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性护理在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2018-02-23 15:41肖珍张莹莹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29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活质量

肖珍 张莹莹

【摘要】 目的:探讨集束性护理在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新的护理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7)和B组(n=47)。B组实施基础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给予集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和肌间血栓的发生情况,干预前后疼痛评分,以及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A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26%(2/47),肌间血栓为2.13%(1/47),均明显低于B组的17.02%(8/47)、12.77%(6/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4.029、5.486,P=0.045、0.014)。A组的行为能力、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性护理能够明显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缓解疼痛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集束性护理; 子宫内膜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疼痛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29.018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的改变,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类患者极易合并诸多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经手术治疗后,由于创伤较大、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进而影响机体的血液循环,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若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干预,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旦发展严重可因血栓脱落而引发诸如肺栓塞等,进而导致患者死亡,危险性较高[1-2]。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必须提高护理效果,给予患者高度重视,目前临床常规的护理措施不够完善,因此在本研究采取了集束性护理与常规护理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集束性护理的特点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2)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无认知功能障碍;(3)生存时间>1年;(4)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病灶脑转移;(2)精神疾病以及认知功能障碍;(3)合并心、肝、肾等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7)和B组(n=47)。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干预方法 B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例如饮食指导、健康宣教以及用药干预等。A组在B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集束性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干预内容包括:(1)心理辅导,在手术治疗前,护理人员对患者或者陪护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消除或者缓解心理上的顾虑以及不良情绪,并根据患者的心理情绪变化对其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对病情了解不够充分,同时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注意事项的认知程度较低,而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时间长、恢复较慢,进而非常容易滋生各种不良情绪,如悲观、抑郁、焦虑等,从而无法积极配合治疗,甚至出现对手术恐惧及抗拒心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详细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准确判断患者的心理情况并给予疏导,适时给予患者恰当的鼓励,并为患者介绍成功案例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对患者要体贴,在患者心中树立良好形象,取得患者信任,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注意操作要轻柔且准确熟练。(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干预,在术后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休息,给予心电监护,同时注意每间隔2 h给予患者翻身一次,并帮助患者进行下肢锻炼,积极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缓解患者下肢静脉的压力,促进静脉的回流,嘱患者术后少量多次饮水,进而促进血液的稀释度。积极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采取深呼吸减少肺部痰液淤堵,促进肺部血液循环从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此外,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下肢情况,若发现下肢酸脹或出现腓肠肌压痛感则及时告知医生,从而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形成。(3)健康教育,采取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均参与的综合教育模式,详细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的方法、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或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十分漫长,均需要耐心配合,并指导患者定期复查。(4)生活干预,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清淡的饮食,嘱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果,以低脂或者低盐饮食为主,禁食辛辣,叮嘱患者改善自己作息规律,培养良好的排便规律,排便时间不宜过长,一旦用力排便容易引发肺部栓塞。(5)疼痛护理干预,对患者使用心理暗示、放松止痛以及转移止痛法等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根据患者的病况选择止痛药物,缓解疼痛。通过音乐疗法、情志干预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半卧位,减少患者的腹部张力进而降低疼痛感,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如感觉到痒感,需叮嘱患者不可手挠,防止加重对伤口的不良刺激,同时也可以减少伤口的感染率。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术后是否出现皮色变化、皮温有无异常、下肢是否肿胀、麻木等来判断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若发现肌间静脉管腔内径显著增加且有回声明显则判定为肌间血栓;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双下肢疼痛程度,无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优为0~2分;良为3~5分;可为6~8分;差为>8分[3]。采用本院自制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对本研究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行为能力、心理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各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改善越明显,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下肢深静脉血栓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