现以及在该情境下恰当的表现应是怎样。教师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并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提供学习支持。讨论结束后,各组成员总结意见,选出代表解释各组成员的意见。教师分别点评各组的表演和发言,总结不合理信念的危害,并告诉学员应正视并找出头脑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3.结束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此阶段的目标为让学员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播放小视频《生命教育短片——做好情绪管理》,引出阶段主题。

设计主题活动“当我不快乐时”。让学员写下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到的消除消极情绪的方法,在小组中互相分享补充;请几位学员用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讲述方法的使用。

教师介绍几种常见的管理情绪的方法,如“想象调节法”“音乐调节情绪法”“运动调节情绪法”等,并开展心理实验活动,让学员自身的参与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最后,教师对本单元学员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达到的效果做评价和总结,学员也可就自己或者同学产生的变化进行评价。

(二)情境学习理论在《沟通与人际交往》教学上的应用

1.导入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如上所述,课程的导入很重要,如果课程导入能吸引学员眼球的话,后面内容的引出就会受到学员的关注,学员会对后面要展开的内容深感兴趣,并且也原因把注意力集中在上面。

首先,给学员播放一段关于3个不同个体在相同环境下与人交往的视频,在学员观看视频之前,教师提示学员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个体与他人交往时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视频结束后,让学员分组讨论为什么3个个体受到的欢迎程度不同,并由组长总结发言,随后教师对各组的发言评价,点出该课的主题是沟通与人际交往。

学员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自己惯用的人际交往方式,并分析人际关系如何。观看因沟通不畅造成人际关系不良的视频,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布置学员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并告知下次课将进行角色扮演。

导入阶段的应用原理是情境学习理论中提供学习支架和教师身份的转变。通过视频,教师向学员展开了人际交往的一些例子,为学员提供了学习支架。学员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展开想象,如同身临其境般。此阶段,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辅导者。

2.中期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创建一个类真实的人际交往的情境,情境中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一应俱全。由几位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其余同学在旁观摩。角色表演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讨论围绕情境中角色的表现以及在该情境下恰当的表现应是怎样。教师关注各小组的讨论,并在小组讨论陷入困境时提供支持。讨论结束后,各组成员归纳总结并推选一个代表发言,阐述本组成员的观点。教师分别评价各组的表演和发言,并总结不同的情景下恰当的沟通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

教师请几位在班级中受欢迎的学员发言,向大家介绍他们的交往方式。学员在听取介绍后反思自己的交往行为。

中期阶段的应用原理是情境学习理论中的创建类真实的场景。虽然是角色扮演,但学生投入了情感,与真实场景相差无异。亲身参与角色扮演的学员和旁观的学员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此阶段,教师作为学习的辅导者和评价者。

3.结束阶段情境学习理论的应用

观看一段人际交往的视频,并让学员评价视频中的主人公的行为方式。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角色扮演、活动交流、教师讲解等方式理解章节的知识点后,一般能得出正确的评价,同时在评价中再次巩固学到的知识。

最后,教师对该阶段的学习做点评和总结,学员也可相互之间进行评价。

此阶段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和理解,教师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对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综合评价。

成人学员与普通高校学生不同,他们的阅历更广,人生经验更丰富,采取情境式教学能让学员觉得学习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有地气,所学内容能更好应用于生活实践。

综上,情境学习理论在《心理健康》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导学阶段、中期阶段、结束阶段,情境学习理论渗透于三个阶段的具体教学中。在具体应用中为学员提供类真实或准真实的情境是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学员对心理健康知识存在认知盲点,对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学员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动因维持注意力,学员可能会因此思想上开小差。第二,学员对心理健康的不够重视,体现在行为上就是主体参与的被动性。学员在课堂上很少主动发言,基本上都是教师满堂灌;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组织的一些小游戏,如情景表演、角色扮演、团体辅导等,本该能够引起学员的兴趣,但也很少学员主动参与,很多都是由教师指定参加。第三,课堂上的教学形式对学员的吸引力不够,学员对课堂上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呈现的形式不感兴趣,同样也导致了学员参与性不足。针对上述三个问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让学员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成人高校可通过举办一些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经典心理电影评析会、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素质拓展培训等活动,让学员认识到心理健康与学习、工作、生活的相关性,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进而重视心理健康问题。此外,教师也应明白自身的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较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以符合心理健康的主题活动。

四、情境学习理论下对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实施的整体建构

根据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重新定位教师身份、创建真实的实践情境和提供学习支架等措施有助于缓解成人高校心理健康课的开展困境。

(一)重新定位教师身份

在学习初期,教师更多地是承担引导者的责任。此时,教师将提前制作好的课程体系、结构向学员展示,帮助学员理解课程的总体目标,以便于学员对这门课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同时,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到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中来。

教师以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等的身份更多出现在学习的中期和后期阶段。在学习中,教师应为学员创设丰富的、类真实的教学情境和实践共同体,同时教师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可以帮助学员更好的融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应帮助学员做好学习自评,并从不同方面对学习过程和学员做客观的、全面的评估。

(二)创建真实的实践情境

陈述性知识如基本原理、概念、规则等通过讲授学员较容易掌握,但那些认识自我、调节身心、人际交往技巧等方法属于程序性知识,即技能,而技能的掌握不单单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就可以获得的,它还需要通过无数次的亲身实践练习,最终才能内化到学员的知识结构中。如果没有在一个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学员即使学到了这些技能,这些技能也只是僵化的,只能解决某一具体情境的冲突,不能做到触类旁通。真实或类真实的实践情境能使学员感受到与实际生活的贴近,学习热情更高,更为关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就不同的问题想出各种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创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真实实践情境的方法很多,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让学员直接亲身参与到活动之中,加强体验感;再比如案例教学法,以观察学习的形式将知识内化于知识结构中。这些真实的或准真实的情境能让学员将学到的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迁移到其他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做到在不同的场合中适当地运用相应的技能。

(三)提供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是指学员处于维果茨基所说的“最近发展区”的最佳挑战水平上时,应给予适当的支持。①郑娟新.情境学习: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教学的取向[J].职教论坛,2013,(27).情境学习理论认为,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是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架。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又得不到帮助的话,即使处于真实的环境中,学员也不乐于学习,这时候及时提供学习支架能重振学员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教师、专家和团队成员给予学员言语或技能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新的知识内化到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系统中。②陈瑶.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二是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是学员进行有效合作学习,并完成实践任务的基础。在实践中,教师应协调好学习小组内部成员和各学习小组之间的关系,及时化解学员交往中产生的矛盾。

(四)多元评价教学主体和教学过程

情境学习理论倡导全面真实的多元评价。③杨焓.情境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改革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2.首先,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对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评价,重在就具体问题的持续性的过程评价。其次,情境学习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性和全面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包括了教师、专家、实践共同体内部的成员和其他共同体的成员、学生自身等;二是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包括实践共同体内部个体成员在情境中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共同成果,还包括不同实践共同体之间的成果比较;三是评价标准的灵活性,评价标准不同于标准化测试,应针对不同的真实情境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期最大程度的做出恰当的评价;四是评价手段的丰富性,采用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自我参照评定、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的综合评价。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教学评价要结合学员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过程自然的整合起来,从而构建一种全面、客观、真实、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④陈瑶.情境学习理论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06).

情境学习理论作为一种与传统学习理论有较大区别的新兴理论,为当今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取向。探讨情境学习理论,领会情境学习理论的精髓,对其灵活运用,可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成人心理健康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成人不自在
Un rite de pa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